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21 09:24:02瀏覽803|回應0|推薦24 | |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練心的一個方法,我拉拉雜雜的説了這麼多,都是在説明「煉心」。 「煉心」應該在什麼地方練習呢?就在生活當中!就在你面對一切的人、事。處理之後,你就會知道,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還是波濤洶湧?是有功力,還是沒有功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舉自己讀《金剛經》的例子。我平反之後,再次回到中國佛學院教書,開始讀《金剛經》,那個時候我讀起來,跟我以前所學的、聽的、講的完全不一樣,好像很生疏。 以前慈舟老法師、倓虛老法師也講過,但是回憶他們講過的話,感覺自己不甚理解,反而從那個時候開始讀《金剛經》從不間斷。 十年之後,所有的問題自己突然有了解答,這是怎麼來的呢?是讀了十年《金剛經》所換來的。在這個時候,你説有悟境嗎?沒有,只是以前的疑惑自己已經能夠解答了。 在理解《金剛經》之後,再來看《阿彌陀經》等其它的經典,它們都是相通的,相同的疑問,也都能夠理解的。 如果再繼續讀上十年,我想情況就會有變化了。讀經的時候,心裏遊蕩,思緒紛亂,雖然不是遊山玩水,但又回到以前的境界,這就是錯誤的。 讀經,心沒有住到經上,換句話説,你吃飯沒有住到吃飯上,喝水沒有住到喝水上,心跑了,這就沒有辦法了,這樣讀誦經典所得的利益很少。雖然每部經上都説,你讀此經會得到什麼福德,那些都是鏡花水月,不可靠的。 功德是因為你讀經的時候,心理產生「般若的明」,有一種「照慧」,這是在解上來論功德。 如果你只念到文字,以為就能有好大的功德,有沒有功德呢?有,但跟你這個智慧的功德是不能相互替換的。 我再舉個念經的例子,大家有沒有念經念到心神遊蕩,晃到哪兒去了都不曉得? 還有,你在誦經時電話正好來了,不管你誦經是否完成了就去接電話,你這部經算不算圓滿呢? 如果你去接電話,你就不能繼續剛才未完成的部份繼續念下去,必須從頭開始誦經。 讀誦大乘經偶爾會有入定的情形,好像很快就念完了,平常讀《金剛經》需要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是今天突然只要十分鐘就可以持誦完畢,仔細回想,我並沒有遺漏哪一段經文。那是因為你的精神今天特別集中,所以有此收穫,但這要你自己認定,一點也滲不得假的。 念佛也是如此。 先是計數,計一計連數字都沒有了,我們念經、念佛都有這種情況,能念的人,所念的經,好像都沒有了,還在念嗎?沒有念嗎?四十多分鐘一下子過去了,這也是好現象,這是你的心明白了,漸漸趨於寂靜。 不論修哪一法,裡頭都會有很多的體會,每個人都會有的,只是深淺不同,時間的長短不一,每個人下的工夫如何?只能自己領受了,並不適用其他人,你是你,他是他,不是嗎? 我們看別人的境界,不能把它搬到我們自己身上來,那是不適用的,因為有時候只是心裡出現短暫的寂靜而已,你還沒有得到,要真正的入定,我今生恐怕做不到了。 我們初信佛的人有什麼毛病呢? 太貪心。貪大,貪多,看著《普門品》,你就念《普門品》了,一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也好,也念《金剛經》也好,我要生極樂世界,又念《彌陀經》。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後,什麼都不念了,負擔不了。 要一門深入,念經的,我就念一部經,稱聖號的,就一個聖號,免得念了地藏菩薩,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又念地藏菩薩。正在念當中,一會兒阿彌陀佛,念得很浮。 你念一個就好了,功德都是一樣的,就是修你的心而已,這是修心的方法。 要這樣子堅定不移的,不要退,要少,要精,不要斷。多了斷了,斷了就沒功德。而且,你修哪一法在你斷的時候,會有魔障的,那不是邪魔,是正魔,是護法來對你不客氣了,不該斷的。你要是再學起來,再懺悔,再繼續念,還可以得到加持,一樣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