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醫學
2010/12/29 09:27:26瀏覽600|回應0|推薦1
時間醫學,又稱生物鐘醫學,為時間生物醫學(chronobiological medicine)的簡稱,是時間生物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邊緣科學。時間醫學研究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從宏觀上探索人的各種生命形式與宇宙運動所形成的年、月、日等時間節律的調節機制。 它揭示人體有一種近似時鐘的功能,能調節機體各部分按時運行。
       
人體各器官之間的調節,根據生理學專家的觀察有各種日夜的變化。簡單的說,每個人體有其「生理時鐘」並藉此來控制身體各部分的穩定。「生理時鐘」即是存在於人體內的生理規律。正常情況下,這種天然的生理規律如同時鐘般的運行著,以便和大自然日夜同步,使體內的各器官種種功能協調一致,透過荷爾蒙內分泌、免疫細胞以及胺基酸等起伏的內部規律來支配人的行為。因此認識生理時鐘的規律,並相應安排一天的作息,則能保持良好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從而強身防病,保養自身於最佳狀態。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時間醫學已衍生出時間生理學、時間病理學、時間診斷學、時間治療學、時間毒理學、時間藥理學、時間老年病學、時間免疫學、時間流行病學、時間營養學、時間養生學及時間功效學等分支。 近年來在內分泌疾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已取得矚目的進展。
       
人體內的生理時鐘頗不明顯,而且仍有許多無法辨認的規則韻律存在,通常脈搏每分鐘跳動72二次,呼吸次數每分鐘15次,甚至在特定的某些時候大腦的思考也比較清楚,在二十四小時的週期統轄了自然規律,人體內的許多韻律似乎也不例外,人需要規律的休息(通常在夜晚),當他在睡覺的時候,他的大腦所發出電磁波也具有特殊的頻率,人體內也是有較長的週期,就如同海洋動物一樣,女性的生理有其月週期,而一百二十天的血球平均生命期,又是另外一種「多月週期」,無論週期為何,人體內的各種韻律必須和諧工作,倘若其中有某些亂了步調—就如同工廠的工人及醫院的護士由日班換成夜班—結果往往會造成脾氣暴燥或判斷力錯誤。
       
下面八個項目就是生理時鐘的明證:
 
1. 醒睡週期:為人體中所最熟悉的生物韻律,由腦所控制, 它影響體內其它許多機能的週期。
 
2. 耗氧量:在通常身體活動最劇烈的時間增加。
 
3. 心搏:每分鐘通常為72次,但在晚上十時至早上 七時這段時間內,頻率稍為減少。
 
4. 腎上腺分泌:在睡覺時減少,但在睡醒前開始增加,開始為一天的活動作準備。
 
5. 生殖:生殖的週期和月球的變化同步,卵巢排卵的週期約為28天,而受精至生育的懷孕通常為270天。
 
6. 血球計數:血球數目亦也有週期,在早晨時,紅血球和白血球的數目為當天最低。
 
7. 細胞分裂:在人體各部分都可發生,尤其在夜晚時最為頻繁。
 
8. 血壓: 睡覺時血壓普遍降低,半夜二點血壓降至最低,清晨六點逐漸回升,上午十一點最高。
       
以中醫觀點而言,一天二十四小時可分為不同時段,由不同器官來執行不同的功能,說明如下:
 
*早上9—11點:是脾臟排毒的時間,這段時間不宜吃冰,最傷脾臟,影響發育及生育。
 
*中午11—1點(午時):是心臟工作顛峰時期,也是人體能量最強的時刻,此時心跳次數快速。
 
*下午1—3點:是小腸吸收養分的時間,過了這個時刻,腸胃功能減弱,故有過午不食的養生之道。
 
*下午3—5點:是膀胱排毒的時間,此段時間是下午到健身房運的好時段,有助於排尿功能。
 
*下午5—7點:是腎臟排毒的時間,此段時間也是到健身房運動的好時段,有助於腎臟排泄毒物的功效。
 
*晚上7—9點:是血液循環旺盛的時間,此時血壓升高,應該要在家中休息。
 
*晚上9—11點:是人體免疫系統休息與濾毒的時間,也是女性內分泌系統最重要的時候,這時一定要休息,不要再為家人操心,此時適合聽音樂、洗澡、為明天作計畫、或回想今天作了那些美好的事情,將錯誤原諒與放下。
 
*晚上11--1點:是膽的排毒時間,要進入熟睡才能進行,不能只是入睡。
 
*晚上1—3點:是肝的排毒時間,也是要熟睡才能進行。夜間工作者每週至少要有一天、每月最少要有一週、每年最少要有四個月能早睡。
 
*早上3—5點:是肺臟的排毒時間,肺有問題的人在這個時候咳嗽會較厲害,肺的排毒要做心肺運動才能排出。起床的時間參考當地當季太陽出來的時間,太陽出來後較有氧氣,適合做運動,因此正常的人約5點就要起床。
 
*早上5—7點:是大腸的時間要排便、排廢棄物,因此最晚早上7點之前要排便。
 
*早上7—9點:是胃臟負責熱量消化,提供一天體力能量,早餐要在7點半以前吃完,若未吃早餐又未排便,此時小腸就會吸收大腸內的東西(糞便)對身體非常不利。
       
以西醫觀點而言,心肌梗塞及腦中風之發作時間亦有特殊高峰期。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個嚴重類型,是因為嚴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性心肌壞死。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心肌梗塞的發生時間具有晝夜周期節律性。其發病高峰時間在早晨(6-10時),其次在午夜。
       
猝死,也稱突然死亡。國際心臟病協會規定,起病後即刻或二十四小時內發生,突然未能預料的死亡稱猝死。有研究資料表明,猝死多發生於夜間,尤其是黎明前。
       
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間,醫界權威針對收治的案例有關腦血栓形成患者發病時間進行分析,發病時間以早晨(6時~8時)為最多,占20.54﹪,凌晨至上午(4時~12時)發病例數明顯多於下午(12時~8時)和夜間(8時~次日4時)。腦血栓形成的發病時間顯示出明顯的晝夜節律性。
       
目前認為腦血栓形成發生時間之所以存在晝夜節律性差異,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血壓存在晝夜周期節律性波動。血壓於夜間常有生理性下降,在老年人尤為明顯,致使夜間腦血流緩慢,腦供血障礙,易於引發腦血栓形成。
 
第二、溶解血栓的生理因素。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具有晝夜二十四小時周期節律性變化。其中在凌晨前後處於功能低谷期,此時容易發生腦血栓。
 
第三、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人觀察發現,血小板活性在一晝夜中並非恒定不變,而是呈現周期節律性變化,其中在上午聚集性最強,對腦血栓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第四、血液流變學因素。有人發現血液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在清晨八時左右形成一晝夜中的最高峰值,這與腦血栓形成的高峰時間段具有時間上的同步關係。因此,大多數降血壓藥物及心臟病藥物均建議早上一起床,清晨時刻立即服藥,才是上上之策。
       
時間醫學提示人類生活起居要按著生理時鐘來進行,順天道而為,必定強生健體,延年益壽,若是違背生理時鐘,必定精神耗弱,內分泌失調,慢性病產生,諸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腦神經衰弱,等等疾病。
       
所以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理時鐘,都要十分精確的掌握,例如最晚幾點要睡覺,最早幾點要起床,大約幾點要排便,中午幾點要打個小盹,下午幾點要運動,每天作息均能按照固定的節奏進行,此乃養生之道的精義。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474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