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竽仔番薯的起源
2019/04/02 08:53:33瀏覽217|回應0|推薦3

竽仔番薯的起源

竽仔番薯是指一種「紫色薯肉」的地瓜。因為薯肉像竽頭顏色,會讓小孩分不清竽仔還是番薯。早期漢人責備小孩,是非不分亂說話,就說「你芭一箍竽仔番薯」

       國民政府遷台初期,為反攻大陸,擴大兵源,稱補充兵。到部隊年齡與老兵相差甚多,公差、勤務不免多派遣補充兵。補充兵對派遣不公平,雖怒卻不敢言,補充兵為了迴避老兵耳目,以「老竽仔」喻老兵,因為他們認為,「竽仔」是先民由大陸引進。自喻充員仔」,遇有不適合「老竽仔」知道的事則自稱「番薯仔」,因為充員兵小時候,都是吃番薯籤飯長大,代表台灣種。其實竽仔與番薯原生地都不是中國與台灣。

       竽頭原生地,馬來西亞濕地,約於西元前5,000年,印度人最早馴化栽種,爾後又傳到大洋洲諸島、埃及。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四季都生產的農產品。大陸最早出現芋頭的記載是在漢朝,芋頭引進臺灣的時間很早,最早是唐山過台灣的先民,把栽培種帶進來,後來才陸續從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引進不同品種,致現在的芋頭品種和品系眾多。

       番薯原生長於美洲的熱帶地區,印第安人最先人工種植成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3年首航美洲的最後一次停靠。在山美納半導(英語:Samana Peninsula)登陸(古巴),進行回航補給,其中一種當地印第安人糧食「甘藷」。因為「甘藷」病蟲害少,土壤條件較低,栽種容易,哥倫布覲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時,把「甘藷」獻給女王。16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後來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甘薯引進菲律賓和摩鹿加群島,再傳至亞洲各地。

       1626年,荷蘭人封鎖馬尼拉西班牙的菲律賓殖民政府,為了突破封鎖,出兵基隆,並逐步佔領北台灣,成立新西班牙菲律賓都督府。

       16324月,一艘西班牙輸運船從菲律賓,前往北台灣的基隆據點時,遭遇海難,隨黑潮向東北方漂流至蘭陽平原,全船疑遭當地的噶瑪蘭族殺害。這次事件,都督府兩次派兵擊敗噶瑪蘭人並佔領蘭陽平原。此後,便有一些士兵與原住民通婚,並發展成小型聚落,士兵逐次引進白薯、黃薯、紫薯三色甘薯,成為平地原住民的農作物紫薯便是竽仔番薯

       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明鄭時期(1662年~1683年間)。施行「寓兵於農」政策,把軍隊的官士兵,按鎮分地、按地開墾耕作。原住民所持有田地,未受到保障,面臨比荷西時期更嚴重的生存危機,導致與原住民的大肚王國發生嚴重衝突,才有劉國軒率軍平番,對平埔族原住民展開屠殺。大肚王國潰散山區,原住民政權從此消失,荷西時期已開墾的「官田」、私田等,許多旱田都種甘薯,當時原住民被鄭軍官兵稱「番仔」,接收「番仔」留下不知名的薯田裡的甘薯,便被稱為「番薯」。

        而今竽仔與番薯卻變成政治對立的代名詞,如果能變成竽仔番薯,天下太平,那該多好。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2532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