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7 19:07:08瀏覽507|回應1|推薦6 | |
好驚訝,聯合晚報的社論,竟然代劉兆玄發表道歉說明書。主筆以自己的主觀,來代表劉內閣發言。這不是精神錯亂,就是主筆已經忍不住想要當行政院長了,因為他自己看到了許多問題,而劉兆玄像瞎子一樣,什麼也看不到。偉大的聯合晚報主筆,劉兆玄真該下台了,換您做一定了不起。 話說回來,報社的社論,何時會變得如此誇張,我還以為自己是在看網路留言版。因為網路版的風格,就是可以天馬行空和自以為是的想像。 本人覺得,聯合報系的言論越來越乖張,許多特稿評論,見不到有意義的論點,反而像是電視名嘴式的嘲諷時政,要不就停留在指政府反應遲鈍,愚蠢和笨。罵政府笨這是凡夫俗子如我者,都能做的,何需堂堂一個大報社來代言? 唉!聯合報系,可謂自甘墮落啊! 瞧瞧近來的一些特稿,讓人以為是在看自由時報。一些獨家新聞,竟然也像蘋果日報,是依賴著他人來爆料。而網路新聞和TVBS合作,淪為電視新聞的廣告看板,連颱風預報消息,新聞網都要採用TVBS的影音,難道中央氣象局發佈的預報,會比不上TVBS的新聞嗎?聯合報系的記者也比不上電視記者嗎?聯合新聞網的編輯,是在沉淪嗎?就像前幾天,中央社關於三聚氰胺有最新消息,結果錯字連篇,三聚氰胺,可以寫成三句氫胺,然後編輯看也不看,也不校正,就刊登在聯合報的新聞網上。有這種程度的編輯,叫讀者如何繼續信賴聯合報呢? 再來看看,近來,報社新聞越來越不是新聞。版面上,沒有多少和新聞有關的消息,卻充斥著記者的特稿。 像9/27的聯合晚報A2版,記者陳志平報導的「換人?劉揆還很穩!」這是新聞嗎?文中不是「據了解」,就是「據指出」,要不就是「黨政人士」,甚至還有所謂的「外界」。完全看不到任何消息來源,讀者不得不懷疑,有可能是記者杜撰出「黨政人士直言」。這是新聞嗎?聯合報的編輯大人們,您可以說明一下嗎? 另一篇,仍然是記者陳志平的,這回成了特稿:「這種危機內閣」。文章整理了劉內閣遇到的幾個危機和處理上的問題。這篇特稿,毫無新意,把這四個月來一些新聞整理一遍,這也能叫特稿嗎? 兩篇報導的目的,就是要顯現劉兆玄的行政院長是當假的,危機處理不及格,而「外界」(有可能就是聯合報的主筆)都希望撤換閣揆。 想想讀者真是呆,花十塊錢買聯合晚報,結果看不到新聞,而是記者主觀意見的特稿,評論時政之外,還像電視名嘴對政府下起了指導棋! 聯合報有很多老記者的報導都可圈可點,像高雄報導捷運深夜加班車要停駛,就很能凸顯問題。但近來看聯合報關於毒奶事件,就看不到起碼的水準。記者沒能力發掘新聞,也不去做深度的追縱報導,只能像記流水帳一樣的把賣場下架當重要新聞;要不就是等待事件發生,例如金車主動送上門的狀況;跑衛生署的,就逼衛生署趕快生出新聞稿來,然後抱怨衛生署怎麼神經大條到不知事態嚴重。而衛生署就在記者的砲轟下,連開三次記者會,結果,出更大的差錯,讓記者老爺姑娘娘們見獵心喜,大大修理一番。 想想有點諷刺,記者沒有新聞可寫,就以特稿來充當,就每天拿換閣揆來當話題,簡直就是創立一個箭靶,天天射,好避免新聞開天窗。所以,新聞媒體是「製造業」這句話果然是真的。 看見聯合報的混亂,本人呼籲聯合報系:換主管!換總編!王孝蘭、王必成你們還在等什麼?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