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於馬報副刊插圖)
「人們緬懷往日情懷固然是美好的事,然而樂觀迎接不可預知的未
來,其實也是精采可期呢!」
台灣中部有一個小鄉鎮,曾經蠻熱烈地舉行外環道路通車典禮,除
了邀請相關單位、社團成員和地方耆老參與之外,更別出心裁的讓自
行車愛好者可以破例先行馳騁一番,在地方上引起一片喜氣洋洋而極
其歡樂的氣氛。
小鎮風光除了乾淨明亮的外環道路之外,事實上也完成「鐵路高架
化」的工程,因此在幾年前就已經全部竣工通車,讓小鄉鎮更具有一
番欣欣向榮之新氣象。
當地人面對如此繁多變化的地形地貌,也許不會感覺到有太大的衝
擊,可是對於旅居外地的鄉親而言,其心情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
受。例如以下這位學長最近的感觸,就是一個蠻典型而實際的故事。
這一位返鄉之旅的學長,日前寫下自己對於故鄉改變之後的感想,
他說年輕慘綠年少之際負笈北上求學,至今已經過了數十年之久,期
間雖然偶爾回鄉探望家人,可是大部分人生早已融入北部大都會生
活,心中只剩下高中以前所積存的記憶。【註一】
因此當他退休之後,特別安排回到故鄉尋幽訪勝的行程,可是迎面
而來的景致,和當年清晰而又模糊的記憶完全合不攏,「走在馬路上
向前行時,心靈覺得很孤獨,不但找不到天真童年時的友伴,也找不
回過去的山水和陽光燦爛的碎石子路,更找不回悠悠鳥鳴和地大物博
的感覺。」他回憶起諸多往事而備感寂寥。
當下他不禁自問:是否長久旅居北部並沾染上異鄉氣息,以致於感
覺到故鄉的道路並不踏實,彷彿風中之塵埃而讓人覺得迷茫又徬徨
呢?
他回憶起弱冠之年離家北上,當時台灣人口大約只有六百萬人,如
今雖然嬰兒出生率下降,可是已經到達了二千三百萬之譜,幾乎增加了
三倍之多;因此在記憶當中周遭的田疇綠野,老早就被各種農舍和房屋
所取代,至於早年雞犬相聞而純樸的農村生活已不復存在,況且他本人
又深埋於學術殿堂的領域當中,因此只有將一袋袋的書香當作食糧,甘
願作為文人之夢的俘虜,卻無視於社會巨輪掀起滔天巨變,僅剩下兩袖
清風伴君行的瀟灑而已。
對於這樣的變化與心境之感受,他只好運用「去陌生化」的心情而自
處,換句話說,也就是嘗試紓解自己心情調適的窘境,因此而所作出自
認為合理的詮釋。
既然是陌生化之因素所造成故鄉印象的改變,他也難以免俗的效法古
人追求返璞歸真的心境,因此在緬懷過去之餘而傾向於接受目前的改
變,可是在內心卻又建構一種類似桃花源境界的夢想而自娛。
當他抱持這樣的心情,在家人陪同下走訪兒時熟悉的景點,不禁可以
體會到另外一種境界,於是他認為當代人類的困境之一就是:時空、心
靈和生活三者之間不能不到處飄泊;然而旅途與飄泊會使人覺得虛無飄
緲,好像似羅姆人飄忽不定的生活習性,也許偶爾會略帶新奇之感,然
而現實社會當中職業競爭、人際關係更替、文化風俗不同、作息和地景
變化,往往都會使人和一個環境及其生民陌生化。
所以他更認為現代人經歷這些困境之餘,再加上空間的逃離之故,以
致於造成人們和一個出生地、或-處有過感情的地方,難免會因此而產
生虛無飄緲之感覺。
這位學長鑒於此種心情發酵的必然性,於是他大膽地提出一個夢想,
他假設將來科學上發明「時空機器」之際,也許像似科幻電影情節一般
有趣,可是大概對於時空過往、去陌生化以及淡化疏離感的功能,恐怕
不會有多大用處才對。
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他覺得倘若讓人們的心靈上和實質上重新
來過,那是應該是一件極其不可能的事,況且如果可以實現的話,也將
會困難重重的使人望之怯步。
其實他最大的觀點在於主張人類的命運,大概注定要永遠一路向前走
而無法回頭,所以即使抱持緬懷過往的心情,也只能偶爾回頭看一下或
是感嘆一番就好了,而且人們所能做的最好抉擇,也許就是瀟灑的揮一
揮手,然後消失在蒼煙暮靄之中。
因此有些朋友對於這種心境與懷舊情懷,也抱持著相同而實際的看
法,他們認為懷舊的心情,可以洗滌濃郁的鄉愁與溫暖的心靈,所以面
對以往美好的時光之際,只能在心裡默默地緬懷就好了,不必過於悲情
甚至因而竟日哀聲嘆氣,以免流於濫情而於事無補呢!
朋友們同時也普遍認為,一些溫馨而懷舊的事物,終究也有可能呈現
新的面貌,至於那些追隨潮流而來新的事物,也許日後更會成為特別的
記憶,所以人們可以用另外一種心情來看待,讓許多美好的事物放在心
底,況且每一個未知的明天,仍然都是精采可期的好日子呀!
【註一】這位學長就是淡江大學英文系楊銘塗教授,他是作者念高中
時的學長,也是大學時期的授業老師。
(馬祖日報副刊109.01.16鄉土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