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6 12:43:57瀏覽1126|回應0|推薦3 | |
謝國忠: 第二次衰退 2009年04月13日
2009年初,我曾撰文指出,全球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企穩,並在二季度開始出現熊市反彈。我當時認為,滯脹將是未來幾年全球經濟的主要特點。現在,我仍然堅持這樣的觀點。不過,熊市反彈來得比我預期的要早。原因是主要國家的政府已經為投機實施補貼,它們相信,主要的問題是流動性短缺和信心喪失。因此,如果投資者和投機客被拉回“遊樂場”,世界經濟就將回到良性迴圈中。但是,我認為,這些舉措將導致全球經濟在2010年出現第二次衰退。
政府托市“三部曲”
補貼風險確實會推高資產價格,這裏,資產主要是指股票。但是,股價上升可以帶動經濟復蘇的美夢是不會成真的。我們目前處於債務泡沫破滅之中。上升的資產價格是通過鼓勵借錢去投資和消費來提振經濟的。由於目前債務的水準已經很高,人們不會再增加債務去投資和消費。當經濟快速復蘇的美夢被雨打風吹去,股價也將再次下挫。這將暴露出金融體系更多的問題,並引發全球經濟第二次下跌。
政策制定者對他們的刺激計畫仍不起作用感到沮喪。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已經花了或者承諾了12萬億美元,來挽救美國的金融體系。2009年,美國的財政預算赤字是1.75萬億美元,但是,實際赤字很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歐洲中央銀行、英國中央銀行和日本中央銀行都已經把利率降到歷史低位。它們的政府也已經捅下了很高的財政赤字。但是,全球的就業、企業家信心和消費者信心都在持續惡化。主要經濟體很可能在2009年一季度遭遇了類似2008年四季度那樣的收縮。對於2009年全年而言,歐元區、英國和美國將收縮4%-5%,德國和日本則可能收縮7%-8%。
這種全球性經濟衰退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人們很難看到衰退結束之後,世界經濟將如何增長。如果歷史重演,在眼下如此嚴重的經濟衰退之後,政治危機可能爆發。
當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經濟快速復蘇將會化為泡影。由於陷入絕望,各國政府將試圖直接提振資產價格,或者通過刺激觀望的投機者重新加入遊戲的方式來提振資產價格。由於對政府的行為不明就裏,多數人可能認為經濟正在趨穩,或者將會立刻反轉。畢竟,股價不是經濟“晴雨錶”嗎?有這種想法的人,通常會追漲殺跌。這就是熊市反彈,它將吞沒很多精明的投資者。
美國政府試圖提振資產價格,是從美聯儲宣佈購買數萬億美元的國債、商業票據和按揭債券開始的。它試圖通過盯住按揭利率來穩定資產價格。但是,實行這種政策表明,美聯儲其實知道房價應該如何走。相對於收入,美國的房價明顯被大大高估了。在泡沫破滅之後,房價應該下調了。美聯儲這麼做,就是為了放緩調整的步伐,並且通過製造普遍的通脹而不是聽憑房價下跌,來轉移調整的陣痛。美聯儲現在的政策,將會在未來數年裏影響美元的走勢。
美國政府試圖提振資產價格的第二步是“蓋特納計畫”,它試圖剝離美國問題銀行的“有毒資產”。實際上,這項計畫就是通過補貼投機而提振“有毒資產”的價格。按照這一“美麗計畫”,對“有毒資產”的需求應該會迅速增長。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類資產的價格還沒有大幅增長。
為什麼?我認為,市場不相信“蓋特納計畫”會奏效。因為這項計畫是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投機客。如果這項計畫繼續推進,美國國會可能通過立法,收回參加這項計畫的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將之充公。由於擔心後果,投機客也不敢接蓋特納遞過來的錢。
美國政府試圖提振資產價格的第三步,是改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制定的按市值計價的原則。現在,美國金融機構得到許可,如果它們認為市場失靈,可以不以市值對其資產計價,而是根據其“判斷”。也許市場未必能對資產完美定價,但是,誰能做得更好呢?改變按市值計價的原則,就等於允許問題銀行不再對壞資產計提損失。這樣一來,問題銀行的股價就會大幅上升。
不過,銀行不破產,難道不是件好事嗎?未必。看看日本的例子吧。它的銀行本質上沒有公佈損失,並試圖造出資金來重組。日本經濟因此失落了十年,沒有成功地從資本短缺中解脫出來。僅僅更改會計準則,不會改變銀行資本緊缺的事實。這些銀行知道它們沒有充足的資本,因此,它們不會增加信貸,並試圖從現存資產中擠出利潤,從而可以重組資本。這會拖延經濟復蘇。看起來,美國正在複製日本模式。 除了美國制定政策以提振資產價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在鼓勵它們的銀行增加信貸。
“鼓勵”是什麼意思?在正常情況下,銀行借貸是在平衡風險和收益之後,爭取利潤最大化。政府鼓勵它們放貸,實際上就是向它們施壓,降低信貸標準,承擔更多風險,卻獲得同樣或者更少的回報。這種政策,實際上是用未來的壞賬換取今天的需求。支持這種措施的論調是,如果每家銀行都借錢,經濟改善,就會減少壞賬發生。但是,這種“免費午餐”式的想法,只會通過製造另一個泡沫而收一時之效,卻會在未來引發更大的危機。
再次吹大資產泡沫,是全世界苦苦掙扎的投資者翹首以盼的。政策制定者在關注經濟走弱和政治穩定之餘,正在回應投資者的求救呼喊。這也是我們看到很多出臺的政策,紛紛向癟下去的泡沫充氣的原因。現在,這種充氣似乎取得了效果,但這種效果長不了。
我認為,2010年,泡沫破滅的速度會超過政府製造泡沫的速度。資產價格很有可能再次下跌。通脹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它將導致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價格下挫。政府債券是最後破滅的泡沫。當這個泡沫遭到擠壓,其他的資產價格將會見底。這將使目前政府充入泡沫中的空氣釋放出來。屆時,全球經濟會第二次下挫。
通脹還是通縮?
關於通脹還是通縮的爭論一直很激烈。較低的債券收益率表示,投資者普遍認為目前存在通縮。2006年9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新加坡年會上,我預測2007年出現金融危機,2008年出現經濟危機,此後會出現滯脹。雖然滯脹的預測還沒有應驗,但是,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正在執行的政策,堅定了我的想法——滯脹會困擾全球經濟很多年。 從歷史經驗來看,投資泡沫破滅之後出現通縮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投機泡沫是過度投資造成的。因此,在泡沫產生過程中,會出現產能過剩,因為在泡沫中,需求被誇大了。第二個原因是銀行破產和企業減產會增加失業,從而減少需求,並導致更多的企業破產。這種惡性循環,延長了價格向下調整的時間。 有兩個原因,使得目前的泡沫破滅後,不會出現持續的通縮。第一個是投機集中在非生產性的資產,例如,房地產和金融產品。
電子行業習慣於通縮了。通常,好的通縮會支援產量增加,產品價格下降。但是,現在的通縮不是好 的通縮。全球企業資本支出的大幅削減,已經使IT產品的需求暴跌,從而使得電子行業迅速調整。在沒有政府施壓的情況下,這個行業正在自行收縮,這個過程將隨著產能削減而很快結束。 中國製造業擴張也是產能過剩的來源。十年前,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需求減少,我認為,中國的產能過剩會起到抑制通脹的作用。因為其他國家的廠商會跟隨中國廠商的價格。現在情況不同了。製造業的價格是由中國制定的。相對于原材料成本,中國製造業的附加值已經大幅縮水,其龐大的製造能力不可能維持通縮。例如,鋼鐵行業四分之三的成本是鐵礦石和焦煤這樣的原材料。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不可能支援鋼鐵產品的價格下跌。 其次,破產(特別是銀行業的破產)與需求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現在也不同了。事實上,各國政府和央行正在救援世界上的每一家銀行。它們給企業貸款,使其保持運營。目前的情形預示著全球經濟將會很快觸底。不過,全球經濟還會在2010年第二次下跌。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