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部 五十四
2020/11/23 02:54:22瀏覽148|回應0|推薦2

般若部 五十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九
    初分摩訶薩品第十三之三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滿慈子言:「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
大乘?」
    滿慈子言:「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
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布施,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
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物,不得所遮法。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布施波羅
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
而為方便,乘淨戒波羅蜜多,不得淨戒,不得淨戒波羅蜜多,不得持戒者,不得犯戒
者,不得所遮法。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淨戒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
而為方便,乘安忍波羅蜜多,不得安忍,不得安忍波羅蜜多,不得能忍者,不得所忍
境,不得所遮法。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安忍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
而為方便,乘精進波羅蜜多,不得精進,不得精進波羅蜜多,不得精進者,不得懈怠
者,不得所遮法。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精進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
而為方便,乘靜慮波羅蜜多,不得靜慮,不得靜慮波羅蜜多,不得修定者,不得散亂
者,不得定境界,不得所遮法。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靜慮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
而為方便,乘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般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不得修慧者,不得愚癡
者,不得過去、未來、現在法,不得善、不善、無記法,不得欲界、色界、無色界法
,不得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不得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法,不得世間、出世
間法,不得色、無色法,不得有見、無見法,不得有對、無對法,不得有漏、無漏法
,不得有為、無為法,不得所遮法。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乘般若波羅蜜多。舍利
子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
便,為遣修故,修四念住,為遣修故,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
修空解脫門,為遣修故,修無相、無願解脫門。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
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
修四靜慮,為遣修故,修四無量、四無色定。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
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
修布施波羅蜜多,為遣修故,修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舍利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
修五眼,為遣修故,修六神通。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
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
修佛十力,為遣修故,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為遣修故,
修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
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
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
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
便,如實觀察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菩提及薩埵俱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
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
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不可得故;受想行識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受想行識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
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處不可得故;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鼻舌身意
處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
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處不可得故;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香味觸法
處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界不可得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
假名施設言說,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
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耳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界不可得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
假名施設言說,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
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鼻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鼻界不可得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
假名施設言說,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
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舌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舌界不可得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
假名施設言說,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
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身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身界不可得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
假名施設言說,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
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意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意界不可得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
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
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地
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地界不可得故;水火風空識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水火風空識
界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苦
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苦聖諦不可得故;集滅道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集滅道聖
諦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
明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明不可得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行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不可得故。舍利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內
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內空不可得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
、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真
如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真如不可得故;法界、法性、法定、法住、離生性、平等性、
實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實際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
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
靜慮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靜慮不可得故;四無量、四無色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
無量、四無色定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
念住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念住不可得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
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空
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空解脫門不可得故;無相、無願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
,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
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布
施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布施波羅蜜多不可得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
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五
眼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五眼不可得故;六神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六神通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佛
十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佛十力不可得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所畏乃至一切
相智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
上正等菩提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故;無上正等覺者但有假名施設
言說,無上正等覺者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
乘。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
便,從初發心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恒修圓滿,不退神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從一
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受大乘相應之法,既聽受
已,如理思惟,精勤修學。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雖乘大乘,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
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受正法,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而心初無佛國等想。舍利子!
如是菩薩摩訶薩住不二地,觀諸有情應以何身得義利者,即便現受,令彼獲益。舍利
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至證得一切智智,隨所生處,不離大乘。舍利子!如是菩薩摩
訶薩不久當得一切智智,為人天等,轉正法輪。如是法輪,一切聲聞、獨覺、沙門、
婆羅門、魔王、梵王、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
、人非人等,一切世間所不能轉。舍利子!以諸菩薩由如是等方便善巧,為欲利樂一
切有情乘大乘故,復名摩訶薩。
    「舍利子!如是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菩薩摩訶薩,普為十方各如殑伽沙
等世界諸佛世尊,於大眾中歡喜讚嘆,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薩摩訶
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不久當得一切智智,為天人等,轉正法輪,其輪
世間天、人、魔、梵、聲聞等眾,皆不能轉。』如是展轉,聲遍十方,天人等眾,聞
皆歡喜,咸作是言:『如是菩薩不久當得一切智智,轉正法輪,利安含識。』」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e72717015e&aid=15366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