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07 19:13:48瀏覽829|回應12|推薦13 | |
讀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在「卷之二」裡,有以下這個故事:
宣和中,燕諸王於禁中。高宗以困於酒,倦甚,小愒幄次。徽宗忽詢:「康王何往乎?」左右告以故,徽宗幸其所視之;甫入即返,驚愕默然。内侍请於上,上云:「適揭簾之次,但見金龍丈餘,蜿蜒榻上。不欲呼之,所以亟出。」 簡單的翻譯就是:宋徽宗宣和年間,曾在宮殿中宴請宗室諸王,將來建立南宋的宋高宗──他的第九個兒子,當時還是「康王」,也在受邀之列。席中康王不勝酒力,離席小睡片刻。 宋徽宗找不到康王,知道他正在小憩,便想小小偷窺一番。沒想到剛剛揭開簾子,就趕緊退了出來,而且臉色不太好看。左右問他原因,他說: 「我剛剛看到床榻上盤了一條一丈多長,金光閃閃的龍,所以才趕緊退出來的呀。」 上面這個鄉野軼聞當然是後世的搖尾系統編造出來的鬼話。但揆諸今日大理寺左寺少卿用的「迥然若揭」,就好像還有幾分道理: 迥然,形容差別很大的樣子──以差別很大的方式揭開簾子,看到了一條金龍,可以威脅今上權位的潛在競爭者。 而我這種不顧文法,硬要牽拖的方式,想要調侃嘲笑的不良居心,也是「迥然若揭」。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