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1 03:09:17瀏覽592|回應0|推薦6 | |
客觀數字的解析~~ 空頭市場中的真正救贖 近周,台股除了反應中國四兆人民幣救市計畫,刺激原本股價接近伏地不起的中概股;行政院提出擬發放829億消費券也是激起市場波動的另一主要題材。但是這些都無法扭轉主導台股背後的真正力量 ~ 美股走勢。美股走勢又牽動外資法人對台股的買賣超動向;11月至19日止,外資仍賣超台股近500億,外資自6月以來連續賣超台股已達5個月,至今仍無縮手的跡象。外資除受MSCI近期調降台股所佔權重外,真正主導其買賣超動向者仍為受美國總體經濟所牽制的美股多空。追本溯源,欲求台股多空趨勢仍應持續追蹤美國總體經濟趨勢走向。 部份人士或稱歐、美經濟向下沉淪,但中國2008年GDP成長率依舊可達9%上下,2009年仍可維持在8%左右,加上兩岸經濟互動可望加速等等,可望替飽受歐、美經濟衰退之苦的國內經濟進行救贖。筆者雖不否定兩岸經濟互惠的正面價值,但一廂情願認定中國可解除美國經濟疲弱對我國經濟造成的衝擊,未免太過不切實際。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7年全球GDP總產值約為54.66兆美元,其中美國以約3億人口囊括了13.84兆美元(25.32%)、日本則以約1.3億人口佔有4.38兆美元(8.01%)、德國以約8千萬人口佔3.3兆美元(6.03%),中國則以約13.5億人口佔有3.28兆美元(6.0%)。預期2008年,中國GDP產值可望攀上全球第三位,但這是13.5億人口所創造出來的,卻仍不及人口僅約十分之一,經濟疲弱不振長達近20年的日本。可知,主導全球經濟繁榮與衰退的最大的力量仍在美國及歐盟,而非中國。只有在美國等主要工業國家經走上復甦之途,中國經濟帶動亞太地區經濟成長活力的功能方能被突顯出來。我國經濟未來成長或將寄更多希望於中國市場,但現階段全球經濟欲活命求生則仍繫於美國市場的早日復甦。 近周公佈之美國各項經濟指標仍未見好轉跡象。代表消費市場的10月零售額月增率連續4個月下降,年增率負4.1%,更創下該資料建檔以來新低、企業產能利用率則續維持於2003年10以來最低點76.4%,離最近30年平均值81%仍有遙遠距離、10月工業生產年增率為負4.21%仍為2002年以來最低點、躉售銷售年增率已於2008年6月觸頂反轉下滑,躉售庫存年增率僅下滑第二個月,美國企業縮減庫存壓力將續增。 追蹤以上生硬而無趣的數字,倍顯索然而乏味,但我深信這是在空頭市場中期待多頭曙光必備的修為! . . .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