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醫學的奧秘—紓壓解勞的時辰 -蘇永安
2010/12/17 09:24:27瀏覽1176|回應0|推薦1
近卅年來,中西醫學逐漸發展出時間生物學、時間藥理學與時間治療學。時間醫學在對人體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養生等方面皆有重大意義。目前已認知到有關的時間節律已達數百種,無論晝夜節律、時辰節律、月節律、年節律皆包羅萬象,值得醫界大力研究發展。

  

筆者致力研究古中醫的「能量醫學」(氣化運動學)已達卅年,研究時間醫學十數年;深知古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主要依據《黃帝內經》,並胎源於《河圖》、《洛書》、《易經》等象數聖學;研究範圍上至天文——宇宙時空之學,下至地理——山川磁場之學,乃至人體小宇宙生物場——經絡能量醫學,是完整的天、地、人三才之學。筆者在1995年於北京舉辦之國際中醫學術會議上提出「古中醫學是天地人全方位能量醫學」,地部醫學為中草藥、膳食,人部醫學為針灸、推拿、氣功,天部醫學則有陰陽五行學以及時間醫學,乃屬宇宙能場醫學,受到大會的重視及討論。

  

以地球生物而言,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涵蓋了一年四季的變化、東南西北的方位;五行六運產生了動物的五臟六腑;另外,根據太陽變化節律制訂的廿四節氣、與地球磁場(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應的人體十二經脈等都被涵括其中。

  

人體的能量調控系統——經絡系統,其十二經脈的運行完全與一日十二時辰相對應,換言之,人體的臟腑功能,其能量運動規律與太陽、地球、月亮有很緊密的時間聯繫規律。每個人的呼吸、脈搏、血壓、體溫、血糖、血脂等重要生命體徵和血液生化指數,基本一致。體溫凌晨兩點至五點最低,下午兩點至四點時最高。人體顯示的能量運動週期性變化,與生物鐘有關,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會令生物鐘腳步紊亂。據研究,這座神秘的生物鐘,存在於大腦與視交叉、上核、松果體、下丘腦的外側核、腹內側核及視網膜,在我們的生命活動、疾病、壽命與衰老等問題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古中醫時間醫學的臨床應用範圍甚廣,以目前上班族最常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為例:經調查發現,台灣約有260萬的上班族有疲勞問題,通常疲勞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即可稱慢性疲勞。患者即使在下班或休假時,仍然頻打哈欠、全身無力、甚至腰酸背痛;平常更常見淺眠多夢、胃腸不適、口乾舌燥及耳鳴眩暈、焦慮、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管理階層及競爭壓力大的專業人員,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疲勞可分為生理性疲勞及病理性疲勞兩種,生理疲勞包括體力疲勞、腦力疲勞、心理疲勞和混合性疲勞。體內的「疲勞素」將進入血液並運行全身,進一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乏力及不快的感覺,並對工作失去興趣,嚴重者對人生也感乏味;許多研究指出,有長期疲勞症狀的人比一般民眾更容易罹患憂鬱症。病理疲勞則常導因於肝腎問題。

  

神經緊張、易疲勞、易憂鬱的體質,如能經常運用經絡能量的時辰養生法,舒緩緊張的神經系統,並能補充大腦能量,疲勞體質將能得以改變。十二經脈中運行在丑時(晚上1~3點)的肝經,負責人體儲藏血液、調節血量和主宰神經系統的功能;肝主氣機的疏瀉,舉凡一切臟腑經絡氣機的調和適暢、膽汁的分泌與排泄、精神情志的舒暢與鬱怒,皆與肝有關。人體一旦失去活力,出現容易疲勞的症狀,就是肝病的警訊!改善肝疲勞可以於睡前自我指壓肝經行間穴1~3分鐘,將可疏瀉肝火,(可用原子筆代替手指),不失為最快速有效的DIY保肝法,許多惱人的神經系統症狀也可不藥而癒喔!

 

本文發表於常春月刊 94年 6月號  VOL.267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470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