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詩人吳晟於1985年出版的詩集《向孩子說》裡的序:「阿爸偶爾寫的詩」。淺白質樸的文字描述,坦率誠摯的情感表露,正是吳晟一貫的詩風呈現,亦是吳晟謙遜誠懇、坦朗戇直的性格反映。 16歲開始創作 吳晟,本名吳勝雄,1944年生,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人,世代務農。屏東農專畢業後,回鄉定居,於老家附近的溪州國中教授生物,業餘則陪母親下田,耕讀生涯三十餘年。 1980年以詩人身分應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為訪問作家,為期九個月。1983年,讀者文摘雜誌將其散文集《農婦》全書濃縮以十八頁篇幅刊載,並以十六國文字發行於世界。著有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泥土》、《向孩子說》、《吳晟詩集》、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詩緣》等。2001年自溪洲國中退休後,目前專事寫作及耕種,兼任靜宜大學台灣文學講師。 十六歲開始寫詩的吳晟,第一首詩「樹」即獲當時文壇極受重視的文星雜誌收錄刊登,對正值青澀年華的文藝青年來說是莫大的鼓勵,亦激發了日後源源不絕的創作潛力。 自省農民生活 1972年開始,也就是吳晟廿六歲,返鄉任教二年後,其創作風格有了極大的改變,不再是風花雪月的情緒,不再是為賦新詞的憂鬱。也許是農村現實生活的刺激,也許是長時間的自省與醞釀,至1984年止,吳晟寫出了近百首描寫台灣農民的生活,探討台灣農民命運,以及關懷台灣社會現象,變遷等的精彩詩篇,量既多、質又佳,深受文壇肯定與重視。 在吳晟的〈無悔‧沈默〉一文中,他說:「我的創作動力主要來源,乃是來自生活的感動,大多依賴自我充電、自我鞭策,而無關乎有沒有掌聲。」在〈無悔‧轉變〉裡,他也說:「我寫的詩,莫不是植根於踏實的生活土壤中,歷經長時期的體會醞釀,才緩慢發芽、成形,而以鮮活熱烈的血液記錄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