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10 07:09:36瀏覽132|回應0|推薦0 | |
最近聯電榮譽董事長 宣明智 先生,在報上提出了一個新名詞:「老啃族」,與「啃老族」與「啃跑族」並列,一起啃蝕著國本。看完讓人心有慼慼焉。
其中的「老啃族」,包括了許多長期居住海外的台僑,幾十年來一直在國外工作繳稅,一直到年紀大了,才趕忙回台參加世界一流的台灣健保;除了定期回台修牙齒、做體檢之外,一有大病,立刻飛回台灣看病。「老啃族」正在默默地啃蝕著你我的全民健保老本。
或許有些台僑,會振振有詞地說,他們也或多或少交了些健保費,憑什麼不能與台灣居民一樣享用健保制度?
如果仔細分析台灣健保的財務收入與支出,就知道全民健保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受薪階級納保薪資所繳的稅金。可惡的是,以資本利得為主要收入的富人並未負擔較高的保險費用,形成由受薪階級負擔全民健康的不公平現象。
而健保局經營管理費用,包含辦公設備和人員薪水支出等等,都不是用保險費來支付的,而是來自稅收編列的政府預算。
一般國民出國停保後,只要回國繳交保費即可復保,這讓有意看病的僑民可享受平時不付保費,要看病時才回台灣享受健保優惠。健保局的分析發現:全台民眾平均每繳交一元的健保費,可獲得一點一元的醫療費;但這些僑民,平均每交一元保費,卻吃掉一點七元的醫療費。可見每個「老啃族」多啃蝕了70%的健保,直接侵蝕到其他每年忠誠交稅的納稅人應有的福利。更糟糕的是,因為保費結構不良,健保局已經幾近破產邊緣,而「老啃族」大批回台養老,讓台灣健保制度,雪上加霜。
我一位定居美國多年的大學同學,夫妻倆就是如此,從未在台灣工作繳稅過,但是看病、治病,享受台灣低廉高品質的健保制度。身體一旦有大問題,立刻兼程飛回台灣診治。夫妻倆十分得意,平日繳交一點起碼的保費(與美國保費比較,微不足道),定期回台「進廠維修保養」,省下來的錢,連飛機票都有了。
我另一個居住在西雅圖數十年的親戚,工作了一輩子,終於可以買下湖邊豪宅,與比爾蓋茲住同一區。他夫妻倆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雖然可以留在美國享用美國的社保、健保,可是經過他們的鑽研,比較台、中、美三地的退休生活費用後,台灣的健保與低廉養老費用,遠勝於中國與美國。所以他們最近決定搬回台灣,開始享受台灣價廉物美的退休生活。他們這一輩子沒有在台灣繳過一分錢稅金,卻可以在退休後,一邊在美國領退休金,一邊在台灣用低收入戶資格,繳交最低保費,悠閒地享用台灣納稅人交了一輩子的稅金。看他們一臉得意的樣子,咱們這些苦哈哈的受薪階級,心裡直淌血!
在美國,如果工作交稅紀錄不滿十年,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及健康保險等福利。在台灣,是否也該考慮如果沒有工作或交稅累積十年以上,不得享受同等的社保及健保以示公平?譬如說,在台交稅未滿十年者,必須繳交較高的保費及自付額。
台灣優良的健保制度要繼續維持下去,不讓它夭折,除了要改善醫療制度與醫藥管理外,富人與台僑,必須繳交更高的保費,才能充實健保基金,享受高品質的健保。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台灣這個世界一流的健保制度,如果不能好好呵護疼惜,就如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所擔心的,那將會是個可怕的災難!
原文網址: 「老啃族」正啃蝕著全民健保
ETtoday論壇新聞
10種過度醫療
1.膽固醇愈低愈好?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機率; 膽固醇太低,則對腦血管不好。
因為,膽固醇是血管細胞壁很重要的成分, 如果膽固醇太低,腦血管會比較脆弱,較易出血。
像日本人飲食清淡,所以心臟病少,但腦出血的風險卻很高。 日本的腦出血病人,平均膽固醇約 155 m g/dl(毫克/每百毫升)。 膽固醇最好維持在180~ 220 mg/dl 之間, 「上帝製造膽固醇有它的用意,不要太高,也不要壓得太低。」
2.男性也有更年期?
2002 年,男性更年期的發現者,來自一家公關媒體顧問公司,
中年男性成了藥商覬覦的新市場。
所有的定義、篩檢,都是藥廠發明的。 人本來就會老化,荷爾蒙自然變少。 但因此將老年人身體的不舒服,都歸因到缺少荷爾蒙,
將導致錯誤的醫療。
3.放置心臟支架能改善心臟病?
統計顯示,放置支架與心臟病的存活率,沒有正相關。
「沒有如我們想像,放了支架心臟病就解決了,」許重義說。 手術都有風險,如放心導管進入動脈時, 可能碰到血管壁已經鈣化堵塞的斑塊,使斑塊破裂,
隨著血流飄到其他部位的血管,引起中風。
4.胃痛就要吃胃藥?
最常用來抑制胃酸分泌的氫離子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
是治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常用藥物,藥房都買得到,
卻必須小心,不是胃痛都能使用。
因為胃癌早期也有潰瘍的症狀,如果沒有做過胃鏡就使用PPIs, 只是壓制潰瘍,容易忽略胃癌的可能。
而且,長期使用PPIs,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及骨折,必須定期追踪。 沒有醫生指示,不要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否則風險可能大於療效。 5.該年年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幾乎已成為高階健檢的必選項目。
其實,做大腸鏡不僅不舒服,還有戳破腸子的風險。 50 歲以後,可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 之後每 5 年做一次就好。
這 5 年間,以糞便潛血檢查代替。 除非是有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才提前至 40 歲做大腸鏡。 6.白內障開刀,就能改善視力?
中老年人視力不良,白內障不是唯一的原因,
還包括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
白內障手術並非一勞永逸。 開完刀,也不見得就能恢復到令人滿意的視力。
特別是糖尿病病人,在開完白內障手術後,復原本來就較慢, 且容易在手術後,產生黃斑性水腫,讓視力惡化。
更要注意的是,開完白內障之後,病人通常都會需要戴眼鏡, 或用雷射手術來調整視力,多一段適應的時間。
開刀前,一定要 和 醫師充分討論,並了解這些可能的風險。 7.非植牙不可?
植牙一顆動輒數萬元,且有不小心穿過上顎的風險,
老人家要問牙醫,「不植牙可以做什麼?植牙有什麼風險?
你做過幾個案例?後來那些人如何了?」
其實多問幾個問題,也可以不用植牙,可能減省不必要的醫療和風險。 8.椎間盤突出,非得開刀?
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中,有85% 較輕微,只要做復健以及多休息,
就可以明顯改善症狀,不需直接跳入開刀這個步驟。
許多病人覺得開刀後症狀明顯改善,其實是因為開完刀後, 必須臥床休息 6 週,還必須穿鐵架。
開刀有傷口感染的風險,也可能因血塊壓迫神經,反而使症狀更嚴重。 重點是,開完刀後,3-5 年內,一般病患的症狀確實改善。 但若沒有改變生活習慣, 10 年後來看,症狀和十年前沒開刀,幾乎沒有差別。
9.做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就能篩檢出攝護腺癌?
PSA 是一項男性自費健檢裡的必備檢查,
但目前的使用,仍有很大爭論。
美國已有專業醫學組織反對例行的攝護腺癌篩檢, 因為 PSA 值正常,不代表沒有問題,
PSA 值異常,也不等於有攝護腺癌。
反而,在發現 PSA 過高,就開刀切除攝護腺, 會造成尿失禁,及性功能受損的後遺症。
10.骨密檢測就能保骨?
骨質疏鬆檢測是有限制的,多吃市面上保骨本的產品,不如避免摔跤。
第一,以超音波測量骨頭密度,因為無法穿透,結果不會準確。 而且,一般健檢常見的,是透過腳踝來測量骨密,但腳踝不代表全身。
第二,骨密度不等於骨強度。 第三,骨頭有強度,不代表不會骨折。 預防骨鬆之害要「保密防跌」,但「防跌」重於「保密」。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不用錢的保養骨頭方法: 例如良好的運動習慣、曬太陽、均衡的營養,
可能都比勤做骨密檢查,或補充骨頭保健食品重要。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