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編竹籠仔蓋大家一起來
2009/06/08 15:31:31瀏覽1092|回應0|推薦86

《大人農閒之際,小孩上課之餘,全都投入編竹籠仔蓋的副業,賺取微薄外快…》

五十年代的農村,工商業尚未發達,因此沒有很多的就業機會,人們總是留在農村守著稻田、守著土角老厝,人力資源並沒有被充分利用,頂多在家裡做一些家庭代工,或者是小工藝品,賺點外快,乃成為農忙之餘,家家戶戶一點點不無小補的額外收入。

記得學齡前的時光,在我們村子裡,有好幾戶人家從事「編織竹籠」的行業,因此孩提時期替人「編竹籠仔蓋」的記憶很深刻。

村中業者所製作的竹籠子,大都用來裝運香蕉、椪柑《故鄉員林是椪柑集散地》等水果,以及其他蔬菜、或魚蝦貝類等海鮮產品。

竹籠子的縱深高度約略八十多公分,圓周直徑則大約有四十公分寬,通常一個竹籠子可分為三大部分—竹籠仔蓋、竹籠身、竹籠底等,其原料素材採用當地到處可見的「莿竹」,經過事先削成薄片並曬乾之後使用。

籠底與籠蓋基本上都是以正六角形為中心,向外輻射的方式編織而成,這些部分正是小孩子可以勝任的工作;而籠身以層層纏繞方式攀沿籠底而上,這一部分必須以比較笨重的「木桶框」當作輔助工具,因此大都是成年人才能勝任。

由於昔日家中經濟狀況並非充裕,加上沒有聲光娛樂的電視、電動玩具之誘惑,因此在小時後,猶記得在遊戲之餘,總是幫忙長輩從事編織竹籠仔蓋;到了上學之後,晚上利用功課之餘編織,這樣的情況成了例行之「家課」。

通常家人一個晚上大約可以賺得七塊錢,媽媽因此可以為隔天的買菜錢稍微舒展眉頭了。在那個捉襟見肘的年代裡,全家總動員所代工的錢,對於紓解日常生活費用之困,可說是不無小補。

小孩子的手腳靈活,最適合編織竹籠仔蓋,可是畢竟還是「細皮嫩肉」的階段,因此在編織的過程中,極其容易遭受銳利的竹片割傷,不過還好都是小傷。

自從塑膠製品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後,具有天然樸拙而古早味的竹籠子逐漸被取代;就連鄉下曾經遍地都是的莿竹林《竹籠子的原料》,現在也不多見,遑論竹籠子已經悄悄然消失殆盡…

【聯合報鄉情版83.03.25/Eric】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30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