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在你我之間築了一道牆.doc
2009/05/12 10:56:26瀏覽318|回應0|推薦2

麥淑莉老師常自比喻自己是一支攪動棒,使一缸水能有韻律的旋繞轉動一般......

 

兩個人的問題是雙方都在用破壞性溝通激怒對方,在這種情況下,要把他們不知不覺表現的行為語言指出來。修正行為的傳達,讓他真正感受到太太愛的關切。 

世文承認他對利玉的漠視和刻薄以報,而利玉認為毛病出在賴利的「病態的忌妒」,他從不告訴她內心真正的感受,覺得他老在小事上挑毛病,讓她覺得婚姻生活的兩人世界不但沒有如膠似漆的甜蜜,反而是一種自我的包袱、恐懼、壓力。她覺得前面是一片灰色。 

有一對美國家庭治療學者夫妻,婚後,共同治療不幸的婚姻,八年後,他們的婚姻亮起了紅燈。充滿潛能的丈夫-喬登博士在結婚四年之後,發現婚姻觸礁了,於是和太太馬姬博士做了相當程度的相互治療,終於在彼此學習更多的興奮之情裡,寫下了一本「自由地去愛」,並且成立一個婚姻治療工作坊,專門治療夫妻。 

又隔四年,他倆的婚姻又觸礁了,夫妻之間的親密感被耗蝕殆盡,性生活幾乎沒有了,太太突然開始不管丈夫、兒女,自己跑到外邊做公益事業、學畫兒、教自己的書。丈夫喬登頓失那份「被照顧」的依賴感,開始有怨,他會跟朋友談太太的事:「不曉得這女人是在想什麼?在生活上和事業上都盡了心,像我這種丈夫,打燈籠都難找,居然還挑三挑四,只會為自己打算。」 

有時覺得怒火中燒,心想乾脆離婚,另尋第二春。而孩子和喬登站在同一陣線,冷眼看著馬姬什麼時候會「回頭是岸」。情況就在這種充滿敵對中冷戰惡化;喬登心中怨更多,馬姬彷彿受到激怒就愈自顧自的,而喬登更加怨恨。 

終於,兩人都受不了了,只好求助於做治療者的朋友,探究問題居然出在「互相照顧」的系統有了差錯! 

這是讓中國人驚訝的事。夫妻本是同林鳥,相互照顧有什麼錯?事實上照顧人並不見得永遠是快樂的事,這裡頭有愛也有氣。也許有人會說,照顧家人是天經地義的事,那是責任。不管你高興與否,你必須忍著點吃下來,「一切總會沒事的,何必去揭它?」於是,我們把心情掩飾下來,彷彿一切沒事。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智在「別鬧了」心情下封閉了;有時候我們不知如何想,所以讓心智的世界掩息。也許就是這樣,我們對心靈的瞭解相當素僕簡單;安於這份心情,卻讓我們無法瞭解未來的下一步及現實世界如何應對。 

封建的社會,一個男人,尤其是成功的男人,是可以同時擁有三妻四妾,但是自古以來,以「燈籠高高掛」的版本,悲情結局的較多,在我國的家庭教化中,相當強調地位的排比,「父尊子卑」與「男尊女悲」都有顯而易見的行為可循,隨著西風東進及較合理的人類倫理模式,目前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仍有那麼多的家庭不和諧。為什麼因長久的惱怒、怨恨而隱藏了彼此的愛呢?為什麼在無數的家庭裏,日常生活就是意謂著不停的頂嘴、鬧脾氣、不快樂呢?且存有那麼多的爭吵和仇恨呢? 

有位太太明明很希望和她先生合理的討論一個問題,卻常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破壞性的爭吵裡,但是在她把問題提出來討論時,卻一點兒也不希望吵架,也不想傷了丈夫的心。在大多數充滿衝突的家庭裏,不和諧的主要原因很簡單,只是由於家人沒有把感受的愛和所懷的善意,恰當地溝通出來。 

一個人不論事業如何成功,家產如何的擴展。如果家人相處不愉快、家庭不美滿、無法溝通,就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有金碧輝煌的硬體設備,精雕細琢的手工佈置,但在那兒,沒有人氣、沒有喜悅、沒有愛,讓你感覺內在感受空無一物,大而無實,變得虛有其表,那麼這些傲人的成功之價值是大打折扣,更遑談其附加價值呢? 

人生最大的快樂和最深的滿足,最強烈的奮鬥力和內心深處的寧靜安詳,莫不都來自充滿愛的家庭。樂觀進取、勤奮努力、敬業樂群,固然使人得到滿足和快慰,但如果沒有和諧的家庭生活給予安全的幸福感、被愛的安定感,則滿足和快慰就會有不完全之虞慮。 

家人是永久的避風港口,是一處可以停靠的靜謐碼頭,讓男人可以在裡面得到尊嚴及忠誠的撫慰。美國海軍上將理察.拜得臨終之言: 

「夫妻就好像豆子的兩瓣豆片,如果把兩瓣分開,種在土裡,那什麼也長不出來。只有把兩瓣合在同一個皮底下,它才會長出新芽。婚姻就像那一層豆皮,把兩瓣豆片合起來成一粒豆子。」 
(引自 HARI DASS 的話) 

這段話語想把婚姻建立在「相合」的基礎上。不要讓夫妻失和,這是很好的想法,我們或許應該照著做。但是它卻也讓我們失去了轉圜的空間;萬一夫妻關係並不是如此,或者做不到這種境界,該怎麼辦?我們會變得惶恐不安,好像做錯了什麼。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yzxyz77254&aid=294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