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鉄道の旅, 日本4,650公里鉄道の大縱走〕7
2017/05/23 23:23:08瀏覽2411|回應0|推薦14

秋田內陸線 | 角館- 阿仁マタギ駅 -鷹ノ巣 94.2km, 鷹ノ巣 新青森94.8km

快速 角館 05:13発 萱草駅 06:22(紅色鐵橋拍照07:42班次)

【普通】   萱草駅 08:02   阿仁合 08:09

【普通】   阿仁合 09:30発 ノ巣駅 10:24

【普通】   鷹ノ巣駅  11:09発 大館 11:27

【普通】   大館  11:35 弘前  12:17

【普通】   弘前  12:58   新青森 13:40 

 

2013年冬季, 前往山形藏王溫泉旅行, 行程規劃時, 看到這張冬の秋田內陸線鐵道照片而吸引了我, 但由於這一段私鐵路線班次少的可憐, 光等車、拍照、換車, 全程走破有可能超過四、五個小時, 加上位處偏僻, 飲食肯定不方便, 冬季除了白雪及嚴寒, 應該不會讓同行的家人有驚喜活動(若在寒冷低溫等一個多小時車, 我想下次就沒機會再前往日本鐵道旅行…但, 鐵道迷除外)。

 

為了一圓這個夢想, 行前我將秋田內陸線的「精美」照片及資料傳給總編輯, 說服了不是鐵道迷的他, 也讓他有所期待想來搭乘這一段極緩慢的私鐵路線, 享受這個夏天讓我們大老遠跑來東北, 並搭乘到這段班次極少的森林鐵道路線之美。

 

 

 

原本計畫悠閒一點, 享用完飯店早餐再出發, 但為了後段想搭乘到「北海道新幹線H5系」列車, 於是我們起早趕搭第一班列車。首班車5:13換算時差等於台灣清晨4:13, 也就是說我們3:40就得起床, 會這麼早起來除了拍日出及晨曦, 印象深刻應該就是搭台鐵首班車去台北拍馬拉松比賽。選擇住車站一旁的好處就是搭車很方便, 從飯店走到車站大約兩分鐘。雖然秋田內陸線班次很少, 但對於我們這種外來遊客來說, 選擇購買一日乘車劵還是比較方便與經濟。一日劵分為全線(角館-鷹巣間)¥2.000, A(松葉-鷹巣間)¥1.000, B(角館-阿仁合間)¥1.000三種, 使用一日乘車劵, 於當日可於使用區間範圍內自由上下車及搭乘。

 

 

 

清晨首班車, 從角館上車還真只有我們兩位, 而且沿途上車乘客並不多, 除了通學學生, 也只有少數老人家。因為平常搭乘乘客不多, 列車非常迷你只有一節車廂編成, 運轉士藤田先生, 看我們是從台灣來的旅客, 對我們非常客氣及禮貌, 並將原本擱置他的行李位置讓給我們方便拍照。我有個阿姨住東京, 每次回台灣都會帶回許多台灣名產與小吃, 其中鳳梨酥是必備的, 他說日本人很喜愛台灣鳳梨酥, 於是每回前往日本旅行, 也就習慣隨身帶上一些鳳梨酥, 自己途中可以吃, 偶爾也可以送給日本有緣人作為小禮物, 因為藤田先生的熱情, 下車前我也送上一枚來自台灣的鳳梨酥, 也算是帶來了一份小小祝福。

 

 

 

秋田內陸線萱草駅, 傳說冬季雪白中唯美紅色鐵橋的車站, 從角館搭了一個多小時的列車, 我們選擇於此下車, 主要還是想拍攝這一段鐵道的秘境景點。下車前, 藤田先生特地站於車門旁向我們道別, 這是日本人非常有禮貌之處, 也是我們會想不斷前來鐵道旅行的原因之一。從萱草駅步行約十來分鐘可抵達紅色鐵橋下方, 選擇從角館搭首班車有個好處, 列車抵達阿仁合會折返回送前往比立內, 然後再度換班號開往鷹巣, 所以會有機會拍攝到兩班通過列車(萬一取景不好還有一次機會), 然後可以有很充裕時間回車站搭乘下班列車。(回程會有一小段爬坡, 攜帶隨身行李須留意步行時間, 以免錯過列車班次)

 

 

 

 

 

秋田內陸線沿線風景點彼多,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尤其秋天的楓葉、冬天的雪景, 加上有泡湯景點, 是東北秋田地區值得細細品味的一段鐵道路線, 可以選擇搭乘秋田新幹線於角館出發, 亦可以搭乘東北新幹線於新青森換乘奥羽本線前往鷹巣站前往, 習慣用快速的方式旅行, 偶爾以緩慢的步調, 可以讓您更加融入沿線的自然美景喔。

UDN ireporter 吳漾秋田內陸線

 

日本全國鐵道時刻表:  http://www.ekikara.jp/top.htm

秋田內陸線: http://www.akita-nairiku.com/

駅の情報阿仁マタギ駅

http://www.akita-nairiku.com/tourism/spot/station.php?station=19

駅の情報鷹ノ巣駅

https://www.jreast.co.jp/estation/station/info.aspx?StationCd=940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j38&aid=103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