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變成小孩才可以回天國‧
2007/07/14 14:21:12瀏覽201|回應0|推薦0
師父開示

 

 

清海無上師以中文講於福爾摩沙西湖道場
1990.7.23(未經刪改的原版)
 穌基督長大了以後就去講經,去顯揚上帝的光榮。他去很多的地方講道理給人家聽,這是他在那地區弘法時其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有關兩個兒子。耶穌基督他有一顆很平等的心,對待任何人都很好,不管對方是什麼人。他常常跟不同的人相處,不管是窮的、病的、老的、不好看的、好看的、小孩子,他都喜歡,他跟他們處得很好。他們都很敬愛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則很疼愛他們,他尤其很喜歡小孩子。

 很多不同階層的人帶小孩來給耶穌基督看,請耶穌基督摸他們的頭、加持他們。耶穌基督有很多大徒弟;或是說他的好朋友;每次來太多小孩,他們都會擋:「哎呀!不要麻煩他,為什麼麻煩他?」耶穌基督就說:「不、不、不,不要這樣子,讓小孩來,讓小孩來,不要擋他們。上帝的天國是屬於小孩的,屬於那些心裡像小孩一樣單純的人。如果我們要回去天國的話,應該變成像小孩一樣那麼天真。」耶穌基督藉這個機會告訴他們應該變成像小孩一樣,才能夠回去天國,不能太複雜、太斤斤計較。

 即使長大了以後,還是應該保持像小孩一樣的心。我們在社會上是要負責任,長大了當然要去工作、結婚或是專心學業,不過心應該保留單純的程度,像我們小的時候一樣。不要競爭、不要名利、不要跟人家計較,要常常原諒別人。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還是對他們好、疼愛他們,這樣子就是小孩的心。如果我們保留這個小孩的心,不管我們長多大,我們還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不會下地獄,不會沉到那些不好的情況裡面,我們的生活會順利,最少我們的心會永遠快樂,任何的問題我們都看得開,任何的障礙都不會讓我們懊惱,讓我們憂愁,我們會超越過去。我們能原諒別人,自己也很自在,不管我們是窮或是富有,有高的地位或是地位低下,不管我們住在那個地方,跟誰住在一起,我們都心無罣礙,這樣是叫小孩的心,不是長大了就不能當小孩,不一定。

小孩簡單原諒他人

 耶穌基督就是一位大小孩,釋迦牟尼佛也是大小孩,他們非常有愛心,非常單純,不複雜。所以人家對他們怎麼樣,他們都不計較,不記恨,不會去報仇。耶穌基督他一輩子都做好事,崇拜上帝,沒有做任何傷害別人的事情,沒有跟人家競爭權利、名利,他教人家做好事,又把上帝的愛力傳給這個世界,拯救很多心靈。不過有人還是嫉妒他,因為他太出名、太受人愛戴。人家因為愛戴他就稱他為國王、大王;我們世界的人認為國王是最高的名譽,所以愛什麼人就稱他大王,結果那些真正的國王就嫉妒了,認為耶穌會跟他競爭地位,等一下會搶了他的王位,他們嫉妒他就把他釘死。不過耶穌被釘的時候還是保留小孩的心,他求上帝原諒那些無明、不懂道理的人,因為小孩很簡單原諒別人,不會記恨。

 因為耶穌基督常常跟各式各樣的人在一起,所以有一些所謂的和尚、出家人就批評他;任何宗派都有出家人,比方說天主教、基督教那些牧師、修女都是出家人,所以人們看到他們都很尊重。佛教也有出家和尚,比丘、比丘尼,印度教有他們的印度和尚,他們是叫Swami 。別的宗教也有出家人,大家穿不一樣的衣服,生活方式也不大一樣,不過他們都算出家人。出家人意思是說他們放下一切為了上帝,要侍奉上帝,要把上帝的道理傳揚給大家,講給大眾聽。他們不顧自己人類的感情,和私人家庭的感情。把大地當他們的家,把大家當成親戚朋友。那些人理想很大,所以才值得我們讚歎。不是因為是自己的宗派才讚歎,別人的宗派不讚歎,這個不行啦!當然哪一個宗教都有一些出家人不懂這些理想,又利用宗教的名字賺錢、賺名賺利,這個不是算真正的出家人,衣服一樣而已,心不是出家人。不過那些人只有一些而已。

真正的出家人

 出家人是真正值得人家讚歎,因為他們裡面的理想,不是因為外表。他是真正的為了大眾,把心擴大到整個世界去,所以我們才佩服他、尊重他,不是衣服的關係。穿什麼衣服都沒關係,因為他理想很高大,看得開。個人的感情他看不重,他看得開世界都是虛幻,大家都是同一體,只有唯一的上帝、唯一的真理、唯一的道。為了這個道他要傳給大家,提醒大家知道這個道才是唯一的,我們應該追求道。那些能夠砍掉私人感情的人,我們就叫出家人。出家──離開家庭綁住的感情是叫出家,不管是什麼宗教,都有一樣的理想,把心擴大,看開生死。

 當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有一些所謂猶太教的出家人對他抱怨,或是批評他,說他怎麼跟誰都混在一起,有一些是妓女,有一些是乞丐,有一些是很貧窮的人,社會地位最低的那種,他也跟他們混在一起,跟他們做朋友,教他們一些道理。他們認為這樣會丟臉,不應該,他們認為猶太人是最棒的,要傳道理應該傳給猶太人,或是給高等的人,不能傳給那些所謂的地位太低,在社會上人家看不起的人。他們認為妓女那些就是人不能摸的、太壞的人,所以無法改變她們的生活。不過耶穌基督能改變,他會,他有這個力量。什麼壞人跟著他久了以後都會變好,或是看他一眼就變好。

沒有人好,沒有人壞

 好人、壞人是因為社會的情況造成的。有的時候他生生世世都當好人,忽然間這一世他被騙,或是他的國家發生戰爭使他的家庭破產,或是忽然間失去父母,他沒有地方可靠,他不知道怎麼辦,所以變成所謂的壞人,去當妓女、當流氓,或是淪為草寇,說不定他天性壞。我們心裡面如果單純,一擦就亮了。像黃金,不管加多少公斤土上去,都是黃金。或是我們從土裡把金鋼挖起來,外面滿滿的土,好幾十公斤厚重,把它洗一洗、擦一擦,金鋼還是金鋼。它的價值不會因為灰塵而減少。同樣,我們內在的天國或是我們天真的佛性,從不會被灰塵、被業障汙染,而是我們誤會了!

 所以師父也常跟你們說,對我來講沒有什麼人犯罪的,但是我們的頭腦沒辦法了解,才不能原諒自己,愈來愈搞亂。如果有人提醒我們,有人跟我們講這個道理,我們知道怎麼處理這些業障,怎麼忘記或是改變我們自己所謂的習慣,我們就會像佛菩薩聖人一模一樣。所以耶穌基督才說:任何人都是上帝的兒女。不過我們還是要改變我們的心,返老還童、變成小孩子一樣,我們不再做那些壞的習慣。

兩個兒子

 那個時候那些所謂的出家人批評耶穌基督,說他太亂、沒有風度、沒規矩,什麼人都混在一起。所以有一天,耶穌基督講一個故事給他們聽,有關這些事情。故事是這樣:有一個人他有兩個兒子,年輕的兒子跟他的父親要求他的遺產,他的父親也給了他。父親給他那些財產了以後,年輕的兒子就出去玩、去環遊世界,他把財產亂花、胡亂浪費,然後沒有錢了!剛好那時他的國家又發生飢荒,沒有東西吃,大家都很餓,那個兒子就跑到一個農場去工作。農場裡養了很多小豬,他那時好餓、好餓,看見那些小豬在豬槽裡面吃那些豆類,他就很想跟小豬一起爭著吃。那個時候他又餓又想念故鄉。

 有一天他跟自己講:「啊!我這種生活是太不合理。我爸爸的工人也吃得比我現在要多,吃不完。而我卻在這裡挨餓,真的沒有道理,我應該回家了,回家以後我會向我爸爸道歉,我會跟他說我多麼對不起他,我多麼懺悔我過去無明的行為,因為我那個時候年輕不懂事。我會跟他講我不夠資格當他的兒子,有可能他會把我當他的工人收留我。這樣也好!最少有足夠東西吃。」他一邊說就一邊走回家了。

 他的父親看他回來,就趕快跑去擁抱他、迎接他,然後親親他,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小孩回來。他又叫那些工人:「趕快拿新的衣服給我的兒子,拿很多好東西給他吃,趕快找好的東西給他喝。」他父親忙著叫人家趕快準備東西給他吃。然後又說:「啊!我們應該慶祝。」他跟那些工人、家庭的人講:「我們應該慶祝我的兒子回來,我小兒子回來了。」高高興興地開了一個很漂亮的宴會請大家來吃。

 然後老大回來了,又嫉妒又生氣,他跟爸爸抱怨:「我跟你工作這麼多年,你從來沒有為我開過一個宴會,從來沒有給我什麼特別的東西。今天你把最好的東西給那個壞的兒子吃,最好的衣服你也給那個壞的兒子穿,拿出最好的東西給他喝,又開一個很大的宴會為他慶祝,這是什麼意思?」老大生氣的這麼問。爸爸就說:「不要這麼生氣,你知道很清楚,任何我的財產都是你的,不需要開什麼宴會給你,都是你的了!我們今天為什麼要開慶祝宴會呢?因為我本來認為已經失去了你的弟弟,今天我們找回了他,我們找到他回來了,我們應該很高興。」

 因為爸爸沒有分別心,對他來講財產不會比他的兒子寶貝,所以他花費多少財產都不在意。過去已經過去了,只要他的小孩子能夠安全、平安回來,他就高興了。上帝也是一樣,我們犯多少錯都無所謂,這些是過去的事情。只要我們現在有心要懺悔,想當好孩子,祂會再歡迎我們回家。師父一天到晚提醒大家的只有這些事情而已,所以你們可以安心,不要著急。即使我們修行有時候好、有時候不怎麼很好,有時候看到很大的光、聽到大的像上帝的聲音,有時候好像沒有體驗,因為我們有時候被汙染,被我們所謂的成見包圍,或是被社會的成見影響了我們清淨的心,使我們罪惡感又跑出來,認為我們過去弄錯太多了,不值得這個恩惠,不值得上帝寵愛。

我們永遠值得上帝的寵愛

 不過我們永遠都值得的,上帝哪裡在乎你破壞祂多少財產呢?祂是造化,祂可以隨時都造出來很好、很大的世界和宇宙,祂不會在乎。我們破壞,祂又再造出來,沒有關係。比方說,過去我們殺人或是殺動物,或是破壞世界的規矩,現在我們已經懺悔了,求上帝原諒我們,我們謙卑地當祂的奴隸、工人,我們每天打坐。如果我們承認我們是祂的兒女,我們就根本不用打坐了。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很值得的話,我們會驕傲,我們就不用懺悔什麼,不用打坐、不用寫日記反省。不過因為我們還有謙卑心,慚愧我們過去的業障,所以上帝會原諒我們。我們擁有跟那些不犯戒的,那些在天堂的兒女一模一樣的地位,不會少一點。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回到家鄉,所以我們現在還在這裡懺悔。等一下回去看到爸爸,就一模一樣了。祂會給我們好的衣服穿、好的天堂的地方住,好的東西給我們享受,享受永恆的生活,跟祂一模一樣。所以大家不用著急,在這裡準備好,等一下回家就可以享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0115&aid=108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