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2043 時間: 昨天 03:35 PM 標題: 中共十八大人事前瞻
中共十八大人事前瞻
此文是一個叫施濟津的朋友發給我的,他告訴我他也不知道文章的出處是什麽,不知道是在哪裏找到的。他給我的郵件裏是這樣說的:這是我不知道在哪裏找到的一篇來源不明的文章,發給你看看,奇文共欣賞嘛。
緒論:中國現行高層政治體制的特點
離十八大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圍繞十八大的人事爭奪現在已經成為媒體廣泛關注的焦點。但是,要分析中國高層政治的走向,離不開對中國高層政治運作規律的分析。
世界上不符合西方民主政治標准的政治體制,有很多類型,其中有兩種類型被劃為獨裁政體。這兩種政體分別是君主專制和領袖獨裁。前者以中國古代王朝、當代中東等國家政權為代表,後者以希特勒、斯大林、佛朗哥、晚年毛澤東為代表。這兩種獨裁政治模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前
者的制度基礎是世襲制和終身制,權力的合法性來源是“君權神授”。後者的制度基礎一般是革命的正義性帶來的曆史合法性,一般是源於“人民群眾的選擇”,可
能是腳的投票,也可能是真正的選舉投票。後者的獨裁政治大多會依賴於一個政黨作為其實施的載體,個人的政治合法性來源於政黨的合法性。而政黨的合法性又來
源於所謂的“人民”。
所以君主專制和領袖獨裁的關鍵區別,在於“君權神授”和“君權人授”的不同。君主專制政體下的領袖較少發動大規模的政治運
動,譬如蘇聯的“肅反”大清洗,中國的“文革”“大躍進”等,而傾向於平穩地維系自己的專制統治,而領袖實行個人獨裁的則相反,經常通過運動來達到調動和
動員普通民眾的目的,從而鞏固自己來源於基層的執政合法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領袖獨裁登峰造極,可以發展到比君主專制可怕得多的地步。
領袖獨裁政
體很難解決其合法性問題,因為單單的終身制並不能為下一任領導人提供穩定的權力合法性根據。終身制下的“禪讓制”,以及後來發明的非終身制的“禪讓制”,
都是對領袖獨裁政體權力交接方式的探索,然而實踐證明,“禪讓制”本身能夠提供的權力合法性始終是有限的,因而必然導致獨裁政體的軟化。領袖個人獨裁的權
力合法性來源不是“神”,而是“人民”,雖然“人民”被賦予神性,但是畢竟是人。而個人獨裁的權力交接源於前任對後一任的指定,後一任一旦和前任沒有血緣
關系,在整個統治集團內部就必然產生質疑後一任合法性的因素。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與君主專制不同,每一個在領袖獨裁政體下接班的領導人要想成為真
正的獨裁者,必須通過自己的整肅運動和政績來為自己樹立新的合法性。而在接班之處,伴隨著接班進程必然帶來的是權力的分散。老獨裁者的所有權力無法完全交
給新的獨裁者,新的獨裁者的權力必然會比老的獨裁者小。因為獨裁者的權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制度性權力,即法律賦予某個職位的權力,另一個部分是非
制度性權力,事實上證明這遠比制度性權力重要,這是這個領導人在組織中的影響力、號召力,以及他掌握的人脈資源、派系背景的總和,這是他真正能夠把握國家
權力之柄的源泉。西方國家的領導人與非西方國家領導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非制度性權力非常小。
非制度性權力可以和職務相分離,甚至在退休後都
可以繼續行使,制度性權力相對而言一直不那麼重要。鄧小平從來沒有擔任過執政黨領袖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但卻一直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因為他擁有對這些人事任命的支配權。1992年南巡談話時他沒有任何特殊身份,卻以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改
變了整個中國社會的走向。
權力移交的過程包括制度性權力和非制度性權力的移交。在領袖獨裁政體的權力移交過程中很難對非制度性權力完成移交,這
就是後來的領導人相對於前面的領導人對局勢支配能力減弱的原因。到了一定的條件和程度下,新的最高領導人的全部權力不足以保證其的絕對統治地位,這個政體
就從極權主義政體轉化為威權主義政體。
在毛澤東和鄧小平去世之後,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標准的威權國家。筆者傾向於把中國新時代的領導人分為三種類
型,毛澤東是獨裁者,而鄧小平是准獨裁者,所謂“准獨裁者”,是因為他在執政期間實際上無法真正獨斷,他的決策受到以陳雲為首的另一些老年人的影響和幹
預。楊繼繩在他的書中說,鄧小平和陳雲是雙峰政治,這一點是當時政治的真實寫照。陳雲進入政治局常委早於鄧小平,和鄧小平同屬開國元勳。鄧小平和陳雲在黨
內都屬於大佬,他無法完全支配以陳雲為代表的另一部分政治力量。
而鄧小平之後的江、胡,則是“偽獨裁者”,雖然國際社會連年把他們列為所謂的
“獨裁者”,但事實上他們二者都不是獨裁者,他們沒有“獨裁”的能力,因為中共內部的權力分化已經到了比較高的程度,他們對黨內的權力都沒有絕對的支配地
位。他們看起來仍然具有“獨裁者”的外殼,但是從權力的角度來看,已經沒有獨裁者的內核。
江澤民兩千年在接受華萊士專訪的時候,面對對方對他是
獨裁者的質疑,回答說:“你見過有到了任期就會退休的獨裁者嗎?”,這其實並不是狡辯,後來他退休之後發生的事情更加清楚地證明,既無世襲又無終身的權力
交接,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多個權力中心,這在中國政治史上一再發生,到現在仍然繼續發生。為什麼嘉慶必須等到乾隆死去才查辦和珅,為什麼大家經常講慈禧和光
緒,後面的事情不一一列舉了。這一系列事情都證明了這個道理,最高領導人從形式上來看是一個,但往往並不只是一個,不同權力中心之間的鬥爭是不可避免的。
可能你會指出我分析的矛盾,乾嘉慈光都是君主專制政體下的,和我們所說的威權政體可比嗎?其實領袖個人獨裁政體和威權政體,我們這裏建成極權—
威權政體,作為一黨制國家的典型組織形式,它的特點是沒有世襲制和終身制,而典型的君主專制政體則是既有世襲制又有終身制,乾嘉慈光實際上就是出現了一些
不太符合典型君主專制模式的特點。
現在所謂的共產主義“活化石”朝鮮,實際上和共產主義的典型形式有所區別。共產主義國家長期以來有宣傳領袖,
深化領袖的傳統,其實就是一種極權—威權政體對君主專制的“君權神授”理念的借鑒,共產主義國家大多實行領導人終身制就是這樣的內在邏輯。但是很少有實行
世襲制的共產主義國家。朝鮮實行終身制加世襲制,把金日成稱為太陽,把金正日稱為光明星,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典型的極權主義領袖獨裁政體,而是一個君主專制
政體,這也是它為什麼顯得比任何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要鞏固的原因。
中國現行的高層政治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國處於“威權政治”時代,不同的政
治力量會在黨內進行不公開的博弈,但是這種博弈又不是被一兩個人所控制和支配的,而是不斷角力和妥協形成的結果。所以我們在討論許多問題的時候,就不會使
用一些“指定”,“隔代指定”這一類的詞匯來闡述現在的領導人的做法,而會用權力分化和鬥爭的模式來解釋。
(二)半制度性權力的分析視角
在中國當下,真正的權力分割與一個人表面的黨政職務相去甚遠。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有大量的“中央XXXX小組”“國務院XXXX小組”“國務院XXXX辦公室”,真正掌握一方面大權的是這樣的小組,而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部長。
這
些小組名為“協調議事機構”,但實際上是半制度性的決策機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機關,充其量僅僅是這些小組的執行機關。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半制度性權
力?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當前中國不得不,甚至是離不開這樣的協調議事機構。中國政府部門數量非常多,九龍治水,政出多門的現象非常嚴重,而且又沒有實行黨政
分開,黨、政機構之間的權力甚至還有交叉、重疊,這樣的模式必然使得制度性的權力不能保證權力體系的正常運作。
“小組”的實質其實是“大部制”,是通過協調議事機構來使得不同部門在一起工作的組織形式。原來金融時報曾有一篇叫《鮮為人知的中組部》的文章,文中說:中組部是其(指中共)第三大、也是最鮮為人知的權力支柱,掌握著各級政府和行業的人事大權。
要
想對中組部的職能範圍有所認識,不妨試想在華盛頓有一個平行部門。這個假想的部門將監督以下人事任命:美國各州的州長和副州長,各大城市的市長,聯邦監管
機構負責人,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沃爾瑪(Walmart)及其它50來家最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的法官,《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總編輯,各電視廣播公司和有線電視臺的老板,耶魯(Yale)、哈佛及其它重點大學的校長,以及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和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等智庫的領導。在中國,所有的對等職位都由黨通過中組部任命。
這
篇文章的作者只看到了中組部的表面,卻沒有看到決定這些人事任命背後的因素。在中國,要監督像文中所說的這樣的重要任命,需要高層複雜的政治博弈,不止有
中組部,還有中共中央紀委,乃至於中共日常辦事機構中央書記處的直接參與,中組部只是整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事方面的執行機關。有人把中共的組織工作都看
作是組織部長分內的事情,恰恰忽視了中共“小組政治”的特征。
所謂“小組政治”,在前文中已經提到。就是真正的決策權實際上在領導小組這樣的協
調議事機構,而所有的黨政機關都是這些機構的執行機構。中央組織部實際上是在中共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的,中央黨建小組組長由擔任政治局
常委的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任,是中共最高的黨務領導,相當於1956年八大時鄧小平擔任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即事實上的中共中央秘書長。現在的組織工作,
即算是在組織部長名下開展,但其實總的來看卻是習近平和李源潮共同主導的結果。
譬如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央工作小組是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
這一小組的現任組長是擔任政治局常委的李長春。中宣部實際上是這個小組的執行機構。中共中央還設置了一個“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這是對全國意識
形態進行全面管理的機構,這個機構的主任也是由李長春擔當。外界所說李長春主管意識形態與宣傳工作,就是在這個主任和這個組長兩個名號下進行的。
當
然,事實上大家也清楚,習近平和李源潮,李長春和劉雲山,並非都是一鼻孔出氣。在制度性的部門權力與半制度性的小組權力之間,顯然存在著矛盾,也存在著相
互的制衡。小組權力高於部門權力,但是並不意味著下屬部門會對小組的領導言聽計從,部門領導可能與小組領導的領導(即政治局更高的領導)在同一事件上有相
同或相似的看法,並且站在同一立場,從而體現部門意志獨立於小組意志之外的成分。李源潮在組織部長上表現的搶眼,其實就是這樣一種模式的體現。
(三)現行權力體系——雙峰結構
中國現在的政治體制,明眼人都能看出是一個雙峰架構,居於兩個山頭的分別是江澤民和胡錦濤。江澤民的派系被稱為“上海幫”,而胡錦濤的派系被稱為“團派”,在他們兩個人的個人派系之外,還存在著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他們以高幹子弟為主,統稱“太子黨”。
上
海幫是個個人色彩非常濃厚的政治派系,主要是隨著江澤民權力的增長而日趨強大。而團派相對於上海幫有更久遠的傳統,它最早可以追溯到首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
記胡耀邦。團派在八十年代形成了第二代,以王兆國、胡錦濤等人為代表,隨著胡錦濤實力的增長,他在共青團體系中逐漸贏得了相當大的支持,這形成了一股強大
的政治力量,以出身共青團領導為顯著特征,以在政治上追隨胡錦濤為主要表現。
“太子黨”則是高幹子弟群體。“太子黨”不像團派和上海幫有著統一
的領袖,也不是中國政治中兩個主導極中的一極。但是“太子黨”人員實際上分布非常廣泛,在江、胡兩個派系的人馬中都有大量太子黨的成員,親江的“太子黨”
成員較多。“太子黨”都有一個顯赫的紅色家族出身,但是在性格、實力等各方面相差很大,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沒有一個“整體利益”,他們中間的人為
了爭取自己能占據一個較為有利的政治位置,選擇在不同派系之間運籌帷幄。
中國的“雙峰政治”始於八十年代,當時的“雙峰”是鄧小平和陳雲。鄧小
平和陳雲都是中共的開國元勳,但是卻在許多問題上有分歧。鄧小平是堅定的經濟改革派,相對於陳雲“鳥籠經濟”的主張,他在經濟上的觀點要開明得多。鄧小平
是個務實的人,相對於陳雲,較少意識形態的教條。當然,鄧小平和陳雲也有一致的時候,譬如在對付黨外的不同聲音上,他們的態度都是非常堅決的。
鄧
小平比陳雲“右”,但是對黨內的權力鬥爭比陳雲更不手軟,從政治風波以後的處理來看,鄧小平曾想要開除李銳、於光遠等四人的黨籍,陳雲卻阻止了他的這一做
法。陳雲在黨內鬥爭中的態度較為溫和、圓滑,而鄧小平對黨內不同意見的容忍度卻比較低。但是,陳雲以及他身後的政治勢力在意識形態上極為頑固,在對待黨外
異見和新生聲音上,並不比鄧小平開明。
如果我們試著把這二者與江、胡作比較,會發現江和胡的理念和鄧、陳的理念相當對應。江澤民任內推動了新一
輪私有化改革,而胡錦濤任內卻加大了“國進民退”的力度。他們對所有制的看法,一右一左,江明顯承襲著鄧小平的開明經濟理念,而胡卻自覺不自覺站在了陳雲
這群人捍衛“公有制”的一邊。對待不同政見上,胡錦濤比江澤民收得更緊,這也正說明他和陳雲一樣,在意識形態上更為堅持。然而,胡錦濤在任期間,《炎黃春
秋》辦得越來越起勁,而對悼念胡耀邦、趙紫陽的言論管制明顯減弱,也體現他“黨內不同意見松,黨外不同意見緊”的特點,與陳雲恰恰正相似。
因而
江、胡兩人分別代表了新鄧小平路線和新陳雲路線。鄧小平和陳雲的雙峰政治,也就延續到了現在,形成了江、胡的“小雙峰政治”。江、胡身後的政治力量都顯然
無法與鄧、陳相比,然而他們的競爭形勢卻與鄧、陳二者有很多相似。雖然江澤民的位置是陳雲力保,而胡錦濤進入常委是鄧小平欽定,但是他們兩個人的思維卻恰
恰不與他們的提拔者對應。(江澤民1989年到1992年的保守事後證明是自保策略)這也說明在中共政治中,對人事架構起決定因素的並不是一個人的政見和
理念。
現行接班架構的形成
“禪讓制”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在全黨內形成長期的共識,確立下一代領導人的正式人選。中共曆史上第一次“禪讓制”的實行就是江澤民向胡錦濤的權力移交,胡錦濤早在接班前十年就擔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央黨校校長,掌管了黨務大權。
從
2003年一直到2006年,中共內部開始醞釀下一任總書記的人選。這一時期,李克強將接任總書記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2005年,2006年期間許多外
國領導人/前領導人(如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等頻頻造訪遼寧與李克強會晤,就反映出當時連國際社會對李克強接班的預期都已經非常明確了。
第一
個打破去東北訪問慣例的是布什總統的特使,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他2006年9月,來華訪問選擇的第一站是杭州。他抵達杭州的時間和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決
定處理陳良宇案件的時間幾乎完全同時。他專程到杭州與習近平會晤反映出美國高端中國研究的深刻,對中國政局洞察的敏銳。我們無從知曉美國方面是否已經了解
到關於陳良宇將會出事的蛛絲馬跡,但是他當時拜會習近平的做法,顯然說明他已經預測到習近平可能代替李克強成為新的領導人。
十七大閉幕後,中共
高調宣布,2007年6月,在中央黨校畢業典禮舉行時,曾讓400多位與會的省部級領導投票推薦新進入政治局的成員名單,稱為“民主推薦政治局委員”,這
一消息讓一些媒體進行多重解讀。然而事實上,這個“民主推薦”的作用和意義是非常有限的。筆者認為,這絕不是十七大人事的決定性因素,一些境外媒體說習近
平能脫穎而出是在民主推薦中得票多,更是無稽之談。1997年的十五大上,習近平在中央候補委員選舉得票敬陪末座,沒有十年後就受到黨內歡迎的道理。
陳
良宇出生於1946年,按照現行制度到2017年的十九大上到退休年齡。在2006年以前,一般認為,李克強一旦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書記處書記,則陳良宇會繼任黃菊留下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空缺,並可能在2013年出任總理,如朱镕基當年的政治路徑。然而由於陳良宇案東窗事發,原
來江、胡兩大派系已經形成默契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胡提前打掉了未來的總理人選,勢必江也不可能容忍胡定下的總書記人選順利接班。在新一代政治明星中,李克
強、薄熙來的政治背景都是非常清晰的,胡、江在背後的影子非常明顯,而這正是他們的軟肋,任何一個人要想跳出來,都勢必遭到對方政治勢力的堅決抵制,於是
最後十七大在面臨總書記接班人難產的情況下,決定由習近平代替李克強,成為第一接班人選。
習當時既非江系,又非胡系人物,因而雙方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妥協對象。
這是現在的接班格局形成的情況。
作者: 2043 時間: 昨天 03:37 PM
十八大具體職位預測
1 可以競逐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的人選
根
據中共曆史的經驗,在新老交替之時,全部政治局常委都從上一任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產生的概率比較大。以中共十六大為例,選出的九位政治局常委,胡錦
濤原來是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是政治局委員,曾慶紅是前政治局候補委員。
根據現行的黨政幹部退休規
定,到換屆時年齡超過68歲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必須退休。亦即凡是1945年1月1日之後出生的政治局委員,都具備在十八大上留在政治局的條件,這些委員
有:習近平(1953年生) 李克強(1955年生) 王岐山(1948年生) 劉雲山(1947年生) 劉延東(1945年生)
李源潮(1950年生) 汪洋(1955年生) 張高麗(1946年生) 張德江(1946年生)俞正聲(1945年生) 薄熙來(1949年生)。
上面這個清單上有十一個名字,而政治局會不會有十一個位置呢?一般認為,政治局是不會出現十一個職位的,因而這十一個人中很有可能有一些人得不到政治局常委的職位,或者擔任政治局委員,或者提前退休。
2政治局到底需要多少常委?
最
極端的情況,這種情況自然不大可能發生。政治局常委擴容到11個。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所有上述十一人都能如願以償地進入政治局。十五屆中央政治局正
好只有9個成員是1935年以後出生,於是恰好一個蘿蔔一個坑,要讓十八大上“皆大歡喜”,除了政治局擴容,似乎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要是十一個
政治局常委,新增的兩個席位從哪裏來呢?其中一個可能來源於總書記與國家主席兩個職務的分離(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二職務分離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並非沒有可
能,第3部分會專門討論),另一個則可能來源於新增一個國務院副總理的常委席位。這並非是天方夜譚。中共十三屆政治局計劃設七名常委,除當時擔任常委的5
人外,萬裏、田紀雲都是擬任政治局常委的人選,只是由於萬裏受到較多老同志反對,又要保證常委的單數,就只好把萬裏、田紀雲都撤下,如果當時萬裏、田紀雲
都進入了常委會,那麼常委中就有姚依林、田紀雲兩名副總理。
如此一來常委的排名可能會是這樣:中共中央總書記 中央軍委主席(1)
國家主席(2)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3) 國務院總理(4) 全國政協主席(5)中央書記處書記 國家副主席 中央黨校校長(6)
國務院(常務)副總理 (7) 中央紀委書記(8)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9) 中央政法委書記(10) 國務院副總理(11)
這
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並不太大,維持九常委的格局可能性還是有的。在維持九常委的條件下,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兩個職務不太可能分離,因為一旦分離,需要新
增一個常委席位給新任的國家主席,有一個政治局常委的舊有位置可能需要讓出來。從邏輯上來說,取消“全國政協主席”的政治局常委席位是最有道理的。八十年
代曾擔任政協主席的鄧穎超、李先念均不是時任的政治局常委,從1993年起,才確認政協主席要由常委擔任。政協主席只是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集人,政協不實行
“主席負責制”,政協主席只是政協委員的一個帶頭人,從法統來看,並不具有超越其他政協委員的特權。但是,由於現行體制下不斷強化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因
而政協主席一職從政治局常委中去掉,可能性不會太大。
政治局常委恢複到七人的傳言現在也很厲害。(如果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不分離的話)恢複到七
人,有兩種方案,方案一是恢複十四屆、十五屆政治局的格局,去掉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和中央政法委書記,方案二是搞部分“黨政分開”,去掉全國
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全國政協主席。從中國的憲政邏輯上來看,後者是比較有道理的,因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實際上只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名普通委員,只是
負責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在表決中只有一票,他沒有在人大常委會中拍板定案的權力。他對外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但是他個人的政治行為只代表他自己,不
能代表其他的常委會組成人員。(這和前面說到的政協主席是一樣的)人大委員長和國務院總理不同,國務院總理具有在國務院的最終決定權,要對國務院的所有決
定負責任。
現在實行這一項改革的最大障礙是在不斷強化黨對人大政協直接領導的今天(地方人大常委會主任已經基本都由黨委書記兼任),這一項改革
似乎不順乎潮流。而且一旦人大、政協負責人不進入常委,然而在新聞媒體編排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順序上,他們仍要居於部分政治局常委之前(十二屆、十三屆政治
局時期就是如此),在不宣布實行“黨政分開”改革的條件下,這樣的行動缺乏理論依據。
另一種方案是去掉意識形態總管和政法委書記兩個職務。中央
政法委實際上下面直接統領公安部和“兩高”,如果把中央政法委書記恢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不會影響太大,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公安部長和“兩高”負責人不是中
央政治局委員(這裏說的是大多數情況,周永康擔任政治局委員兼公安部長在改革開放後是比較罕見的)。但是如果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降格為政治局
委員,那麼他可能就只有親自兼任中宣部部長,因為一般地說,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和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是同一人。政治局委員級別都相
等,難以由某一個政治局委員擔任另一個政治局委員的上司。亦即這種方案將會使中央意識形態最高主管與中央宣傳部再次重合。這對執政者的壞處是削弱了意識形
態工作機構的地位,好處是使意識形態與宣傳工作的結合更為緊密。
根據上述分析,如果要恢複成七常委,也可以將全國政協主席和中央政法委書記這兩
個職務同時調出。相對於人大在憲法上的最高國家機關地位,政協畢竟不是那麼打眼,也不是立法機構,而相對於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是作為鐵定擔當中央
政治局委員的中宣部長的上級,中央政法委的下屬機關自身級別要低一些,中央政法委書記不再擔任政治局常委對工作的影響也要小一些。
當然還有最極
端的一種可能,則是政治局常委削減為五人。如果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分離的話,五個常委只能是總書記 國家主席 政府總理 黨務總管(即中央書記處書記
中央黨校校長)和中紀委書記,如果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不分離,則是總書記 政府總理 黨務總管
常務副總理和中紀委書記。十三大上曾經采用過這樣的模式,當然在現在有11人競逐政治局常委的條件下,這種模式使得只有5人能進入常委會,顯然是不符合大
家的利益。
3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分或合?
一般認為,總書記/軍委主席和國家主席的職位是不會分離的。然而我們回顧曆
史,最高領導人和國家元首職務的分離在二十世紀中國是常態,最高領導人和國家元首重合的時候是少數。蔣介石在大陸的大多數時候並未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毛澤
東任國家元首也只在1949年到1959年,鄧小平從未擔任過國家元首,江澤民從1993年才開始兼任國家元首。
因為國家主席不是權力之
柄,1954年憲法尚且規定國家主席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到了現行憲法,國家主席的憲法權力已經完全變成虛位權力。國家主席發揮作用基本上是通過其黨內的
職務和身份。所以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即使分離,並不造成太大的政治風險,而只是取決於黨內權力博弈的結果。
當前有可能劍指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寶座
的,只有習近平和李克強兩個人。去年9月,習近平未能如外界預期接任軍委副主席,引發了外界的許多猜想。有外媒稱他曾向中央寫信,表明自己認為現在接任軍
委副主席尚不成熟,因而希望暫緩接班,假使是他寫信被胡錦濤認可,也說明胡錦濤這“順水推舟”的舉動反映出他內心不希望習近平坐大位的想法。十七屆四中全
會剛剛閉幕,李克強到江西考察,官方媒體的文字這樣寫道:“
巍巍井岡,蒼茫壯麗,向人們訴說著中國革命那段艱苦卓絕的光輝歲月。在新中國建立60周年之際,李克強專程來到這裏,緬懷革命先烈。他拾階而上,緩步來到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墓,向長眠的烈士敬獻了花籃,還瞻仰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平革命舊址,看望慰問了老紅軍、紅軍後代和勞動模範代表。”這樣的語氣和筆
觸,不由地讓人心生聯想,“拾階而上”這樣的詞,為什麼可以用在李克強身上?
去年十月,習近平訪問德國期間,高調地向默克爾表示江澤民對她的誠
摯問候(同一篇新聞裏沒有任何與胡、溫有關的信息),並且向默克爾贈送江澤民的兩本著作,亮出自己的背景。這與他此前和江、胡都可以保持距離的行為大異其
趣。為什麼習近平從一個中立地帶走向了倒向一邊?其中的道理和原因何在?這正是因為胡錦濤和他的政治派別越來越傾向於重新把李克強推出作為總書記的繼任
者,沒有要繼續扶持習的意願,因而習被迫轉而向另一派系尋求支持。
現在習近平可能會順利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也可能會在同時接任三個職務的道路上受挫。如果習近平不擔任國家主席,國家主席將由李克強擔任,而如果習近平接班失敗,則總書記兼軍委主席將由李克強出任,而習近平將得到國家主席的職位。
國
家主席是個虛位,但是依照前文所述,中共除了制度性權力,還有半制度性權力。即使團派想讓習近平當一個虛位元首,習近平和他背後的派系未必認賬。習近平可
以要求留在中央書記處,以中央書記處排名最高的書記的身份繼續主掌黨務,甚至還可能繼續擔任中央黨的建設領導小組組長。而國家主席兼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也有
楊尚昆的先例,因而如果習近平留任國家主席,他很有可能會主張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職務。總之,即使習近平坐不上大位,單單擔任國家主席的話,也一定會成為一
個對黨務大權有相當大掌控力的領導者,而不會真正淪為虛位者。
4李克強的四種出路
在中共權力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三駕馬車。最高領導人,政府總理和黨務總管,一個人什麼都管,他有兩個副手,一個管政,一個管黨。李克強現在極有可能接任的是政府總理,當然也有問鼎最高領導人的能力。
如
果李克強能超越習近平重新成為總書記人選,那麼就會出現上文習擔任國家主席的情況。李克強現在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唯一的一個副組
長,(組長是溫家寶)也是曆史上第一位出任三峽建委主任的副總理(從1993年到2008年,三峽建委主任一直由總理兼任),可以說實權相當大。溫家寶實
際上已經開始把許多權力交給副總理,而李正是首當其沖。李克強曾經操刀過“大部制改革”,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效,部門利益的巨大掣肘,使得任何改革都舉
步維艱。未來兩年,李克強能不能利用自己國務院的平臺幹出政績,對於能否問鼎總書記有很大影響。然而決定他能否反客為主,重回接班人地位的,還是江、胡兩
大派系之間的實力對比。
李克強上上之選自然是接任總書記,除了接任總書記以外,接任總理也是上選。對李克強而言,接任總理比接任國家主席要有利
得多。一旦他擔任總理,他就是中國經濟唯一的大管家,順理成章地接管全部經濟大權。如果他不接任總理,而擔任國家主席的話,他尋找半制度性權力的空間則是
最令人好奇的。當前中國國家實力陡增,在國際舞臺上風頭正勁,作為國家主席,在外面就是The
President,能夠出席大量的外交場合,要攬下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的位置也不無道理。另一方面,他原來就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副組長,很有可能會
要求出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中共最高的財經決策機構,其組長往往不是由國務院總理兼任。趙紫陽、江澤民都曾親自擔任過這一小組的組
長,如果李克強接任國家主席,要出任這個組長職務,也是名正言順。當初劉少奇也曾以國家主席身份主管經濟調整,如今李克強仿先例,也不是不可。
似
乎這樣說來,李克強當國家主席對他而言並不是個差的選項。但事實上,對於他而言,國家主席的經濟權力畢竟不像政府總理一樣是憲法賦予的,一旦當上了國家主
席,國務院總理要求財經大權,必然和國家主席掌握的財經權力之間出現沖突。而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又不是上下級關系,(注意,在國家主席不是總書記的情況
下國家主席是不能領導國務院總理的)這必然會使得他自己的實權大打折扣。況且如果他擔任國家主席,最有可能出任總理的是王岐山,王岐山本來就是一個很強勢
的人物,一旦當總理絕不會是一個對李克強服服帖帖的人。
李克強最好的結果、次優的結果、中等的結果都說了,還有一個最劣的結果,就是出任全國人
大常委會委員長,人大委員長是個非常清水的部門,位高但是權不重。他自己是學法律出身,別人要讓他擔任立法機構負責人,自然會有很多理由。希望他推動立法
工作的進步,制定許多法律,填補現在最重要的法律空缺,如稅收和國家幹預經濟的基本法,使財政部和發改委的權力受到法律的限制,或者推動新聞法立法等等。
但事實上,即使他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並且具有銳意改革的思維,他也不可能把這個改革以一己之力推動下去,周圍的阻力一旦很大,他是無法招架的,因
而也只有順水推舟。如果做一個這樣的人大委員長,顯然不符合他的性格與願望。
作者: 2043 時間: 昨天 03:37 PM
5王岐山——最可能留在國務院
王岐山是
姚依林的女婿,但是也是中國高層領導人中眾所周知的開明派。他的經曆非常傳奇,從一個曆史專業的學生,到專注農村經濟研究,再到後來成為活躍的青年知識分
子,(甚至參與過編寫後來被禁的“走向未來叢書”),成為經濟專家和金融改革的倡導者。他曾經參與過呼籲中國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又曾親自擔任過建設銀行的
老總,他還是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的末代主任,並有著廣東、海南、北京等地的地方主政經驗。他的簡曆豐富而出彩。
中美戰略對話機制現在已經
升格,他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在國際舞臺上的表演比任何其他領導都要亮眼。他是金融、外貿、商務等領域的主管,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過去的時間點,作為
全球擁有最多外匯儲備國的金融大管家,他在國際上引人關注的程度極為炫目,以至於有很多人感覺他已經在力壓李克強,有要繼任總理的架勢。
王岐山
被稱為救火隊員,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讓人聯想到前總理朱镕基。相對於李克強,他顯然更像朱镕基,更像中共傳統意義上的總理形象。他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秘
書長,還是上海世博會相關事宜的負責人,甚至還出任中央審計工作小組組長等,顯示出他多面的工作能力,以及在國務院中極為關鍵的地位。雖然他排名在主管農
業的回良玉和主管關鍵行業(主要是工交壟斷企業)的張德江之後,但他在國務院中,和李克強構成了副總理中具有驅動意義的雙引擎。
一般人認為,只
要李克強不擔任國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就非他莫屬。的確,如果李克強擔任了總書記或者國家主席,或者人大委員長,在剩下的張德江、王岐山二位中間,王岐山
無疑是最適合擔任總理的人選。即使李克強留任總理,常務副總理的位置也非他莫屬,如果李克強擔任總理的話,王岐山成為他的副手也是理所應當。
王岐山是不是可能前往人大、政協任職呢?這就有很多因素的影響了。(後面有詳細分析)
6撲朔迷離的人大 政協
在可能留下來的各位常委中間,有許多人看起來都可以成為人大委員長和政協主席的人選。撥開總書記 國家主席和總理職位,我們再來觀察誰有希望入主人大和政協。
如
果習、李分別是總書記、總理的話,王岐山擔任常務副總理可能性很大,反而擔任人大、政協負責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他作為難得的實力幹將,不在國務院的第一
經濟戰線實在可惜。如果張德江不退休的話,他出任人大委員長倒也合適,而且一旦他占據了人大委員長的位置,王岐山要進“兩會”也只能屈居政協,這肯定不是
王岐山所願。
關於張德江能不能繼續留在政治局,各方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筆者以為,張德江可能留,也可能不留,留下之後最佳的位置無疑是人大委
員長,作為國務院排名第三的副總理,他的職位正好和當年的吳邦國對應。然而,如果李克強當了委員長,他就只剩下政協的位置了,對於安置他來說,政協的位置
也是不錯的。
如果他不留任人大委員長,王岐山擔任人大委員長的可能性也存在,王岐山擔任人大委員長優勢在於可以留出一個常務副總理的空當,尤其
適合團派安排一個他們中意的人選。俞正聲、張高麗、薄熙來、汪洋都是地方大員,看起來也不大像擔任人大委員長的合適人選。但是他們卻都有可能成為政協主席
的人選。
在我們列出的11個可能成為下一任政治局成員的現任政治局常委中,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1945年出生的和1955年出生的各有兩
個。1945年出生的劉延東、俞正聲父親都是高幹,而1955年出生的李克強、汪洋都是團派,是不是通過調整退休年齡的方式來讓團派和太子黨做出一個交
換,其實也值得觀察。如果李克強和汪洋2022年不退休,他們對於第二十屆政治局的主導力會非常強,這可能是另一部分人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用俞、劉二人來
換不是不可能。
而劉延東和俞正聲一旦留下,又都非常適合擔任政協主席。劉延東的父親劉瑞龍,是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奠定了她紅色後代的身份,更重
要的是,她的父親是江上青的入團介紹人,因而她和江澤民有著特殊的關系。同時,她還和李克強等人共事,擔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可以說她一人
集太子黨 上海幫 團派於一身,像她這樣左右逢源的政治人物,可以說是非常罕見,這就是為什麼筆者看好她政治前途的一個原因。
她擔任過統戰部
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現在又已經是位列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之列,可以說升任政協主席,也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果真正出現政治局的調整,由非常委兼
任政協主席,那麼她成為政協主席更有希望。俞正聲現任上海市委書記,從曆史上來看,政協主席往往有地方大員背景,譬如李瑞環曾任天津書記,賈慶林曾任北京
書記等,以俞正聲的資曆,擔任政協主席也是適合的。
當然,外界對俞正聲、劉延東並不是特別看好。他們兩個人是否會因為非年齡原因提前退休,還是
個未知數。現任天津書記張高麗也沒有到退休年齡,而且他年齡相對小,生於1947年,也不是沒有出任政協主席的可能。因而根據我們上述的分析,張德江
俞正聲 劉延東和張高麗,都有可能成為新任政協主席。
汪洋和薄熙來會不會競逐政協主席呢?個人認為,他們兩個人都不傾向於擔任政協主席,汪洋擔任政協主席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薄熙來擔任政協主席,也並不是很隨他自己的願。當然,當什麼官不是以一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他們要是真入主政協,大家也不會太意外。
7黨務總管誰來當?
有許多人覺得令計劃要出任新的黨務總管,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外界往往把令計劃和胡錦濤的關系比作曾慶紅與江澤民的關系,這是很有道理,但並不意味著令計劃能夠順利地擔當黨務總管一職。
所
謂黨務總管,前面已經提到過多次,就是中共最高的黨務官僚。一般會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在把曾慶紅和令計劃作比的時
候,不要忘了曾慶紅在擔任黨務總管之前曾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而令計劃沒有這一重身份。而且曾慶紅雖然曾擔任過中央辦公廳主任,但在1999年以後
就轉任了中央組織部部長,令計劃也應該不會在近期得到轉任中組部長的機會。
而且最大的障礙是現在可以留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太多,一旦令計劃要占據這個常委席位,則會讓更多的人陷於被動,以現在胡錦濤和團派的政治實力,應該不會做這樣的安排。更何況,現在這個位置最有資格占據的是李源潮。
李
源潮是團派的一員幹將,他有著複旦的數學學位,後來又師從厲以寧拿到了北大的經濟學碩士。他還曾經到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做短期交流訪問,因而被視為中共高
層中開明進取而富有國際觀的一位。他本人曾經擔任過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在團派中遠比令計劃名正言順。後來在南京書記、江蘇書記任上政績顯著,因而被普
遍看好。
曆史證明,中組部長是離黨務總管最近的人。曆任的中組部長如果晉升,一般有兩種前途,一種是出任黨務總管,另一種是擔任中紀委書記。總
結曆史的經驗,轉任中紀委書記的,大多是因為黨務總管的位置留給了下一任總書記,譬如尉健行當中紀委書記,因為胡錦濤是黨務總管,賀國強擔任中紀委書記,
因為習近平是黨務總管。下一任的黨務總管不會為2022年的總書記預留,因而李源潮接任是理所應當。如果他不接任這一職位而去接中紀委書記,由令計劃來接
黨務總管,可能性比較小。
另一方面,令計劃非常年輕,1956年出生,他理論上要到2027年才退休。這和曾慶紅不同,曾慶紅2007年就已經
年齡到杠了。令計劃和曾慶紅的任職期雖然只差10年,但是他們的年齡卻相差4個政治周期(5年一個),所以筆者認為令計劃最有可能的前景是下一屆進入政治
局,擔任中組部長,到2017年升任中紀委書記。2022年如果不退休的話,可以再做一屆黨務總管,為到時候的新總書記保駕護航。
8汪洋 劉雲山何去何從?
現任的廣東書記汪洋曾任重慶書記,無論如何,相較於薄熙來,他所處的政治地位是有利的。下一屆他能否進入政治局常委會?這是大家都很關注的事情。
對
於汪洋而言,最理想的莫過於王岐山當總理。因為王岐山一旦出任總理,他就有一個常務副總理的缺,而王岐山到2017年就年齡到杠,他作為常務副總理就可以
理所當然地繼任總理,絕對是上上之選。如果總理不是王岐山而是李克強,那麼他連在2013年出任常務副總理的機會都很渺茫。
上面已經提到了人
大、政協,汪洋這個人原來就在國務院系統,擔任過主管常務工作的副秘書長,對於他而言,回歸國務院一定是個好選項。如果李克強當總理,王岐山擔任常務副總
理,他有可能不進政治局常委會,而在常委會外擔任排名第二的副總理,一旦王岐山退休,他還是可以填王岐山的缺,在2018年到2023年擔任常務副總理。
如果出現李克強當總理,王岐山又去了人大政協的極端情況,那麼汪洋還是有希望擔任常務副總理的。
除了回歸國務院,汪洋也有其他的選擇,但是其他的選擇對於他而言,未必最優。中紀委書記的位置,他也不是沒有可能擔當,但是和他本身的能力、風格相差太遠,因而可能性比較小。
劉雲山和李源潮可以說是讓人看得最清楚的兩個,因為劉雲山1947年生,年齡沒有到杠,又在整整十年的時間裏擔任中宣部部長,由他接任新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和中央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基本上是順理成章。
9中紀委花落誰家?
由於中紀委是主管紀律檢查的機構,是一個非常尖利的政治利器。當年吳官正主掌中紀委,胡錦濤把中紀委用得得心應手,就是因為吳是胡堅定的政治盟友。
因而中紀委書記的人選一定是各方激烈爭奪的對象。俞正聲、張高麗二人入主中紀委的可能性比較大。張高麗普遍認為有著濃厚的江系背景,又因為他出身石油行業,被認為與曾慶紅有很緊密的瓜葛,後者曾擔任中國“石油系”第一代掌門人餘秋裏的秘書。
從
現在的情勢看來,李克強、李源潮和汪洋都有可能成為實權頗大的人物,一旦李源潮出任黨務總管,依循中共慣例,應該會有對立派系的人執掌中紀委以作為平衡。
譬如十六屆政治局中,黨務總管曾慶紅,中紀委書記吳官正,正好是一江、一胡,如果這一慣例不被打破的話,張高麗擔任中紀委書記是順利成章。
10薄熙來的三種未來
薄熙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在大連任上崛起的政治新星,然而他後來的仕途發展並不是十分迅速。在現在的政治局委員中,他直到2007年年底才第一次出任地方黨委書記,比起其他人早已經過許多省份的黨委書記曆練,他的經曆要單薄得多。
也
正是如此,他在十八大的競逐中一開始就居於比較被動的位置。這也正是他在重慶要急於挽回後發劣勢,力圖及時改變其落後境地的原因。從我們上面的分析可以看
到,薄熙來要成為政治局排名靠前的常委,基本上沒有什麼希望。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李源潮“四大天王”,會把持最重要的部門和權力,已經勢成定局,他
要打破這個既有格局,實在是難上加難。
中紀委書記的位置拿給他做,以他在重慶的作為和他曆史的表現,大家應該都不會太放心。而常務副總理的席
位,王岐山和汪洋所處的競爭地位也比他有利,而劉雲山又基本上鐵定會繼任李長春留下的中央文明委的缺,那麼對於薄熙來而言,即使能進入政治局,最多也就是
排名末位的政法委書記了。
除了政法委書記,其中一種可能是不進入政治局常委會,但是回調中央。擔任排名不是第一的國務院副總理(在11個常委的
情況下當然也可以進常委),或者擔任中宣部長。薄熙來有著非常好的媒體資源和公關意識,在重慶也大搞“唱紅歌”運動,因而擔任中宣部長似乎也正符合他個人
的特色。
當然,對於他這樣的不甘寂寞的角色而言,如果真的當不上政治局常委,地方黨委書記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上海書記和廣東書記,都是他理
想的地方。只不過從現在情勢看,要把上海、廣東兩個書記的位置留給他做,並不是特別現實。韓正當市長已經七八年了,如果說社保基金案到此為止,那麼他也不
是不能轉任書記。至於廣東書記,坊間傳言是現任四川書記劉奇葆將會填補的空缺,從現在的情況看,以劉奇葆的團派背景,又在川經過地震這件事,“沒有功勞也
有苦勞”,讓他主政廣東進入政治局,也應該不無道理。
結論:這篇文章基本上對十八大的人事布局和前景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但是也不是
面面俱到,政治局常委的職位分析比較具體,而政治局委員的分析就不太完整。涉及到十八大還有許多重要的人物,譬如說公安部長孟建柱,只是由於現在的政治局
常委會僧多粥少,他基本上要進入中央政法委,會比較困難。另外又如新任新疆書記張春賢,下一屆進入政治局基本上也是鐵板釘釘的。
文中一開始就分析到中國政治的特點,因而在兩年的時間裏會出現多少變數,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這篇文章的分析到兩年後是不是還能站得住腳,也只能是時間來檢驗了
作者: 富贵花猫 時間: 昨天 08:50 PM
这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
作者: lrs8125 時間: 11 小時前
中国的政治体系是在太复杂,一般人看不清楚
作者: ssogmw 時間: 10 小時前
只可远观~~~~
作者: robingbing 時間: 27 分鐘前
远观即可,复杂啊~~
歡迎光臨 LaluLalu 香港論壇 討論區 (http://www.lalulalu.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