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 願 行 ※廣欽老和尚開示
2013/06/12 07:51:32瀏覽1663|回應0|推薦31

對任何事都要放下,要能放下就是功夫,平常對任何事都要心無罣礙。免得臨命終時,一個起心動念,還要來輪迴!

「放下」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得必須從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中去行,要一句佛號念的穩穩當當,無所掛礙,到臨命終時能正念限前,沒有貪戀眷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一點愛著,那還是要來生死輪迴。

要知道我們來到娑婆世界,是帶來的,在這娑婆苦海中,應該趕快學佛修行,找出一條解脫生死的新路去走,不要在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更造心的惡業,以至仍然在生死輪迴的舊路中。

我們這個假體難難免有病苦,但這屬小病:有妄想、貪、瞋、癡,才真是大病。大病若不去除,就還要繼續輪迴,這就得靠我們平常多服「阿彌陀佛」的藥,而臨終保持正念最重要。一個人往生時,若能一句「阿彌陀佛」持得清清處處,穩穩當當,必能承蒙佛力,橫超六趣。否則意識顛倒,死後將往何處去?

〜〜〜*〜〜〜*〜〜〜*〜〜〜

真正的放下

八十四歲的林老居士,曾經身體不適,一度心臟停止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覺,又甦醒過來,自謂死而復生,上山請求老和尚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說:像居士這般年紀,實在應該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戀這個假殼子。

當時,我是都放下了。不過,我現在還有一個願,在「無量壽經」裡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十方眾生,只要臨命終時,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認為念佛靠佛力超離婆婆世界,比那些靠自力的禪宗等,更來得穩當、快速。而且,我對「無量壽經」中的『彌陀四十八願』很有研究,所以希望能把它寫出來,這樣,我便能放下,安心的走了。

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命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迴。

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回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迴的舊路中。也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迴。我們這個身體,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我們既得人身,不要辜負這個人身,如果知道要走解脫的路,則成佛作祖是靠這人身來修成的,如果不知道要修,還為這個身體的衣、食、住、行等的享樂,無所不用其極,造無量的惡業,那麼三惡道中、四生之內,還有我們的份,所以,這個人身實在是轉捩點,是個人身劫。我一向都是念佛,希望能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

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

真放下發願往生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風,專程上山參拜。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後將一心一意走修行這條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說:現在民間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薩、神明搞在一起,亂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兩樣絞得團團轉,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睡在迷夢中不知醒一樣,這樣,要學佛了生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我就想,早點把擔子卸下來,專心走這條路。

話是這麼說,你還是有所掛礙,你仍是在掛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有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屬於四生輪迴中的一環,今世父母生我,以後我再生別人,彼此輾轉相生,再加上我們的殺業,現在你殺我、食我,以後我殺你、食你,殺業不絕,冤冤相報,這樣一下子生為人,一下子又淪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六親眷就是我們輪迴的伴侶。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有所節制,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剩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那我們在家人應該修持那一法門?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很困難的事,還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個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有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的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的,而這好惡憂樂,也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而已。

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習氣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惡性習氣,就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們的事蹟和種種的作為,卻心生為難,認為那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學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讚嘆。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我們修行,就是靠我們的誓願力在成佛的,自古以來的佛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等,無不是靠著他們本身的誓願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774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