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和重蹈覆轍是不一樣的。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者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對於循環一再發生的解釋是,政客與央行總裁在復甦時期往往把利率調降到低於魏克塞爾的"自然利率",資金銀行充沛,而且想要擴展他們的業務。
如米塞斯所說:信用擴張所帶來的繁榮將無法避免最終的崩潰。唯一的差別是危機因為自動放棄進一步的信用擴張而提早發生,或是因為涉及的貨幣最後完全崩潰而延後發生。
1922-1928年。工業生產:100=>140,消費者物價指數:100=>99。
評:注意到了嗎?好幾年的經濟擴張,竟然沒有導致通貨膨脹,央行也就更沒有動機緊縮貨幣。高成長低通膨,多麼美好的世界阿,這次一定不一樣吧。而費雪與凱因斯等絕大多數同學們,就更有理由樂觀地繼續股票投機活動。
當時因股市大漲,遠洋客輪都安裝股價報價機,電台開始廣播股價。有工廠每隔一小時就在黑板抄寫股價。僕人拒絕在股市收盤以前上班,而華爾街的清道夫只肯撿財經報紙。
評:無獨有偶的是,2007年曾有報導說中國的工廠必須在盤中休息一段時間讓工人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狂熱總是創造出類似的景象,數百年來的投機泡沫皆是如此。
1928年二月號的奧地利經濟研究中心經濟期刊中,米塞斯發表新的預測,表示美國即將爆發危機。
奧地利學派幾乎反對任何的政府干預,包括總體經濟任何微調措施。央行可能錯誤地放任貨幣供給在繁榮時期過度成長,因為沒有出現立即的警告信號。因此他們任由儲蓄減少,並且營造出日後通膨上升的條件。
海耶克所提出的奧地利學派景氣循環理論的另一個重點是,低利率將鼓動許多"大陰謀",或者是現代經濟學者所說的"資結構深化"。到最後利率上升,這些計謀就變得無利可圖,被迫放棄,而且付出慘重代價。在1920年代後期,海耶克相信這個程序又再次展開,崩潰已無可避免。
評:實質利率偏低其實是經濟擴張期或泡沫形成期的自然現象。只要自動創造信用的現代化金融體系繼續存在,央行再怎麼調控恐怕也很難避免泡沫的形成與破滅。奧地利學派的警告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狂歡終究得付出代價。當然,奧地利同學們高尚清新的呼籲在狂歡派對正high的時候是很難得到絕大多數同學認同的。
1929年夏天,奧地利最大金融機構提供米塞斯ㄧ份報酬優渥的工作,讓他的女友欣喜若狂。可是米塞斯沒有上鉤,女友大失所望。後來她問他為什麼不接受那份工作,他回答:"大崩潰即將發生,我不想被捲入這場風暴。"
1929年十月,恐慌爆發,美國股市出現暴跌。在1930年春天短暫反彈後,股市又恢復下跌,並陷入惡性循環,直到1933年已跌掉85%的市值。在這段期間,工業產值暴跌三分之一,耐久財銷售大跌75%,住宅大樓建築活動減少95%,白領階級減薪40%,藍領減薪60%。
政府官員敦促銀行放寬信用政策,例如民主黨籍參議員波米里恩(Atlee Pomerene)在1932年11日至函給不情願的銀行家:......流動性在75%以上,但在對方提供適當的擔保下仍拒絕貸款的銀行,以目前的情勢來看,是社會的寄生蟲。
評:2008年的台灣也有一則新聞:[金管會主委陳樹10月23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已與銀行公會積極聯繫,30日商議“房貸戶延期3年繳納本金”的可行性。]七十五年過去了,政客同學們和奸商同學們的思考邏輯並沒有改變。
1932年時,美國失業人口由150萬人增加到1300萬人,相當於勞動力的25%。1933年時,國民所得已由1929年的870億美元減少到390億美元,又回到20年前的水準。
凱因斯完全沒有看出大蕭條即將來臨,但他的基金在1930、1931年大賠之後逐漸步上正軌。美國的工業生產由1929的140降到1933的100,貨幣供給由1929的145降到1933的101。都回到相當於1922年的基準點100。大蕭條持續了四年,但亞當史密斯的"看不見的手"還沒有出來恢復秩序(道瓊最低點41.22則是在1932年出現,已由1929的最高點381.17跌掉將近九成)。
評:股市比GDP低點更早出現。
凱因斯的書在1936年出版,他相信自己發現問題所在。[就業、利率及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該書主張:
1.國民所得的消費部分跟投資連動。如果有投資,消費便增加,因為投資過程創造就業與薪資。
2.投資的資金會持續流通與換手,每一名收受者會儲蓄一部份,再把其餘的流通出去,直到全部被儲蓄起來。每多投資ㄧ元的擴大效應稱為"乘數",因此投資與消費之間的關係是由這個乘數的規模所決定。
3.當投資因恐慌而遽跌時,消費者的所得因而減少,接著導致儲蓄降低。社會可能陷入低收入、低投資、高失業的均衡,而且持續很多年。
4.建議利用公共支出作為有效的穩定器,即增加政府支出以彌補投資缺口。
5.當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時,不論挹注多少資金,利率跌到一定水準之後就不會下跌,因為人們害怕,且看空債券。
凱因斯這種強調短期經濟管理的想法在大蕭條之後大受歡迎。連他也從未料到人們竟會把他的書當成經濟聖經拜讀。某個晚上,他在華盛頓與一群經濟學家討論,他告訴友人奧斯汀.羅賓森(Austin Robinson)說:"我發現自己是在場唯一的非凱因斯學派。"
評:亞當史密斯同學說:太久沒喝酒就會想喝,喝太多就會不舒服,所以看不見的胃會讓你喝酒的量售套調節。奧地利同學們說:喝一兩杯酒之後腦袋覺得飄飄然很爽,會讓人誤以為喝酒是好事然後就會喝太多,接著就宿醉。凱因斯同學說:已經宿醉很久了還沒有辦法恢復,顯然嚴重的宿醉導致看不見的胃無法調節喝酒量。這時候抽幾口大麻有助於恢復精神,改善胃口。當1930年代號稱有史以來最嚴重最久的一場宿醉逐漸結束的時候,凱因斯同學的說法最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