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瓷的光澤@㚕磬
2013/04/18 06:30:35瀏覽148|回應0|推薦0

    陶瓷表面的光澤,不管是專業的藏家或是剛入門的新手對這個詞絕對不陌生,以青瓷來說,光澤的處理對整體的完整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青瓷的美索探討的是「質感」,但質感這兩個字就非常的主觀,若沒有更深地去品味,常常陷入人云亦云,霧裡看花的狀況,這樣往往離青瓷的本質越來越遠。

作品:㚕磬/青瓷橋式耳爐


    以釉色光澤來說,簡單分為賊光、寶石光、油光、亞光及無光,若以㚕磬的青瓷來說,會把賊光與無光做剔除,賊光代表着窯火過旺,無光代表着釉沒燒熟,就是「過」與「不及」的意思。在㚕磬的燒窯經驗當中,鈞釉的系統以及某些玉質的官釉會出現寶石光,很有趣的是,一開始的藏友會把寶石光誤認為「玻璃光」,的確,寶石光與玻璃光有一點點類似,他們都屬於比較會反光的感覺,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靈氣」,其實諸位藏有或多或少都有藍寶石或紅寶石,等一下趕快去拿出來好好的跟玻璃比較一下,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別呢?在此教大家一個更快體驗的方法,拿一件㚕磬有寶石光的茶具作品,將它倒入一杯普洱茶,去欣賞茶湯的反射,茶湯會將作品的質感作放大,您不難會發現,茶湯的反射非常美,而且帶點夢幻的感覺,那樣的反射就像人的「瞳孔」,會從茶湯裡看見作品的「生命」喔!

茶湯反射


    再來我們來介紹油光與亞光,為了方便入門,㚕磬將這兩種光澤一併討論,亞光這個詞在中國大陸比較流行,台灣則說「半光」,顧名思義,就是光澤比較沒那麼亮,反光程度比較低,另外油光就是反光的感覺是油油的,這種油不是油膩膩的油,而是像羊脂那樣的油潤,跟亞光很類似,簡單來說,傳世已久的陶瓷都會帶點油光或亞光的感覺,即便當時出窯是帶「寶石光」的陶瓷,也會因年代久遠而慢慢地轉向這兩種光澤的質感,這部分在㚕磬之前的文章也都有提到過

傳世古董:台北故宮/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

故宮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
 

    綜觀以上,諸位藏友就可發現為什麼㚕磬的青瓷作品不是只有油光這一系列的,因為每一種釉色皆有其本身該有的光澤,若我們把「傳世品」當標本仿制,那就會出現無法將青瓷的內在韻味呈現出來的狀態,「乍看」之下似乎不錯,但卻不耐看,把玩上手的手感又不好, 那就跟青瓷的本質大相逕庭,因為青瓷之美總在與她對話之後,有如老茶、陳釀,越陳越香。為什麼不能拿現在看到的「傳世品」作標本呢?因為當時出窯的光澤並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我相信一千年前的宋官窯若燒出現在我們常見的青瓷那種樣子,我想可能整個窯廠的陶工們都要被抓去殺頭啦。

作品:㚕磬/粉青釉暖心杯

    除了光澤之外,很多人不談也避談的一個重點就是「手感」,若用不適當的方式去燒製青瓷,光澤乍看之下是對的,但是手感一定出問題,一件好的青瓷作品,不管是寶石光或是油光,她的手感都是溫潤的,都是飽滿帶水頭的,在手上把玩、摩挲時,一定會誤以為自己出手汗,會感覺越盤越濕,但檢查雙手卻沒有出汗,為什麼呢?這就是青瓷的特色之一,當一件燒得好的青瓷作品,他是從最外面的釉水,到胎土裡頭完全燒得恰到好處,沒有過火與半熟,所以整件作品自然會散發出一股磁場,會刺激雙手的末梢神經引動毛細孔擴張,加速循環,這樣就會有那種溼潤的感覺,我相信這也是為什麼青瓷如此的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吧。

    台灣壽山石雕大師「廖德良」曾說「極漂亮、美麗的石頭,即便藏在深山,樹林裡頭,也會被人找出來。」㚕磬也認為,好的青瓷作品,她是集天、地、人之氣,她的美絕對不是僅僅只是在單純的光澤,顏色,她的美在細節,在您將雙眼閉上,用心去體會,去讀她有時像戀人一樣在您耳邊低語呢喃,有時像大江山水在您面前風起雲湧,㚕磬本著千年窯火陶工的初心,只為呈現給您最美的青瓷,讓天地宇宙之美,藉由一件件青瓷之作,傳遞給您。

作品:㚕磬/天青釉盤口膽瓶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