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縱貫環島 台灣鐵道
2009/12/28 13:07:24瀏覽604|回應0|推薦6

書名:縱貫環島 台灣鐵道

出版機關:國立台灣博物館

作/編者:戴寶村 蔡承豪

出版時間:98年11月

在日治時代,從台北搭「一番列車」至打狗(高雄),要花14個小時;在20世紀末,從台北搭自強號直達高雄,也要花4個小時;但是高鐵通車後,從台北至左營,只要100分鐘。鐵道準確度從以前的「誤點」,至「慢分」,現在可能要用「秒差」才能精確比擬。這看似容易的鐵道建設,可是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有今日的宏基。

台灣鐵道建設肇始於劉銘傳巡撫,任內興築基隆至台北的鐵道(1891年),並在獅球嶺隧道南口留下「曠宇天開」的題額。卲友濂繼任巡撫,接繼興建鐵道至新竹(1894年),台灣鐵道是中國第一個使用蒸汽火車頭營運的鐵道,晚清時行駛的德製蒸汽火車頭「騰雲號」,猶可於228公園一睹其往日風采。

日本以興建鐵道作為開拓台灣、統治台灣的重要手段,從南北分頭並進施作,台灣鐵道基隆至打狗全通式於1908年10月24日假台中公園舉行通車典禮,由閑院宮載仁親王代表皇室主持,台中公園的湖心亭就是當時親王的休憩所。接著其他鐵道也陸續完成,如:海線(1922年)、宜蘭線(1924年)、花東線(1926年)、屏東線(1927年),但還是無法完成環島鐵道網。

光復後,完成二個重要的鐵道里程,時列十大建設的北迴線於1980年完工,而最後一哩的南迴線也於1992年完工營運,打通鐵道的任督二脈,環島鐵道旅行再也不是夢。現在搭台鐵「環島之星」,無論是東行或西行,只消不到14小時就可完成微型壯遊。

除了環島幹線外,台鐵尚有平溪線、內灣線及集集線三大支線提供服務。至於森林鐵道方面,昔日的五大森鐵,除阿里山鐵道外,其餘太平山、八仙山、木瓜山、林田山鐵道都已走入歷史。在火力發電廠鐵道,目前林口火力發電廠線(桃林線)每週一至週五提供通勤族免費載客服務。而台糖的五分車鐵道,是最窄的鐵道,橋仔頭線、新營線、蒜頭線、烏樹林線、溪湖線仍提供服務。

在腦海中仍有些支線的殘影,中和線(板橋至中和)、新店線(萬華至新店)、淡水線(台北至淡水)及新北投支線、東勢線(豐原至東勢)、東港線(鎮安至東港)、舊台東線(馬蘭至舊台東火車站)、高雄臨港線(左營至高雄港),這些失去的支線,有些成為捷運路線,有些成為大馬路,有些成為自行車道,有些成為行人徒步路,撫古思今,往日情懷不復返。

展望即將到來的建國一百年,我期盼幾條鐵道的重出江湖:第一、阿里山鐵道的復駛,當然還包括:日出專車的祝山線、921後未再行駛的眠山線及首度曝光的水山支線。第二、內灣線(新竹至內灣)的全線復駛,包括新建的六家線(竹中至六家)。第三、深澳火力發電廠線恢復行駛,提供瑞芳至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間的客運輸運。同時,並規劃郵輪式列車之行程,屆時可扶老攜幼,唱著童謠「火車快飛」及「丟丟銅」,延著鐵軌到遠方私旅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pinfan&aid=36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