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春節過年的氣氛,像似一種難以忘懷的記憶,而且也可以醞釀成為一種
味道,然而那卻是一種無法回頭的趨勢與潮流,所以只能夠往前推進而無法往回
走。
壬辰金龍年的春節假期,幾位年屆半百中年人偶然相聚,經過三杯黃湯下肚之後
不禁感慨:為何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薄呢?而且也找不回當年歡天喜地迎新年的
氣氛?
他們環顧週遭家人與朋友,發現很多人竟日圍在麻將桌上廝殺,滿室煙味熏天而
嗆鼻;至於家庭主婦則忙著準備作飯,在廚房煎、煮、炒、炸的忙個不停;年輕
人若不是跑到外面找朋友玩,就是整天開著電腦沉溺於虛擬世界裡;尤其平板電
腦與智慧型手機興起之後,幾乎是人手一機而不離身,隨時享受即時通訊之樂趣。
「當年農村社會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和當下的情況全然不同,尤其少了到處走
春與互相拜年的聯誼,就連迎神廟會的活動也變了調,難道這就是其中最大的差
異嗎?」感嘆年味變淡的老賈,以一副想不透的表情有感而發的說。
老賈之感觸確實是一個逐漸轉變的社會現象之一,由於在記憶深處所積存的過年
氣氛,或許還停留在當年農業社會的環境裡,好比繁文縟節的拜拜儀式,或是大
吃大喝的飲食習慣,還是街坊鄰居之間的互動,乃至於整個休閒活動的性質,無
不反映了農業社會的淳樸結構與內涵。
提到農村社會的結構和內涵,也許可以用更簡單的思維來說,就是比較容易滿足
於傳統習俗,所以有諸多禁忌與民間流傳的儀式,把整個春節時分,當作藉以充
分休息、真誠感恩,以及歡樂慶祝的節慶假期。
這樣的內涵與生活方式,傳統上從人文的角度出發,然後配合大自然的運作與氣
息,用來當作歡樂節慶的主要內容,所以在這個農閒的節慶期間,人們樂於犒賞
自己與家人,並且四處訪友、同飲春酒而達到聯誼之目的。
由於農村家庭一年到頭都忙於農耕,所以有了春耕、夏耘、秋收與冬藏的節令之
分,到了歲末年初的季節裡,當然要充分的休息、養精蓄銳,然後儲存來年繼續
打拚的動力,所以才會那麼的注重年節氣氛和儀式。
因此許多人大多會發現,當年的過年氣氛,在農村的繁文縟節與熱鬧程度,相對
的比起都市的情況還要熱烈;尤其鄉村的廟會或神明遶境活動,也比都市更為莊
重與熱鬧。
基於這樣的情況所致,人們對於春節過年的感受,當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
整個社會環境與潮流的改變,當年諸多習俗已經逐漸蛻變,而飲食習慣和生活方
式,也變得和從前不太一樣,所以在現代社會環境所體會的年節氣氛,顯然會覺
得年味逐漸轉淡化,因而懷念起孩提時期的記憶了。
不過若以現代的小孩子或年輕人而言,他們的過年方式與經驗,其實早已經脫離
長輩們吃喝玩樂的範疇;至於前往廟宇禮佛、拜拜的繁文縟節,恐怕已經不再受
到大家的重視,因此即使保有部分的儀式,也會趨於心誠則靈的儉樸供奉態度。
「時下年輕人所享受的新年樂趣,也許是呼朋引伴的到處冶遊,其內容或是三兩
好友結伴旅行,還是與親密伴侶出國度假,甚至精心安排合乎自己意願的活動,
以便好好享受一次難得長時間的假期。」一位年輕的大學老師在除夕特別節目
中,作了如此的表示。
因此年輕人對於春節年味的感受,也許是徜徉在馬來西亞沙巴的浪漫海灘,或是
在德國天鵝堡漫步,還是登上巴黎鐵塔舒展身心,抑或到日本北國賞雪、堆雪人、
打雪仗和泡湯的記憶,甚至到海上金門公園旅遊等,絕對和父執輩的長者截然不
同。
倘若我們能夠體會到這樣的轉變,那麼對於古早年味的懷念情結,也許就可以釋
然而開心的接受,並且能夠享受因為順應時勢潮流而改變的春節氣氛,那麼就不
會覺得每一年的春節年味愈發淡薄。
不過在懷念年味的時候,人們也發現童年記憶是一種珍貴的情懷,所以大家想起
孩提時期歡樂的過年氣氛,其實也是一種很不錯的生活經驗,尤其在忙碌的生活
當中,此種情懷也是值得珍藏的生命瑰寶吧,不是嗎?
(發表於金門日報副刊文學10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