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7 23:43:27瀏覽181|回應0|推薦1 | |
在家用電腦寫稿,打了沒兩行字,便習慣地上網查看是否有電子郵件。有時是明知故犯,克制自己不去看電郵信箱,但還是忍不住,上了癮,是一種病。那天在漆黑的影院看電影,左鄰座那位女子,不時用iPhone查電郵,她左邊那位男子終於忍不住投訴:知不知道,你這樣很是擾人呢。 高科技改善人的生活質素,人卻最終成為它的奴隸。在地鐵裡,在巴士上,甚至在街上行走,隨時可見玩iPhone或iPad的人,似乎忍不住片刻靜謐。一次跟10多位朋友午茶,閒聊時,眼掃了一下圓桌,哈,竟然一半人低下頭,沉醉在iPhone、iPad的電子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反而淡漠了。 新信息傳播媒介,加快了交流速度,卻也把人的時間,切割成零碎小塊,從而沒有了能靜心思考的時段。手機控制了人的生活和時間。上海交通大學一位教授,目睹學生們不時用手機交流,課下如此,課上也如此。於是問學生,我們真有那麼多話要說嗎?想一想,每天要說多少瑣碎的無聊廢話。於是,他向學生發出建議:踐行減法生活。醒的時候,每天把手機關兩個小時,留出時間,靜靜體會情感的波動。 忙碌的工作,混亂的生活,令人深陷慾望泥潭,越是擁有,越易迷失。“減法生活”是近來頗為流行的詞彙,節制慾望和需求,減少對大自然的索取。“減法生活”理念在都市悄然流行,實踐減排、減負、減污、減慾、減速的“五減法則”,化繁為簡,回歸簡約。 週前,讀了美國皮特.沃什的書《減法生活》。他說,“減”早已成為一種生活哲學,城市生活讓人們無法止步,從一開始就活在加法的“比較級”中,能不能換一種思路,用“減法”淨化生活。 那麼多年來,人們習慣把“增加”作為發展目標和價值取向,追求物質產品不斷豐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歷史地看,不否認“加法生活”具有的合理性,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條件下,它有助於激勵人們拼搏,從而推動社會進步。但自然資源並非取之不盡,人們已嚐到傳統發展方式帶來的苦衷。節奏太快,壓力太大,加法生活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 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減法是生活的藝術,是時候停下腳步了,傾聽內心,擯棄物質奢華,釋放心靈空間,還心靈一份寧靜。其實,減法生活並非要人清心寡欲,過苦行僧生活。少開一天車、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一度電、關燈一小時,減少使用洗滌劑,少開空調而多享受自然風,享受午間一小時而不將手機帶上飯桌,少用紙巾而多用手帕,購物減少包裝……這些大都舉手之勞,簡單易行。 一段感情結束,一時身體欠佳,一份工作失去,一場財務危機,一次心靈受傷……沒關係,嘗試不同方式,釋放身體內的沉積能量,減掉不切實際的想法,給生活排列優先次序,集中注意力做最重要的事,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為心靈減壓,減去疲憊。減肥,減壓,減負,減齡,減輕煩惱,減少鬱悶,減出完美生活。生活的本色是簡約。要淨化生活,可從清理身邊的雜物開始。(星洲日報/亞洲碎影‧作者:江迅‧《亞洲周刊》資深特派員) 引用自: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21191?tid=22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