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藏王怎麼去保護持『楞嚴咒』者?※淨界法師講述
2022/01/11 18:08:13瀏覽1481|回應0|推薦23

定散俱護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盤,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余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

在佛陀宣說八種功德以後,有八萬四千的那由他萬億,乃至於恆河沙的俱胝百億這麼多、這麼多數目的金剛藏王菩薩。佛教的菩薩有二類,一個是現慈悲相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都是現慈悲相。第二種是現怒目金剛相,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剛藏王菩薩,這些菩薩都是手持金剛寶杵,現出怒目金剛之相。

這時他們也在佛前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正如我等金剛藏王菩薩這一類的眾生,我們久成菩提不取涅盤。」

「菩提不取涅盤」這句話很重要,這些菩薩都已經成就了菩提,而依止大悲願力倒駕慈航,他們都不是一般的菩薩,都是久遠劫來已經成就菩提了。

為什麼不取涅盤呢?

因為他要恆常的隨順『楞嚴咒』,救護末法持代發菩提心修三摩地的這種修行者。他們就招呼了世尊說:如是修心求正定人,「正」直接了當的意思,正念真如,直接了當,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直接趣入真如的這種修《首楞嚴王三昧》之人,或者是在道場當中,或者在經行處,乃至於有時候到聚落散心遊戲種種的事情,我等徒眾,應當要隨從保護這修行《首楞嚴王三昧》、受持『楞嚴神咒』之人。

應該怎麼保護呢?

魔障盡消

金剛藏王菩薩怎麼去保護持咒之人?

乃至於魔王(六欲天,最高頂天的波旬),還有大自在天(色界摩醯首羅天王宮的天主),這二種魔都不能夠去干擾傷害受持『楞嚴神咒』之人。乃至於諸種種的諸小鬼神,對修習『楞嚴咒』之人,要保持十由旬之外,除非這個鬼神他發心好樂修習禪定,來跟隨著個修行三昧之人。假設這邪惡的魔王乃至於這個魔民、魔女,這種種的鬼神想要去干擾這發菩提心,修持『楞嚴咒』之人,我以金剛寶杵來破滅、搗碎他的頭,猶如微塵。

蕅益大師有解釋:說這個金剛藏王菩薩看起來好像很殘忍,用金剛寶杵搗碎其首,猶如微塵。金剛藏王菩薩是久成菩提,不取涅盤,他是證得了真如佛性。

真如佛性的人怎麼會有這種舉動呢?

蕅益大師解釋說:這叫做「性惡之法」,稱性所起法。我們一念心性有「折攝二門」,所以,蕅益大師說:「一折一攝,一慈一威,皆拔苦故。」性惡法門它的善巧,一個安住真如的人他稱性所表現的善,現出慈悲相,他所現出的惡,現出怒目金剛相,他們只有一個目地,都為了要拔除眾生的痛苦,而依止大悲心的緣故,所以這叫做「性惡法門」,稱性所顯現這惡法的假相,如是而已。

這地方它還強調,金剛藏王菩薩是保護這個散亂心的人,你看他有時候還跑到村落中去遊戲,所以他這個地方不是針對三昧之人,特別是資糧位的菩薩。

資糧位的菩薩魔障特別多,比方說他有煩惱障、有天魔障、有五蘊魔障,有死魔障礙四種魔障,所以他也特別需要去保護。

過去,慧天長老他講到一個持『楞嚴咒』的公案,他說:

過去在一個叢林的寺廟,這寺廟的旁邊是一座道教的道觀,二個道場一個是佛教,一個是道教,後來因為土地的糾紛,二個人就產生很大的煩惱。產生煩惱以後,在道教的道觀裡面有幾個人,就持道教的咒,就作法,要用火來燒佛教的寺廟。那一天中午的時候,吃飽飯沒多久,就在佛教寺廟的天空出現一道很奇怪、一個紅色的天空。方丈和尚一看就知道情況不對,他就趕快撞鐘,把大眾集合起來,到大殿去持『楞嚴咒』。持到快結束的時候,突然間那道教的道觀的寺廟就起大火。

因為他本來是要咒願要去燒佛教的寺廟,但是當『楞嚴咒』一持下去的時候……這個咒力我們講過,第一個它向內啟動我們真如本性,第二個向外感應諸佛菩薩的加持。

正如蕅益大師說的:真如本性是一切法的根本,哪一個法會去傷害它呢?火是依誰而起,你怎麼會有火呢?它依真如而起,你依真如而起,怎麼可以去傷害真如呢?火可以去傷害自己嗎?不可能!水也不可能傷害自己。

所以當我們去安住真如的時候,為什麼所有東西不能干擾我們?

因為我們的心回到一切法的根本。

為什麼有魔王?那是因為他有真如本性才有魔王,你沒有真如本性你有魔王?哦!魔王怎麼去干擾魔王呢?魔王是依真如而起的,他沒辦法干擾真如本性。只要我們正念真如,所有的東西都不能傷害你,因為我們回到一切法的根本。

這是蕅益大師的思想,說為什麼持『楞嚴咒』,火不能燒你,水不能淹你,一切鬼神不能障礙你?因為你回到一切法的根本。諸法再怎麼邪惡,它不能傷害它自己的根本,是這個道理。

你要把這個道理參透,我們先不要管外在的加持力,你順從真如,你就回到一切法的根本,是這個意思。

佛陀花了很大篇幅來解釋『楞嚴咒』的功德,這一段持『楞嚴咒』也等於是《楞嚴經》的很重要的修持法門。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171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