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灑脫的人生
2014/09/12 11:40:33瀏覽367|回應0|推薦29


灑脫的人生

也許長久以來受到【未知生焉知死】古訓之影響,國人對於死生大事總是抱
持著迴避的態度,不但絕口不談有關於死亡的話題,而且在生活習慣上又有
諸多忌諱,以致於讓人們臨終的議題變得有點詭譎而神祕。

不過日前朋友在寒冷的冬夜裡,經由電子郵件分享了一篇溫馨的文章,那是
最近網路上被轉載率相當高的一則訊息。
 
文章提到這位主角預先寫給子女的一封信,信件的內容表示:如果能在生前
而且頭腦還很清晰的情況之下,讓配偶、子女與家人都能了解自己對生命盡
頭的看法,那麼應該就可以減少在生病、急救或 處理喪葬的時候,家屬可能
會面臨到的選項掙扎與無謂之糾紛,著實是一種蠻重要而且及其灑脫的人生
態度。【註一】
 
文章一開頭就說,每一個人必然會有離開親愛家人的一天,因為天下沒有不
散的筵席,所以根據實際的【生命週期表】來看, 也許在十多 年以後, 他就
必須跟家人說再見。

不過雖然生命表有概略的週期,但是臨終的時間有可能是下一刻, 或者是更
久之後也說不定; 最怕的是恐怕還沒準備好就匆忙上路,因而一些重要的話
忘了說,因此 不如現在說個透澈與明白。 
 
於是他叮嚀兒子們必須牢牢記著一件事,那就是 如果他因重病而沒有辦法醒
過來時,千萬不要串通醫師一起凌遲他!「因為我想活得精采、走得帥氣,
不必要全身上下插滿維生導管,例如氣切管、尿管與鼻胃管, 如此維生醫療
的結果即使可以多拖延幾天, 並不會因此而增添其生命的色彩。 」他說。
 
他還說此刻譬如那些心臟升壓劑、洗腎、葉克膜等治療也可以省略了;至於
身上能夠用的希望都可以送人, 尤其兒子們想要 孝順爸媽的話就趁現在,因
為當他走了以後,所謂 孝順就成了做樣子、或是給外人看的模樣了,那種情
況真的沒有意義。
 
他並且希望免除追思葬禮等儀式,而且構築 墓園、墓碑也屬於極其不環保的
事, 所以不必請風水師堪地、造墳,只要將爸爸放在心裡 就可以了。 
 
對於身後大事的處理方式,他主張骨灰火化後 混合飼料,然後丟在家鄉的七
星潭餵魚;其餘的只要留下一小撮帶到高山上,然後輕輕灑一點點就好。
 
 他也希望孩子們在媽媽百年之後,用這種方式攜帶一些骨灰到山上陪伴他,
因為她是他此生的摯愛,往生之後尚且能夠在高山上相互廝守,那是無比幸
福的事啊!

當然他也拜託親朋好友不必前往悼念與追思,也不要致送白包、奠儀,因
為此刻承襲一生清風的志向,所以 但求能夠化為千風而了無遺憾。 
 
看到如此幽默、豁達與灑脫的生命臨終態度,不禁讓人覺得感同身受而且
敬佩萬分,因為誠如上述,國人自古以來對於死亡的禁忌繁多,而且總是
避諱去談論這方面的事,也許是人們認為那是不吉利的話題,所以儘可能
不去面對和碰觸,因此久而久之以後,便成為一種不太能夠公開討論的議
題。

然而人們盡量不去面對或討論的心態,其實並不能夠阻擋人生大事的到來
與抉擇,針對於這個生死重大議題,即使古今中外的民情風俗大致雷同;
不過近來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和文獻願意提出來討論的趨勢,因為如此預作
準備的生活態度,本來就是一種正確的生命觀,而且可以避免屆時手忙腳
亂的局面,反而成為人們鞠躬下台之際,一樁無法達到瀟灑與圓滿而且遺
憾之至的事了。

所以當我們面對這樣嚴肅而且略為悲戚的話題時,也許要改變以往的心態
來看待它,因為畢竟大家都可以理解,這是每一個人必須經過的路途,到
達終點站只是時間早晚之差別而已。

很多人認為此種心情與其說是一種人生的宿命,倒不如說生命因為如此而
備增美麗與珍貴,因此當我們參透這樣的情境時,思索如何【活在當下】
的人生觀,將是一種極其實際而且正面的生活哲理了,不是嗎?
 
【註一】故事主角為前行政院衛生署某位署長

(發表於金門日報副刊103.02.18副刊文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125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