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08 13:19:20瀏覽717|回應0|推薦22 | |
唐·輿恭
霜隕蘆花淚濕衣,
白頭無複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
曾典袈裟糴米歸。
輿恭的這首思念亡母的詩,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詩人回憶:去年五月黃梅時節,家中糧斷,白髮老娘倚門翹首,盼兒歸來,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當時的境況雖然清苦,但畢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現在,母親已經去世,柴扉冷落,已無親人倚門。霜打蘆花,淚濕衣衫,詩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慟。 讀這首詩,令人悲從中來,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動。詩中寫梅雨季節,白頭倚門,典當袈裟,負米歸來等景象,樸素真實,直抒胸臆。句句在敘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寫景,句句蘊至誠。莊子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是開啟心靈的奧秘,這是感人肺腑的奧秘。這是作詩的真諦,這是做人的真諦。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清人倪瑞璿《憶母》中的這兩句詩,總算懂得了母親的心腸,這是對母親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兒女的,領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強烈,報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比喻真切,語出肺腑,所以能真摯感人,流傳千古。 輿恭的《思母》所以格外動人,更因為詩是出家人寫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塵緣和難舍的親情。其實,母愛的崇尚和感戴,與出家宗旨並不相悖。《楞嚴經》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這就是說,十方諸佛,憐憫憶念一切眾生,好像母親憶念親生兒子一樣。在佛經中,母親的愛憐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輿恭的感情所以美好,正因為在他的詩中,充滿了世俗的人情。
(浣溪沙獻給偉大的母親)
兩手冰冰早事廚
千風剪剪凍寒廬
周公遠遠未回穌
巧婦遑遑勞鼎俎
萱堂楚楚餓饑乎
濯紗汲汲趕開鋪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