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12/18 12:18:34瀏覽2775|回應4|推薦96 | |
台灣議題進入德國聯邦議會!支持台灣的德國人們說了什麼?2019-12-12
![]() 根據德國之聲的英文報導,任何人(不一定是德國籍)都可向「請願委員會」提出訴求,委員會有權決定是否把訴求在網站刋出,以便讓人考慮是否支持該請願。Kreuzberg提出「德國政府應承認台灣」的訴求後,德國外交部建議請願委員會不要刋出此議案,因將「違反德國的一中政策,並對中德兩國關係及跨文化對話造成傷害」。Kreuzberg認為,在政府的網頁上已有批評中國的發文,他並不違反國策,於是向綠黨求助,而使得請願能夠順利在網上刋出。 聯署的規則是,必須至少有5萬人,才能提交德國議會討論。短短一週內已有3萬人響應,不久後,更是突破5萬人的法定要求,進而促成2019年12月9日Bundestag(德國聯邦議會)以整整1小時討論台灣議題。Kreuzberg以為,若能得到幾百個人聯署已算成功,從未想到竟然可以達到在國會聽證的投票支持。 聽證直播裡可看出,德國議員不論政治立場,一面倒地支持台灣,而讓外交部女官員應接不暇! 我把三方的問與答(提出請願者、聯邦議員、外交部官員),以極簡要的方式摘錄於後,由於時間匆促,任何疏失,責任由我個人承擔。 德國聽證現場直播,台灣議題從2小時8分鐘開始(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先生也在場旁聽)。 Michael Kreuzberg(以及應是在德工作的傅女士)「我不認為,德國承認台灣後,中國會向台灣發動戰爭。相反地,台灣受到承認後,中國更不敢出兵。」 「我們應該承認雙方;應該更多、更大聲地向中國喊話。」 「為什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從未治理過台灣。」 「如果台灣某個部長的子女在德國唸書,他可以以私人身份來探望。」 「德國應該更多支持台灣的人權。」 「能夠在國會聽證是第一步,德國需要更多實質的,支持台灣的行動。」 「和民主國家往來,對自己有益,中國若民主,更有助於德國的經濟。」 「對於主權議題,德國可以和其他國家合作,可以請台灣總統訪問德國。」 德國各黨議員(Abgeordnete)「承認中國,不承認台灣,是令人惱怒的。」 「德國承認各個獨裁國家,到底德國的立場何在?」 「即使中國不愉快,我們仍然必須清楚表達,我們會和台灣維持良好關係。」 「過去,東、西德在聯合國都有席位,為什麼現在台灣不可以加入聯合國?」 「德國如何更多支持台灣?」 「特別是在香港示威事件之後,我們應如何對待台灣?」 「若德國承認台灣,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把台灣排除在世衛組織之外,對台灣飛航名稱的限制,都是錯誤。」 德國外交部亞洲事務主管(Petra Sigmund女士)「德國在1972年承認中國,並執行『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至今未變。」 「台灣在歐盟各國旅行,不需要簽證,但德國不承認台灣的主權。」 「德國承認『國家』,而不是『政府』。德國承認中國,中共是中國的執政者,也就連帶受到德國的承認。」 「任何與德國主權有關的人員,也就是德國的政府官員,不可訪問台灣,例如,國防部長、外交部長等等,不可訪問台灣。」 「在政府層級之外的任何組織,和台灣的關係非常好。」 「台灣是德國的『價值夥伴』(Wertepartner),也是德國在亞洲的第五大貿易夥伴。」 「中國在德國眼中是競爭者、夥伴,也是制度上的對手。」 「台灣海峽究竟是公海,還是中國的內海?德國國防部對於軍艦是否通過台灣海峽的聲音,以及其他種種,外交部會有更多討論。」 「德國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中支持台灣,但中國的代表充斥,他們有否決權。」 「德國不但在國內,也在歐盟裡,對香港、新疆議題表態,並主張,應該有人到新疆實地考察,中國必須關閉『再教育營』。」 「德國不改變一中政策,在氣候議題上也需要和中國合作。對於台灣,仍有許多發展與合作的可能性,會把這些討論帶回,以便內部討論。」 面對世界,台灣人是否準備好了?台灣政治人物的「攻擊別人以突顯自己」,絕對是錯誤的策略,不但讓內部更加非理性地分裂,也讓有心幫助台灣的國家無從幫起。聰明的台灣人應拒絕被耍、被騙,拒絕聽、讀煽動性的話語與文字,必須想盡辦法了解真相。各國受制於來自中國的龐大利益而不承認台灣,但這情勢正在產生變化。中國的經濟因制度性因素,十年來持續下滑,只要中國市場不再有吸引力,台灣應該就會受到青睞。世事其實很簡單,人們容易站在雞蛋的一邊以抵抗石頭。如果台灣是弱勢的雞蛋,台灣人準備好了要以什麼面目迎接世界的到來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