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21 20:11:23瀏覽672|回應0|推薦4 | |
各類豆製品一直享有健康食品的聲譽,但近年也因諸多健康風險受到廣泛質疑。 【記者Conan Milner、陳潔雲/綜合報導】 在美國,能合法宣傳「有益健康」的食品非常少,這就是為什麼不起眼的豆製品會變得炙手可熱。不過,專家們發現,豆製品特別是豆腐遠非人們通常認為的健康食品,反而純天然的肉蛋奶是更佳選項。 在過去,豆製品被認為是窮人吃的東西。而當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於2014年核准食品商標示「膳食中25克大豆蛋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要求後,豆製品在美國的銷量陡然增加。很多人有機肉類、雞蛋和「原奶」也不吃了,改吃豆腐。 一項項研究都稱大豆是神奇的超級食品,可降低膽固醇、緩解更年期症狀、甚至防癌。美國大豆基金會(USB)2013年印發的小冊子提到,近一半的美國豆製品消費者都是衝著「健康益處」才購買。 美國自然新聞網(naturalnews.com)資深撰稿人J‧D‧海伊斯(J.D.Heyes)日前發文指出,西方食品加工商喜歡從大豆分離出豆油和蛋白,生產過程涉及高壓、高溫、加鹼、酸浴和石油溶劑等,使其豆製品的特性既不穩定,食用也不夠安全。 而營養學家凱亞‧丹尼爾(KaaylaDaniel)博士更在其專著中講述了大眾應該知道的「大豆的故事」(TheWholeSoyStory)。 多吃現代豆製品引發諸多疾病 據FDA發佈的公開訊息,大豆蛋白「可以部分取代或補充動物或其他植物蛋白質」,但一些國家的食品監管機構則謹慎得多:瑞士、英國、法國和德國都公開對民眾(尤其是兒童)食用大豆發出警告;經廣泛調研,以色列衛生部2005年呼籲少吃大豆,以免影響生育、增加乳癌風險。 據目前研究,多吃大豆、特別是現代豆製品可能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1.一些內分泌失調症與與食用大豆有關,多吃大豆不但損害甲狀腺功能、導致脫髮、性慾減退、全身乏力、體重增加和嗜睡;還可能導致腺體腫大或觸發自身免疫性問題(如橋本氏甲狀腺炎)。對於大豆對甲狀腺的不良影響,醫學界已研究了70年。 2.當前絕大多數大豆都是轉基因作物,研究表明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對肝、腎、DNA、生殖力和血液都有損害。 3.大豆含有血凝素(血塊促進物)。 4.大豆含有阻斷鋅、鐵、鈣、鎂等人體必需礦物質吸收的肌醇六磷酸,也會影響其他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同時,常吃工業生產豆製品的人常有消化不良症狀。 5.大豆是市場上是受農藥污染最嚴重的農產品之一。 6.可引發大豆過敏。 7.會使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非蛋白氨基酸)的水平異常增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8.帶來嬰幼兒發育問題,包括性早熟。 9.可能致癌。 總之,專家們建議,有甲狀腺問題的人以及兒童、患有心臟疾病、家族有乳腺癌病史者及懷孕困難的夫妻少吃或不吃豆製品。 美國監管機構不願給大豆負評 1999年,美國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的兩位研究人員丹‧希恩(DanSheehan)和丹尼爾‧德爾格(DanielDoerge)博士曾致信FDA,提議要求豆製品增加警告標籤,用他們的話說,大豆中的化合物對健康而言是一柄雙刃劍,可惜其要求未引起重視。兩人也希望FDA收回一年前核准的大豆可預防心臟病的食品標籤,同樣是不了了之。 2008年,營養教育領域的非營利組織普萊斯基金會(WAPF)又給FDA發出了一份65頁的公民請願書,援引學界對大豆各種健康隱患的研討,並提出:標識「大豆有害健康」還合適一些。由於6年都未收到回覆(美國法定回應期限是6個月),該組織已委託律師對FDA提出起訴。 美國監管機構不願給大豆負評的原因,在於它是美國食品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加工食品中的豆油讓美國食物真的很便宜,」她說,「我們有一種大豆經濟以及非常非常強大的大豆產業。」 2004年,大豆蛋白生產商舒萊(Solae)曾申請「大豆食品可防癌」的標籤,但營養專家提交的檔案指,大豆其實更容易致癌,經過兩三輪的溝通,最終舒萊撤回了申請。 美國大豆的故事 據凱亞‧丹尼爾撰著的《大豆的故事》,大豆的原產地是中國,在美國飼餵牲畜和搾油有百餘年的歷史,二戰期間,大豆被擴大種植以供軍需,目前已成為美國僅次於玉米的第二大作物。 大豆從飼料崛起為超級食品,始於食品科學家開發出「部分氫化」工藝——一種固化植物油的技術。由於成本低、保質期長,且據信可替代不健康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豆油主導了加工食品市場。 接下來是大豆穀物、豆麵和人造肉的推出。提取豆油時的副產品是大豆蛋白,起初是用作工業黏合劑,後來製造商決定對其進行食品宣傳。 在20世紀70年代,大多數美國人本能地拒絕將大豆納入基礎膳食,但通過將大豆蛋白宣傳為高級保健食品,食品商漸漸打破了消費者的抵制心理。 傳統發酵豆製品才是健康的 丹尼爾說:「大豆幾千年來是亞洲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提法要追溯到美國人的市場營銷。事實上,中國古代更多將大豆用作肥料;在知道如何發酵大豆後,才真正開始食用它。整個亞洲食用大豆的歷史都不長。 她和不少專家也指出,傳統豆製品如醬、納豆、醬油、豆豉才是真正健康的,因為大豆的主要健康隱患都在發酵過程中去除了。 在傳統的亞洲飲食中,大豆主要被用作調味品。193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人從大豆攝入的熱量只占1.5%,豬肉則占到65%。由於味道強烈,發酵豆製品只能吃很少,「不像納豆,每天吃好幾次」。 而今,大豆蛋白被製成餅狀、塊狀、巧克力能量棒和其他零食,大量食用這類豆製品正是致病的原因。「像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濃縮蛋白、組織化植物蛋白、水解植物蛋白等東西都不是傳統大豆食品,有多種健康風險,來自大豆本身和加工過程這二者。如果要推薦健康的豆製品,我們真正能支持的是那些傳統食品。」丹尼爾最後說。 附:關於大豆的幾個事實 2011年,全美近7,400萬英畝大豆農田共收穫了超過30億蒲式耳大豆(註:1蒲式耳約合32.3升),大部分用於餵養牲畜。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Ford)鼓勵大眾吃大豆蛋白食品、用大豆蛋白塑料、穿大豆蛋白纖維織物。福特曾穿過一件豆毛西裝,但這種面料讓皮膚很刺癢,所以沒穿多久。 今天,大豆也被用來製造墨水、建築材料、燃料、蠟筆、蠟燭和潤滑劑。 大豆有助於降低慾望。佛教僧侶們發現,多吃豆腐有助於獨身修行。 轉基因大豆1997年被引入美國農場。到2007年,美國大豆作物超過90%為轉基因,基因改造的初衷為除草劑抗性。 引用自:http://www.epochtimes.com.tw/n160378p2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