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夏民族祭祀文化由來
2019/06/02 17:56:40瀏覽134|回應0|推薦1

華夏民族祭祀文化由來

祭祀儀式是中原人,生活演化的另類史跡,祭天、祭地、祭祖宗。

為「神權」祭天

    中土早就存在祭祀,且從史冊開始探討;禮記·「祭法」:燔(ㄈㄢˊ)柴於泰壇,祭天也;瘞(一ˋ )埋於泰折,祭地也;用騂(赤黃色)犢。意思是,「祭天」:在最高的地方設祭壇,堆積木柴,上面放置祭品,玉器寶石,及赤黃色牲之屠體,然後燃燒,象徵崇敬之意與祈求願景,隨嫋嫋昇煙呈獻天神。「祭地」:在最低窪處,挖地穴為祭壇,裡面放置祭品,掩埋祭祀。也就是祭祀儀式,祭天用燒的,祭地用埋的,祭品是「玉器寶石,及赤黃色牲之屠體」,其中牲體自熟食開始,便是日常食材,取得不難。玉器寶石卻是新石器後期,才出現的文明產物。所以,祭天必在玉器寶石現世之後。

     依據考古發現,中原最早使用玉器,可能是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珠、玦、瑪瑙」等,該文化約在公元前4,300年~前5,000年。稍後「田螺山」遺址出土「玉玦」,約公元前3,500-前5,000年。四川巫山大溪遺址出土,(公元前3,300年-~前4,400年)裝飾品則有玉、骨、石、貝製成的戒指、項鍊等,河姆渡」遺址最晚約公元前4,300年,到中原(四川)地區各遺址最晚約公元前3,300年,經過1,000年的流通,玉器在中原地區已非寡佔物品。「祭法」所需的兩樣祭品,最晚,約在公元前3,300年以前便已具備。

    仰韶文化的分布,以等黃河支流的流域地區為中心,彩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彩陶上的太陽和鳥,及一些幾何圖形,被認為,時人對太陽的崇拜,可知最晚公元前3,300年,最早公元5,000便已存在崇敬天神思想。

    依據古籍,最早提及封禪祭天,可能是春秋時期的「管子·封禪篇」,比禮記170。便記載,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等等上古君主,都曾封泰山祭天,禪云云山祭地;管仲當然是承傳說,轉述於其弟子。其中,公孫軒轅2632年打敗蚩尤大會諸侯於泰山祭天成為中原第一位君主後人尊為黃帝」,這個時間點,距滿足兩樣祭品的最晚公元前3,300年約668年,可說萬事俱備,只等「黃帝」祭天開啟華夏民族祭祀文化。傳說「黃帝在位33年,歿於約公元前2,599年,其餘四位上古君主,卻查不到說法。

    另有傳說,年終大祭:夏朝稱嘉平」、殷朝稱清祀」、周朝稱大蜡。「臘祭」一詞,是漢朝時代以後的說法。可見傳說的故事,並不是純屬虛構。但是以上探討祭天起源與史蹟,絕大部分屬於黃河流域,君主貴族的祭祀文化史跡。

民以「食」為天祭地

    青銅時代, 殷墟發現甲骨文字(約前1300年)中有明確「土」的祭祀,證實商朝以前,就存在祭地。

    平民祭祀文化,起源於長江流域(江南),也可以說,就是農產稻作發展史跡。人們發現野生稻,可食用充飢,卻得靠天吃飯,後來發現稻穀散落水中爛泥,若干時隔,又長新禾新稻穀,於是農人開始嘗試播種,對種地乞求種子順利發芽、成長茂盛、收成豐富,詳如拙著「土裡公」起源。由江西仙人洞及吊桶環遺址(江西),上層地層中,發現的少量栽培水稻植矽石,經碳十四測定,其年代在公元前一萬年以前,並發現同年代,吹爨煮飯的陶製深圓底圓口陶鍋。

    農耕技術進步,有好收成,便以收成物資呈獻祭祀謝恩。這就是「田頭田尾土地公」就是祭地的起源。「後來演化成中元節,台灣在清朝統治時期,天地會反清復明,造成林爽文事件,1789年(乾隆54年)開始台灣大型普度成為中元普渡。詳如拙著鬼月及中元普渡由來。

為「宗氏繼絕」祭祖宗

    華夏民族,祭祖是最重要的文化。厡始漢人母系生活開始人生來受生母餵育、呵護,至母親死亡之日,親情突然消失,失落感化為悲傷,.自然流露跪地、磕頭、哀嚎、痛哭是所難免。後來屍首,常不慎被野獸叼失、啃食,延生守靈護屍。屍首日久腫脹、變黑、腐臭,必須掩埋,而成墳墓。野狗扒墳掘屍啃食,又要守墓。這些過程,參和生離死別的哀痛、感恩,膜拜之舉油然而生,這便是喪葬禮儀的起源。母系社會累積成世代,喪葬上一代,要求子女及子女的子女追隨祭祀,自然而然形成生態。

    依據可搜尋考古資料,黃河流域~大地灣文化(甘肅秦安、陝西渭南、華縣、寶雞)出土,公元前5,0006,000年的「79座墓葬」。仰韶文化(河南澠池、三峽、鄭州、陜西西安)出土,公元前4,000年-~前5,000年村落外有「墓地」。長江流域~河姆渡遺址出土約前4,300年~5,000年「27座墓葬」。可見最早,祭祖是可能是,大地灣文化公元前6,000年。

   華夏民族祭祀文化,始於公元前一萬年前,栽培水稻祭祀「土裡公」創祭地先例。祭祖則最晚公元前4,000年,最早可能推至公元前6,000年。最後因君主或首領統領族群擴大增多,須借助天神的威儀,創造統治權力,祭天:最晚是公元前2632黃帝祭天。   

禮記·「祭法」影響後世祭祀文化甚鉅:

祭天:祭品用騂(赤黃色)犢,由大型鹿科動物,演化成牛羊豬雞鴨魚等,拼湊成天上飛、地上走、水中游等三牲、四牲、伍牲,燔柴,由焚燒玉器寶石的財物概念,演化成焚燒紙錢。

祭地:祭品早期由農產種子埋入地下的物祭,演化收成(農產品及畜牧家禽) 及焚燒紙錢,謝恩祭祀。

祭祖:祭品除牲禮焚燒紙錢祭外,物祭~陪葬生前喜愛玉器寶石,人祭~生前喜愛的奴僕及死忠幹部好友陪葬。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2706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