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屆佛教論壇:德汎師父的文稿
2009/04/06 18:34:12瀏覽1278|回應0|推薦1
圓之譬喻與體現
──福慧圓滿之慈濟世界


諸位長老、法師以及居士大德們:大家好!

很感恩今天有這個因緣,來與大家分享分享「圓之譬喻與體現──福慧圓滿
之慈濟世界」。這個專題分有四大綱要,每一大綱要各有三個重點,希望能簡明
地讓大家了解慈濟世界之形成與發展、教理與修行。

圓,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日、月、星辰,都是圓體,在宇宙虛空中運轉
不息。圓潤、圓融、圓通,也都是表示圓滿的意思。上人常在開示中,以「圓」
的意象作譬喻,如「立體琉璃同心圓」、「人圓事圓理圓」以及「時輪法輪心輪
」等等,說明慈濟的理想宗旨以及實踐方法;全球慈濟人即是遵行上人教誨,將
上人所說無形的道理,化為具體的呈現,共同努力成就修福又修慧、福慧圓滿的
慈濟世界。
﹙一﹚知本末終始先後
1、秉持佛陀慈悲本懷,由近擴及於全世界
──知所先後固本道生,理想放遠把握當下
上人在成長過程中,發現世間上有很多受苦的人,窮人有窮人的苦,富有的
人也有富有的人的苦,除了心靈的苦以外,也有身體的苦;還有人和人之間、國
和國之間、不同的種族和宗教之間相互對立、排斥的苦等等。看到世間上的苦,
內心思考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解除這些苦?在各宗教之間追尋的結果,發現佛教的
無私大愛,是拯救人間最好的道路。
這條拯救人間的道路如何走呢?上人向佛陀學習。上人認為,佛陀生長在富
裕的皇宮,過著個人享受的生活,卻能從自己身處的社會去用心觀察與思惟,發
現印度社會種姓制度階級森嚴,賤民過著奴隸般卑微的生活,婆羅門宗教家及王
族卻享盡榮華、不可一世;並且也觀察及思惟到普遍民眾不論哪一階級,都有共
同的生老病死之苦。為了改變國內四姓階級不平等的現象,並且使天下眾生解脫
身心之苦,於是離開充滿五欲誘惑的皇宮,出家求道而終於成佛。佛陀成道之後
,為了宣揚他所覺悟的宇宙真理,在恆河兩岸隨緣說法四十九年,對象有四姓階
級,跟隨的弟子也有四姓階級。
從佛陀的一生來看,上人體認到佛陀致力於弘法利生以及改變階級不平等現
象,就是以身示現菩薩行,佛陀的本懷就在於引導眾生行菩薩道,「慈悲喜捨」
就是佛陀的本懷。上人於是把握住佛陀慈悲濟世的本懷,堅定「慈悲」是佛教的
根本精神。至於救世救心的方法,也是學習佛陀從最身邊的社會苦難現象開始
救起,這是起點;進而擴及於全天下,這是目標。
把握住根本精神,清楚知道起點和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事。《禮記‧大學篇
》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學習或成就事情要明知
本末、終始、先後及次第,知道什麼是根本必定要把握住、絕對不能變,也知道
起點和目標,這樣心才會有定力,不會迷亂與茫然,能夠穩健地按步就班到達目
標。
而從起點走向目標,也要有正確的心態,理想和目標才有完成的一天。上人
年輕時候在從事稻麥耕作時,曾體認到面對一大畝田地要將雜草處理好,擔心、
害退或退縮都沒有用,只要照顧好手中周圍的雜草,心就能定下來。理想確立,
只要把握當下,不要想太多,做就對了!否則,光是雜思亂想目標還那麼遙遠
,還沒開始做就心生恐懼,就永遠做不了事。這件事給上人很大的啟示──目標
既已確立,就不要去計算工作有多艱鉅,必須耗費多少時間、人力、物力與財力
,總是專心於正在做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忘了時間的消逝,本來很龐大或艱
鉅的事情就這樣完成了!
2、起點
──把握臺灣之當下時空道場
那麼,上人做慈濟的起點在哪裡?上人把握住佛陀慈悲本懷,也學習佛陀由
近擴及於全人類的方法。上人認為,他應該以臺灣本土當下的時空作為自己修心
及救世的道場。所以用心觀察及思惟所在地的花蓮,花蓮山水秀麗又壯闊,林木
蒼翠,空氣清新,可說是人間仙境!但是卻存在很多社會問題,年輕人多往西部
發展,留在當地的就只有老人和原住民。民眾不僅普遍貧窮,醫療也十分缺乏。
於是就從花蓮開始,從事濟貧教富的慈善公益工作。
3、目標
──三千世界立體琉璃同心圓
上人以花蓮為起點,從事救貧救急的慈善工作,漸次從臺灣走向國際,開
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目標與理想也是擴及於全世界,希望帶動全球人人一起落
實三願──全世界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這是上人年年不變的願。
這個理想與目標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這是上人從佛教的宇宙觀獲得啟示所
獨創的名相。
宇宙,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在佛教中有無限長的時間──三大阿僧祇劫,
也有無限大的空間──三千大千世界。劫是長時間的意思,小劫有1600 萬年,三
大阿僧祇劫約是 700 多億年,這是從凡夫到成佛的時間。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
國土,也就是每一尊佛教化的區域,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區域就稱為「娑婆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因為是由小千、中千、大千世界三種千世界集合而成,所以稱為
「三千大千世界」,事實上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相當於一個銀
河系,一個銀河系約有 10 億個像太陽系般的恆星系。宇宙虛空中,目前發現約
有 2000 億個銀河系!可見宇宙之浩瀚!
上人借取「三千世界」為譬喻,慈濟世界是以靜思精舍為中心道場,這是精
神中心,是「小千世界」;連結精舍與大眾的中間是終生不婚嫁,以出世心、居
士身,方便做入世之慈濟事的清修士,這是「中千世界」;全球慈濟人在最外圈
是「大千世界」。精舍出家師父、清修士以及全球慈濟人,這三大類人就如小千
、中千、大千世界,共同結合成「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慈濟世界。
「立體琉璃同心圓」,是由「立體」、「琉璃同心」以及「圓」三者所組成
。譬喻的象徵意義分別是──
「立體」──使命責任﹙實踐力行﹚
意指運轉不息推動法輪,強調實踐力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
「琉璃同心」──成就要素﹙淨如琉璃之清淨無染大愛﹚
淨如琉璃之心,就是清水之愛,也就是無色彩、無雜質之愛。無色彩,就是
不偏黨、不結黨、也不攀權附勢;無雜質,就是心繫蒼生,無私為眾,一心只為
天下眾生付出。清水之愛,就是清淨無染的大愛。
全球慈濟人若都共同有一念清淨無染的大愛,才能相互緊密構成堅實的團體
,發揮強大的組織動員力量;反之,則四散解體。全球慈濟人共同一念清淨無染
的大愛,才能為全球人類謀福祉;反之,則造成很大的破壞。就如地球上的萬物
是因為地球的地心引力,所以才不會從地球上掉落;又如宇宙中的日月地球,是
因星球之間相互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所以能各自在運行的軌道上自轉與公轉而不
會失序脫離。所以說,清淨無染的大愛,是使慈濟世界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轉無礙
的力量來源。也因此,清淨無染的大愛是上人絕對根本要求的最重要精神。
「圓」──組織架構﹙三大類人﹚以及理想目標﹙心包太虛淨化全球﹚
慈濟就好比是一顆地球圓體,是小千、中千、大千世界三類人之靜思精舍出
家師父、清修士以及全球慈濟人所組成;以「三千世界」為名,就是用以譬喻這
三類人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全宇宙的銀河系、太陽系都是我們要關心的區域
;但「從當下時空做起」,所以將宇宙縮小,而以地球作為當下時空之道場,全
地球都是慈濟人的責任區,哪個地方有災難就伸手相援。三類人共同的使命就是
淨化全世界人心,向全世界撒播善與愛的種子,將法水遍灑到世界各角落。
「立體」意謂「實踐力行」、「琉璃同心」意謂「清淨大愛」、「圓」則是
「心包太虛」,三者合一、缺一不可,故稱「立體琉璃同心圓」。
﹙二﹚慈濟宗法源根據
1、法華精神為旨要,無量義經為精髓
──真空妙有教菩薩法,法脈宗門事理相融
上人力行法華思想四十多年後,感於慈濟法源已深入慈濟人心中,慈濟
志業規模已具,組織制度也已設置,共修模式也都確立,加上普天之下天災
人禍頻傳,為了加快人間菩薩大招生以淨化人心的腳步,所以在 2006 年十
二月因緣成熟開啟「慈濟宗」。慈濟宗以法華精神為旨要,以《無量義經》
為精髓,慈濟人四十多年來從臺灣到國際,做中學、學中覺,都不離《無量
義經》的法髓。
上人從佛陀一生行誼,把握住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並且也從佛教經
典中,得到行菩薩道在法理上的依據與信心。
上人年輕時候因緣接觸到《法華經》並做過深入探討。佛陀說法四十九年,
前四十二年談空說有,是方便法;後七年開權顯實,捨權就實,暢佛本懷,開講
真實法的《法華經》。《法華經》重點就是「教菩薩法」,強調人人皆可成佛,
而從凡夫到成佛,中間必行菩薩道。這義理和上人的心靈世界很契合,所以上人
感到很法喜與親切。《法華經》經文長且深奧,《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
經文簡明,所以上人以《無量義經》作為終生奉行的經典。
《法華經》重點在「教菩薩法」,經文所說的宇宙真理是「真空妙有」──
不偏空也不執有的中道思想。
真空── 宇宙世間是由眾生的妄念所生成,眾生妄念所生成的世間,存在著
很奧妙的自然法則「因緣生滅法」,因緣生則聚,因緣滅則散。萬事萬物就是在
因緣生滅法中,在因緣和合中,不斷地相生相成相剋。因為宇宙世間和萬事萬物
是眾生妄念所成,是在因緣生滅中,所以本質是虛幻不實、遷變無常、瞬時即變
。「繁華靡麗轉眼成空,數十年來總成一夢」,「人生虛幻似鏡花水月,世事無
常如草露風霜」,若能透徹世間虛幻無常的本質,就不會陷入於人我是非的黑暗
漩渦裡,也不會迷失於名利權勢的誘惑陷阱裡。
妙有──雖然世間本質是虛幻無常,但是眾生本自具有清淨無染的本性,這
是常住不變、永恆存在的妙有。若能把持住清淨無染的愛心入世入群去付出,就
能具有高度的領悟力,能體悟到真空的道理,明了世間的虛幻無常;同時也能體
悟到眾生的苦,就是來自於不明世間虛幻無常的本質,執著你我、得失的觀念,
對所愛的起貪念爭奪,對所不愛的起排斥,所以造作惡業,輪迴六道不得解脫。
若能體悟世間虛幻的本質,並且明白眾生苦難的原因,就能由此起悲憫心,所發
的慈悲心就會很堅定。
《無量義經》經文有三品,重點也是在「教菩薩法」與「真空妙有」。「德
行品」講妙有,述說佛陀的德行與心靈世界,人人以佛陀的德行為典範,發揮清
淨無染的大愛,人人都可成佛。「說法品」講真空,述說萬物「三理四相」的道
理,物理有成住壞空,生理有生老病死,心理有生住異滅,在眾生妄念所成的世
間裡,一切都在因緣生滅法中。「十功德品」述說若能堅定清淨無染的大愛,透
徹真空妙有的道理,如此投入人群去付出,就能突破自身的限制,產生不可思議
的度眾力量,完成自己的成佛道業。
慈濟宗以《無量義經》為法髓根據,《無量義經》強調入世行菩薩道,所以
慈濟宗就包含屬於「理相」的「靜思法脈」以及「事相」的「慈濟宗門」。理相
是精神理念,《無量義經》的道理、上人的思想都是慈濟人行菩薩道的精神理念
;而慈濟人秉持精神理念實踐出來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這些就是事相。法脈的
理相和宗門的事相二者密不可分,理是事的依據、事是理的實踐,所以說「法脈
宗門事理相融」。
2、靜思法脈之中心思想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3、慈濟宗門之力行信念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慈濟宗以《無量義經》為法源根據,慈濟人所做所為不離《無量義經》的教
育。《無量義經》有八句話,是上人非常喜歡的經文字句,這八句就在說明慈濟
人如何能夠「福慧雙修」的道理。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
智慧,通達諸法。」心境常保持在很寧靜、冷靜、清淨的狀態中,就如一面明鏡
照山是山、照水是水,能明辨是非、善惡,不對的事絕對不做,對的事則勇猛精
進去做,於是很自然就能生起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度眾志願,這分志願要永遠
堅定持守。
當我們秉持清淨無染的大愛,堅定度眾的志願,走入人群去付出,那麼「無
量法門,悉現在前」,「每一個人都是一部經」,我們走入眾生的心靈世界,面
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在閱讀一本本不同的經典,每一部經典都給予我們豐富的
人生啟示。又因為我們面對不同習性的眾生要設法幫助他們,所以就得觀機逗教
、運用啟慧,並且磨練我們的修養,去除我們的習氣,因此就「得大智慧,通達
諸法」,透徹了真空妙有的道理,通達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靜思法脈是「理相」,是精神理念,中心思想是「清淨無染的愛心」,也就
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慈濟宗門是「事相」,是四
大志業八大法印,投入於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就要堅定信念,「無量法門,悉現
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只要秉持清淨無染的大愛,堅定度眾的志願,走
入人群付出,這是修福;修福的同時克服自己的習氣、增長度眾的智慧,這是修
慧,久而久之必然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福慧雙修的極至也就是畢竟成佛!
﹙三﹚慈濟宗實踐方向
1、靜思法脈開啟慈濟宗門,慈濟宗門傳承靜思法脈
──以理啟事藉事會理,法脈宗門相輔相成
上人秉持靜思法脈清淨無染的大愛開啟慈濟宗門,期待投入慈濟宗門的有緣
人,投入於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去付出的人,必定要在付出修福的同時,也要在人
群中鍛鍊自己的修養、去除習氣,在付出修福的同時也要長養清淨無染的愛心,
也就是傳承靜思法脈,如此才能在修福的同時也修慧,福慧雙修走上成佛大道。
換句話說,上人「以理啟事」,以靜思法脈清淨無染的大愛開啟了慈濟宗門
,慈濟人就要「藉事會理」,透過投入慈濟宗門的事相,福慧雙修,成就佛道。
全球慈濟人長養靜思法脈清淨無染的愛心更紮實,慈濟宗門四大志業八大法
印就更穩固;慈濟宗門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更穩固,就能接引天下更多人一起來傳
承靜思法脈,接引天下更多人一起來長養清淨無染的愛心,走上修福修慧的成佛
之道。所以說,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2、靜思法脈內修清淨心
上人教誨﹙著重人格教育﹚
──人圓、事圓、理圓,三圓合一
靜思法脈的的中心思想是清淨無染的愛心,如何在生活中內修清淨心?清淨
無染的大愛的培養,基礎也是要從做好一個人開始。上人提出「人圓、事圓、理
圓」的修行重點,意思是只要將人做好,自然事情就能做好,道理自然也就圓滿
了,智慧自然也就成就了,達到「大圓鏡智」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這就是
「人圓、事圓、理圓,三圓合一」的道理。
一般人都是先去無止盡地鑽研、探究「理」的意義、內涵等等;但上人認為
人的生命有限,一味鑽研理論、窮究學問,要追究到何時呢?而「理」是那麼抽
象、籠統,論來談去,究竟「理」到底是什麼?事實上,上人認為理是一種心靈
境界,是透過修行,福慧雙修而來,而不是從求取知識學問而來,唯當清淨的智
慧開啟了,一言一行都是法,信手拈來無不都是法,自然流露超凡的智慧。與其
在口頭上或文字上說理講理研究理,不如先做好一個「人」,回歸於做好一個人
的本分,自己的人格圓滿了,自然道理也就圓滿。
做好一個人就是一種人格教育。所謂「教育」,「教之以禮,育之以德」,
包括衣食住行與應對進退,都要切合禮與德。中華民族是「衣冠上國」、「禮儀
之邦」,有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衣食住行與應對進退都有規矩法
度。上人非常重視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強調日常生活中的「衣」要切合性別、
身分與場合,食要龍口含珠、鳳頭飲水,住要將屋子收拾整齊乾淨,行要坐有坐
相、站有站相。
與人應對進退,互動往來,要做到「微塵人生」,才能發揮「奈米良能」;
意思是待人要如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要縮小自己如微小的沙粒,微塵雖小但無
處不在,每個人心中有都他,而無論他要做什麼事,就能像奈米一樣發揮很大的
良能。
3、慈濟宗門外行菩薩道
四大八印﹙適應社會需要﹚
----時輪、法輪、心輪,三輪體空
推動慈濟宗門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也就是投入群眾中行菩薩道,行菩薩道要
以什麼心態走入人群,才是清淨無染大愛的實踐?上人提出「時輪、法輪、心輪
」的觀念。
人類由日月星辰的自轉與公轉,定出了年月日時分秒的時間單位。時輪運轉
不息,時間分秒都在消逝中。但我們如何去感覺到時間的消逝呢?萬事萬物都是
法,法輪跟著時輪分秒都在變化,法輪也是運轉不息,有畫夜與四季的變化、草
木的花開花謝與人體的生老病死的變化,又如中國朝代五千年從唐、虞、夏、商
、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興衰變化,
我們可以從法輪的變化去感知時輪的運轉。而眾生因為五蘊熾盛,不覺時日的消
逝無常,因此無法攝受佛法,停滯在無明纏縛的凡夫境界,心輪也不止息,常在
生生滅滅、起起伏伏之中。
慈濟人聞法修行,改變習氣,轉動心輪,並且把握時空因緣,因應社會及國
際需要而轉法輪,推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將眾生惡業轉為善業,化災難為吉祥
。這就是「轉變心輪,把握時輪,推動法輪」。
但是,心輪轉動去付出時,並不覺得有無付出的自己;法輪轉動去推動四大
八印時,也不覺得有付出的人事物;把握時輪,把握時間空間去付出時,心裡並
不記掛著何年何月何日曾去幫助過人。心輪空、法輪空、時輪空,這三輪體空的
心境,就是「付出無求同時感恩」,「付出無求」是真空、「同時感恩」是妙有
,不記掛自己做了什麼好事,但只有感恩心,感恩天下眾生,成就自己造福田的
因緣。
慈濟人推動慈濟宗門,因為是以付出無求同時感恩的心態,所以也是回歸於
一念清淨無染的大愛,也因此修福的同時也是修慧。
﹙四﹚合心勤耕大福田
1、法末濁世三災並起,通達世紀交變周期
如今的世間,正進入成、住、壞、空之「壞劫」,壞劫時期,世間法末濁重
,佛法幾近無存,倫理道德衰微,眾生心性剛強,因為共業凝聚,所以災難偏多
、苦難偏多,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使得小三災饑饉、瘟疫、戰亂不斷,大
三災水災、火災、風災頻傳,毀滅性的大災難,讓地球的損傷癒來愈嚴重!
其實,眾生妄念所生成的世間本來就在「因緣生滅法」中,成住壞空是周期
性的循環,成住壞空周而復始是自然法則的自然現象。就如司馬遷在《史記‧天
官書》中,就他所觀察到的天上的日食、月食與慧星出現的頻率,對應人間從春
秋到秦漢之際的社會變亂,總結出「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
一大變」的規律周期。又如上人也說:「世紀在交替之時會發生必然的變化,從
而產生新的局面!」現在的時代正處在 2009 年,正是 20 世紀與 21 世紀之交
,所以世間會發生必然的變化,實在是可預期的了。
只是,做為學佛者的本分,志在行菩薩道的人的本分,面對世間各時期的變
化現象,都要有「通權達變」的慈悲與智慧,縱然挽回不了強大的眾生共業所導
致的極度惡化的現象,但也要順應天時盡人事去尋思趨吉避凶之道,以延緩世間
走向敗壞的時間,減低天災人禍為害的程度。
2、本具三寶懷抱三心,相知相敬救世救心
眾生是共善業或共福業,都起源於人人的「心」。心室效應引起溫室效應,
人的脾氣影響天的天氣。世間進入壞劫時期,地、水、火、風四大不調,起因就
是天下人心不調。上人說,「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又說「積善之家
有餘慶」,這個「家」並非是你或我的小家庭,而是天地之間的大家庭,這個大
家庭的人,人心和合、調和,人人都能行善造福,就能形成一股盛大的福氣,延
緩世間走向敗壞的時間,減低天災人禍為害的程度。
人心要能調和,就要有「自處之道」與「待人之道」。自處之道,就是要對
自己建立信心。上人說,人人本具「自性三寶」,三寶住在自心中,清淨無染,
不生不滅。每一個人心中有佛,這是自性佛;每一個人心中有法,這是自性法;
每一個人心中也有僧,這是自性僧。自性佛是慈悲,自性法是智慧,自性僧是自
律,每一個人本自具足慈悲、智慧並能自律。
待人之道,也是要以「感恩心、尊重心與愛心」對待他人。雖然世間有各種
不同的種族、國家、宗教,期待透過相互理解與相互學習,取他人的優點補自己
的不足,相互共勉以「感恩心、尊重心與愛心」相對待,為救世救心的菩薩志業
,合心齊力貢獻真誠的力量!
3、月本無缺心月亦圓,堅持理想上弦望月
天上的月在虛空中永遠都是圓的,只不過因為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隨
著月球繞地球運行而變化,在地球上看月球的角度不一樣,月球才有了各種圓缺
形狀:農曆初一是朔月,初八開始是上弦月,到了十五是望月也就是滿月,之後
月亮漸漸失去光亮,23日就是下弦月,到了初一月亮又看不見了。
人人心中也有一輪明月,心中的月本來也是圓滿無缺的,這就如同「心、佛
、眾生,三無差別」,人心本就具足清淨無染的本性,具足自性三寶,有與佛同
等的慈悲與智慧,只因無始以來一念無明起,加上後天環境污染,所以才有了眾
生與佛陀之別。只要去除習氣,就能回歸清淨本性、回歸佛性。
上弦月是漸漸朝向望月而圓滿,這是象徵「堅持理想」的意志!雖然現在世
局呈現周期性的變亂,處在壞劫之中,期待全球人人不分彼此,堅持使世界更美
好的理想,一步一步朝向世界和平而努力!
其實,所謂「求仁而得仁」,不論未來會遭遇多少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付
出無求同時感恩」的理想,我們的心中就會因為有佛法而圓滿;不論世局未來如
何變化,只要我們堅持「人間菩薩救世救心」的理想,我們的心中就會因為回歸
清淨無染的大愛而圓滿佛道──這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
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很歡迎、也很感恩大家今日來到慈濟世界,謹祝福大會吉祥如意、一切圓滿!


德凡講稿

聆聽相關錄音,請到網路上的,大愛電台收聽,相關連結: http://radio.newdaai.tv/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fu&aid=282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