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楞嚴經」※淨界法師講述
2018/02/21 14:16:29瀏覽1218|回應0|推薦21

念佛用以淨化心靈與大能場感應道交,聽經以達理事通曉提升慧命,將佛法落實在日常起居坐臥、應對進退中,即是學佛。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你住在五陰再來調伏五陰,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你就很難修行了。

你看有些人修行了幾十年,沒什麼進步,方法錯誤!

所謂:諸法因緣生,你掌握一個解脫的因緣,它當然是往解脫道走。所以這個根本問題,你一旦錯了,正如《楞嚴經》說的:你住在一個五陰的假相來修行,你是虛妄性的,就好像你用沙去煮,它一輩子不可能煮成飯。

五陰身心是生滅性的、是輪回性的,輪回性的東西,你能夠修出菩提性出來嗎?不可能嘛!

你要產生菩提的果,你必須找到菩提的真因;所以你如果找不到你的真實心性,那你不可能產生菩提性出來,因為你的因都沒有找到,你怎麼會有結果出來呢?

《楞嚴經》的重點,只有一句話,就是──讓你把心帶回家。

外面不是不能去、五陰不是不能面對,但是你要先把心安定了,安住在一念心性,你才有資格談到面對五陰,你沒有找到家之前,你沒有資格談五陰的對治跟調伏。

《楞嚴經》它是先求安住再求調伏,菩薩一定是先找到你真實的本來面目,安住在不生滅心,觀察你自己的生命,你本來沒有這些東西的,那是假借因緣和合虛妄有生,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生命,這時候你就掌握了整個《楞嚴經》的修學了,這個就是『首楞嚴王三昧』——改變你的心態!

你過去喜歡布施,你還去布施,你過去喜歡放生,你還去放生,統統沒有關係,但是你站在一個一念心性的角度來修布施、一念心性的角度來持戒,所有的功德,變成菩提性而不是輪回性,比較大的差別在這個地方。

所以《楞嚴經》整個修學,其實就是改變一個菩薩的心態──你的心態改變了,你整個生命因緣,就完全改變;你心態不改變,你就很難修行。因為你本質錯了,你本質是虛妄性的,你不可能成就真實的功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10974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