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9 22:23:04瀏覽2255|回應0|推薦54 | |
虐疾赤痢人人危,天使良師來滬尾; 懸壺佈道治病氣,興學解惑傳洋味。 農子勤奮窮藥理,醫界貢獻功闕偉; 先行聖賢兩前輩,仁德典範留淡水。 ‧ 馬偕博士的故事 自由時報電子報記者翁聿煌/專題報導 2010-6-6 位於台灣北部的淡水鎮,除了美麗的山海景色,市街隨處可見馬偕博士相關的歷史事蹟和文物,即使他已經離開138年,其人其行仍然發人深省:為何這個來自加拿大的阿凸仔,竟能留下如此深遠的影響?馬偕於1872年9月3日搭船抵達台灣,他望著淡水觀音山和淡水河的美麗景致,在日記上寫道「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他堅信這就是上帝指引他宣教的地點。 傳教之初遭唾棄 並被威脅 但是這裡的居民並不這麼想,當時的淡水以出海打漁和農耕生活為主,靠天吃飯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風險,加上傳統的佛道教信仰,讓他們對這位阿凸仔充滿厭惡和排斥,尤其是這個「鬍鬚番」,還想要大家改信西洋神,真是大逆不道,許多人對他吐口水,甚至威脅要加害於他,但馬偕不為所動。 直到馬偕於1880年首次返回加拿大述職前,曾經在他起初去宣教時潑糞關門的艋舺人,卻將馬偕用轎子抬著遊街歡送他。 有人形容馬偕「比台灣人還要愛台灣」,馬偕為融入台灣人的生活和文化,他勤學台語,還娶台灣人張女士為妻,為宣教走入蠻荒之境,面對生番亦毫無畏懼。在台灣宣教,他懂得從傳統的孝道出發,獲得本地人的認同,來台灣的29年中,馬偕共創設60間教會、培養本地籍傳道師60人、牧師2人,受洗者2633人和60處診所。 透過醫療和教育 才被接受 醫療和教育是馬偕在台灣傳教的兩大利器,透過醫療,馬偕成立滬尾偕醫館,用拔牙鉗和奎寧水,解除民眾的疼痛和瘧疾。藉由教育,馬偕創辦牛津學堂,傳授台灣人西方科學,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動植礦物、醫學解剖、地質等,帶給學生思想和創造力的啟蒙。 因為馬偕的醫療和教育理念,他所創設的台灣北部基督長老教會,承續他的遺志,設立台灣神學院、淡江、真理等各級學校和馬偕醫院、護理及醫學院,繼續為台灣人治療疾苦、百年樹人,體現他「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 真理大學牧師吳英同說,馬偕用「對上帝的信心,實踐在對人的情感、對土地的愛」,馬偕雖然已經離開,但是台灣仍然受到他的祝福,2001年淡水鎮特別豎立他的石像,訂立每年6月2日為馬偕日,永遠懷念這位「台灣人」。 杜聰明博士貢獻於台灣之醫學教育,居功厥偉 大正11年(1922),距日本治台僅27年,淡水郡青年杜聰明先生通過京都帝大論文審查,成為台灣獲得博士學位殊榮的第一人。當時,台灣身處殖民地,在教育上受著不平等的差別待遇,杜聰明的學業成就不僅為台灣人揚眉吐氣,也大大地提昇了台灣人的尊嚴和自信心。 杜聰明先生並不是只會讀書的獨善其身者。他在醫學校求學時,熱心於革命志業,曾親赴中國北京,試圖謀刺梟雄袁世凱,為民除害。且自1921年任教台北醫專,一直堅守教育崗位,1937年任職台北帝大醫學部教授,7月1日陞敘高等官二等。戰後受聘為台大醫學院院長,又於1954年創辦高雄醫學院。1968年12月15日還獲日本天皇二等瑞宝勳章。 人文資料可查http://health.edu.tw/health/portal/learning/people00/history/taiwan_03_2.htm ※請注意: 音樂摘自http://vlog.xuite.njet/,若有侵權行為,請利用訪客簿指正。作者無虛 謝謝!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