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9 08:45:14瀏覽19459|回應1|推薦0 | |
在奇摩新聞看到這則文章才知高藥師因在其部落格網站說藥講太詳細被藥商以"妨害名譽之言論"告發,使他不得不在部落格裡公開道歉,該事雖已達成和解,但也使藥師感到相當無奈,甚至想放棄已經營3年多的藥師網站而尋找接班人。 我閱覽過他的部落格,內容很中肯實用,也曾引用過他的文章,在現今網路分享的時代裏,發生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好事,我們會越來越看不到事實真相.其實那家廠商引進維X力確實有眼光也造福了不少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我曾看過介紹這家幕後老闆的雜誌文章,是個有遠見的企業家,維X力也為他賺進不少錢,實不必和小小部落格網主計較,應該再去找尋維X力第二商品賺錢才是當今之計. 如果認同這位藥師的朋友,請上網給個支援,他才有心力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藥物資訊. 目前治療過敏最有名的就是乳酸菌,而這些乳酸菌為了跟一般的乳酸菌做區別,於是把專門治療過敏的乳酸菌,以益生菌來命名,也就是一種好菌.市面上的廠牌很多,但是要注意是否為真正活菌,還有內含的菌種或者是菌數。 在我印象中,大概是在六七年前,開始有人在炒:」益生菌「這個名詞,我想如果大家一提到這個名詞,一定會想到不知道可不可以說是」益生菌之父」的許清祥教授,國內現在的所有號稱益生菌的菌種,多多少少跟他脫離不了關係。 過敏的人口非常多,所以常常有客人到店裡劈頭就要買益生菌,但是我一聽就知道他們把益生菌當成一種品牌了,就跟你說要吃生力麵一樣,其實你是要吃」泡麵」,就像在美國影印不是用copy這個單字而是用Xerox,這是全錄的公司名字,因為影印機是他們發明的,而且因為使用太多,所以成為影印的代名詞;那益生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對人類有益處的菌,相對於我們以前的想法,好像只要是細菌就是有害的。如果廣義的解釋就是」可在人類腸道內繁殖且不具 致病性,反而對人類健康有所助益的細菌」,根據我的瞭解,市面上最早開始大量而且廣泛的使用益生菌這個名詞,是從喝優酪乳開始,強調裡面有很多好的乳酸菌,就開始有了」益生菌」這個名詞,但是後來很多的公司就把乳酸菌類的製品一股腦也用益生菌來命名,讓益生菌慢慢開始被濫用,(有點類似生化科技這個字),不過市面上現在被公認比較算是益生菌的始祖是樂亦康,也就是Lp33,至於怎麼叫做LP33呢??不是外交部常用的PLP喲,LP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的縮寫,後面的33是代表LP菌種第33株的意思!!如果有其他的產品只說添加LP菌,而不是註明Lp33,是不能說是益生菌的。 我記得這產品剛上市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會買,因為它的價錢實在太貴了,大人一天得花上將近一百元,又要放在冰箱裡面,所以跟本沒有人要買,不過後來統一居然買了這個菌種放入優酪乳裡面,推出市面;才慢慢讓這個產品轟動武林,也連帶著開始有假貨出現!!!甚至是贓貨!! 就跟歌星查盜版一樣,如果抓不到盜版那心情可真糟,因為表示不夠紅,同樣的如果產品出現了假貨,公司雖然煩惱但是也表示這產品夠紅!! 許清祥博士在台灣總和過敏或者是益生菌畫上等號,他在推廣益生菌療法上有卓越的貢獻,造福了許多深受過敏疾病的患者,今天我們特別做一個專訪,談談許醫師最近的發明. 問:您當初為何會從事醫師這個行業 答:這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我們家族都是從事醫療,我從小都開始背誦湯頭歌訣,加上看祖父如何救治病人,耳濡目染之下就走向救人的這條路;也因為我對生物的觸覺比較敏感,考試的成績都很不錯,就投考當初的第三類組. 問:您認為在台灣當醫師是個不錯的行業嗎 答:台灣的醫師雖然有著不錯的社會地位,但是因為受到健保的約束,所以無法自由的使用能夠救病人的藥物,本來醫療不應該變成一種商業行為,但是因為時代的改變,醫療行為也開始變成成本至上,而且因為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完全依靠手工無法大量複製及生產,其實醫師也慢慢變成一個夕陽行業. 現在很多醫學中心都採取抽成的方式,跟業務員沒有兩樣,本來是一種有愛心的行業,但是被嚴重的扭曲,實在是一種不得不的趨勢. 問:在您從事醫師的行業中有什麼讓您覺得灰心或者失望的嗎 答:對大部分的醫師來說,治病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必須花費大部分的時間去教育或者改正台灣的民眾的錯誤觀念,讓醫療行為能夠順利.但是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可能會破壞醫病關係,影響到病人的醫囑性.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相信許多的醫療需要有緣份. 問:您認為現在的醫病關係緊張,是來自哪些原因? 答:我認為醫病關係是來自於法律的挑戰,醫生並不是神,醫學有其先天的限制,也不可能治好每個病人;疾病的產生是有很多複雜的成因,所以我們無法保證決定可以治好病人,但是在台灣的法律,對於無法完全治癒病患的情況,卻會有所處罰;醫師為了保護自己,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醫師通常會將燙手山竽丟給別人;這樣的緊張的醫病關係,再加上媒體的渲染.導致現在病人常常告醫師,醫師也常常逃避,所以我認為醫師法或者藥事法應該儘速修正,現在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國家人民之福,醫師所獲取微薄的收入,卻要負擔很大的風險,不只不公平也不符合比例原則. 問:在台灣有一個奇怪的情況,中醫和西醫是互相攻擊的,您有什麼看法? 答:台灣中醫的發展從日據時代是受到打壓的,現在台灣的醫療主政都是西醫背景的,所以傳統醫學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不管是人才或者經費,比起西醫來說真是少的可憐,但是有85%以上的民眾卻是中藥和西藥都有服用的.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政府雖然在醫學教育的培養中,會讓醫師同時受到中醫和西醫的訓練,但是在執業的時候,卻只能選擇其中一,不能夠同時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來治療,相對於大陸韓國日本,台灣相對這方面是做的比較差的.也因為中醫和西醫整合的工作做的不好,所以只好更行其事,在我看來,中醫西醫更有優缺點,在民眾的眼中,只要能夠把病治好就好;其實並沒有所謂中醫西醫的說法,應該是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分別,任何國家都有其傳統的醫學,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不夠重視,法律上也不允許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整合,這麼多的限制導致誤會,所以剩下的只有誤會和攻擊. 問:在您的著作中,希望能夠尋找一個沒有傷害的藥,既然您認為現在醫學也有其優點,為何又說西藥不好呢? 答:現在醫學雖然有其優點,但是使用的藥品卻有其缺陷,除了西藥都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合物以外,而且西藥也是一種對症療法,這樣的缺點在於有吃就有效,沒有就沒效,長期吃下來,病人所得到的副作用可能超過好處.所以我認為醫師應該更謙卑的反省,我們到底為了病人做了什麼,才能夠敞開心胸去接受另類的醫療,否則我們只能夠看著病人孤單的去接受這些化合物所帶給病人的副作用. 問:國外對於自然療法有何成就? 答:其實在美國1991年已經開始提到現代醫學的困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Isenburg,他們提出了一些報告,在美國使用替代療法的人,在六年之內從25%上升到42%,費用也是增加一倍,所以美國政府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裡面成立另類醫療中心,每年提供上億的資金來運作,美國的25家醫學中心也開始設立整合醫學門診,前20大的醫學院都設立替代醫療的課程.但是在台灣卻自外於世界的潮流,實在有點可惜. 問:是否在這種背景之下,您開始想要提倡益生菌療法呢? 答:我本身是一個風濕免疫的醫師,但是在我行醫的過程中,卻無法提供更好的醫療給我的病人,除了控制他們的症狀而已,所以我開始去尋找更多的方式,最後我選定益生菌療法,副作用是幾乎看不到的. 問:益生菌療法在您推廣之前,幾乎是沒人知道,您在推廣之中有遭受什麼樣的困難嗎? 答:在推廣的過程中,我完全是像苦行僧般的來做,但可惜是台灣的醫界相對比較保守,所以也吃了不少苦,但值得欣慰的是經過九年的推廣,在國際上的論文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支援我的想法是對的,所以對於功能性益生菌的重視也越來越高;透過篩選特定菌種,對於一些目前無法治癒的慢性病,的確有一些顯著的幫助. 問:在經過了十年的鼓吹益生菌療法之後,為何您最近又提出免疫療法? 答:當然在累積了許多益生菌療法的經驗之後,我們感覺到益生菌療法的不足,因為益生菌療法有其限制,就是益生菌療法需要長期服用,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療效,有吃有效,沒吃就沒效.所以我將益生菌療法改進,稱之為ISTAT,是一種免疫耐受性療法,就是我們加入一種特殊的抗原,讓免疫系統調整,有了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的結合,讓免疫系統產生一種記憶,讓免疫系統可以比較快速而且長久的. 問:您之前推廣益生菌療法大約花了十年的時間,您認為新的ISTA療法需要花多久時間? 答:我希望能夠少於十年(大笑),八月份很高興,台灣醫界也刊出關於這種療法的報告.尤其現在網路資訊的發達,我想大家接受的時間一定可以縮短很多. 問:免疫療法和自然醫學有何差別? 答:所謂整合醫學分成很多部分,自然醫學也是其中的一環,自然醫學希望活化自己本身的自瘉能力,這方法是非常好,但是有其瓶頸,自然醫學是沒有特殊性的,並不針對某種疾病而且需要很長久的時間,我們的免疫療法是針對各種不一樣的疾病來治療,效果自然會好很多. 問:在市面上有許多人冒用您的名義,上市一些產品,您的看法是? 答:這些也是我們最困擾的地方,許多公司為了走捷徑,我們也試過一些方法,但是抱持著與人為善的觀念,我們並不願意浪費司法的資源,但是我們也相信正道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民眾有自己的判斷力,只要經過時間的考驗,這些問題會自然得到解決的. 問:現在的人夠長壽但並不健康,哪些疾病是和免疫有關係的呢? 答:免疫的疾病發生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為太過與不及,如果是因為對於外來的抗原產生反應過度的稱之為過敏,也可能反應在許多器官上,如果是在眼睛上,稱之為結膜炎,表現在皮膚就是異位性皮膚炎,表現在鼻子就是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免疫會針對身體產生反應,稱之為自體免疫,如果攻擊在脊椎,那就是僵直性脊椎炎,攻擊在眼睛就是虹彩炎,如果是全身的話就是紅斑性狼瘡.還有一種情況是免疫低下;對於外來的抗原免疫不足就是傳染病. 現在的人問題在於免疫系統不平衡,主要是因為Th1細胞和Th2細胞不平衡,應該要取得陰陽協調. 問:如果時光回到十年前,您會只想到當一個賺錢的醫師就好嗎 答:我想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們一直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實在應該要有一些回報給社會,一路上走來只有感恩二字,我一直從社會上得到太多,我還不夠努力,如果我人生還有另外一個十年,我還是希望投入更多的精力. 問:不知道許醫師有何需要補充 答:我相信和我一樣的想法的醫師,應該不在少數.如何將這些醫師整合起來做出更大的貢獻,是我努力的下一步,所以我也成立了整合醫學會協會,來推動這樣的目標.集中各方面的專家來提出想法,一起為社會做出貢獻. 益生菌菌種的介紹 說起這益生菌,市場上可說是五花八門,但不是所有的菌種都有一樣的效果,所以今天高藥師就來介紹一下益生菌的菌種: Lactobacillus paracasei,也就是LP菌,益生菌的先鋒,市場上第一個打益生菌的樂亦康,就是主要添加LP菌,但是在LP菌的這麼多菌株中,並不是每一菌株都有效,經過長時間的實驗,才確定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這一株菌,有最棒的效果,稱之為Lp33,也因為良好的效果,統一集團才把這個Lp33菌加入他們的優酪乳裡面,你到7-11都可以買到。 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也就是LF菌,根據一篇2005年的醫學報導,Lactobacillus Fermentum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之效果相當優良,實驗中有26個病患服用LF菌,27個服用安慰劑。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也就是LGG菌,是相當有名的一隻菌株,是屬於鼠李糖乳酸桿菌的菌種,醫學上對於它的研究資料相當的多。芬蘭的科學家曾經在世界知名的Lancet研究期刊l發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們選定具有異位性體質家族病史的159位孕婦,其中治療組孕婦在生產前2-4週就需每日服用二顆內含一百億單位的LGG菌,產後如有餵母奶的婦女仍需繼續服用,若沒餵母奶的嬰兒則開始餵食LGG菌至嬰兒六個月大。結果共有132位孕婦完成研究並追蹤直到其小孩滿二歲為止,研究發現,餵食益生菌治療組的64位婦女的小孩中只有15位在二歲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而對照組68位婦女的小孩則有31位在二歲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因此服用LGG菌似乎具有顯著的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效果。 Lactobacillus johnsonii,也就是LJ菌,我稍微搜尋一下,並沒有國際醫學上的發表,但是在國內台大有做實驗,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報告能不能算數。不過在我的臨床經驗,對於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還不錯。 益生菌菌種越多越好嗎? 常常有網友寫信來問,某某益生菌號稱有十種以上的菌種,是不是比較好,或者是說某益生菌號稱有數兆的菌數,是不是菌數越多越好呢?? 我們會服用益生菌的原因,在於用好菌來趕走壞菌,但是好菌之間也會互相競爭,除非是死菌才沒有這樣的困擾;相對的如果我們一次吃下太多的益生菌種,會產生一種互相競爭的作用,讓這些益生菌種之間會產生」弱肉強食」的現象,有些菌種可能因為沒有爭取到養分,而快速死亡,所以在設計益生菌的產品,也需要考慮加入的益生菌種,是否能夠有互利共生的關係,例如如果有三種LP菌,LGG菌,龍根菌;因為LP和龍根菌的代謝產物剛好可以供給LGG來使用;但是如果沒有提供一些養分給LP和龍根菌也是不行的,所以可能要加入一些寡醣類來幫助兩種益生菌的生長,如果更高級的話,可以加入特殊的膳食纖維.所以絕對不是加越多菌越好,加了太多菌的產品代表生產的公司不懂這樣的機轉,又不是豬吃餿水,亂加一通不如不吃. 至於菌數的多寡更是重要,我們的腸胃道是有固定的體積,無法一次塞下太多的益生菌,根據實驗指出,400億的菌數才是最適合腸胃道吸收的,大家可以想像一間房子裡,如果塞了太多的人,大家活動起來就不靈活了.所以如果號稱幾兆的產品,效果凡而是最差的,請消費者不要被騙了. 所以好的益生菌,菌種不需要太多,而且需要有良好的配方,菌數最好在100億到400億之間. 我們熟悉的藥物,通常被做成錠劑,膠囊,還有粉劑,益生菌當然也不例外,但是益生菌如果做成錠劑的話,是不可能有活菌的,因為在壓成錠劑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高熱,原本的活菌就會死亡,所以如果您買到號稱活菌的錠劑,效果一定不如預期,因為這些只是死菌而已.不過當然死菌也會有療效,只是活菌和死菌的差別在於,活菌吃了一陣子以後,會在身體裡面繁殖,只要能夠持之以恆吃一段時間以後,就不用一直吃,但是死菌是有吃才有效,差別就在這裡. 大部分活菌都是做成膠囊的劑型,才能夠保持益生菌保持活菌的狀態,如果小朋友不方便吞食膠囊,也可以立刻把膠囊打開,增加食用的方便度,但是膠囊的劑型效果還是不如粉劑來的好,做成粉劑的劑型除了可以保證是活菌以外,也可以避免充填膠囊的時候,對活菌造成一些傷害,也可以增加和腸胃道接觸的面積,讓吸收的效果更好. 所以如果要選擇益生菌的產品,高藥師建議大家選用粉劑的劑型,效果會比較好喲. 如何挑選正確的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的產品整體來說,可以分成活菌和死菌兩個大類,第一代的益生菌活菌就是樂亦康,但是因為樂亦康需要冷藏不便,後來又生產出第二代的死菌為宏醫敏素,死菌和活菌最大的不同在於活菌經過一段時間的食用,可以在腸胃道生成菌落,就可以不必持續服用,但是死菌有吃才有效,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無法根治. 為了改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缺點,許清祥博士又發明了第三代的功能性益生菌威敏,威敏是第三代的活菌,擁有特殊的雙層活菌包埋技術,所以可以常溫保存. 威敏也和其他膠囊的產品不同,威敏是粉劑包裝,更易保存.當然也沒有素食者擔心膠囊成分的問題,都可以安心的食用. 除了最早發現的LP菌以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益生菌種對有幫助,例如龍根菌在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上,國內外已經有不少的醫學報告證明有效,還有LGG菌對於腸胃道的消化吸收有非常好的效果. 至於有些廠商宣稱的菌種,個人相當不以為然,首推LS菌,全名為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由字面來看,這是一種存在唾液的菌,上帝創造這個菌時候是存在唾液裡面,大家知道唾液的環境和腸胃道怎麼會一樣呢??這個菌怎麼能夠在腸胃道定殖呢??既然沒有辦法定殖,效果怎麼會好,也許有病人說吃了還是有效,但是根據醫學上安慰劑都有30%以上的療效,花了大錢得到和安慰劑一樣的效果,真心疼呀!!! 還有一個LJ菌,號稱在某大醫學中心做過動物實驗,動物實驗耶,這哪能當準,國外的臨床報告也寥寥無幾,勸消費者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為佳.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市場太好賺,自從第一個益生菌品牌樂亦康上市以後,陸續就有許多的廠牌出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廠牌都要號稱是許清祥博士研發或者是指導,好像沒有沾上許清祥博士的話,這益生菌就算不得準,另外益生菌都要強調自己是活菌,似乎只要強調活菌就可以賣上很高的價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幾個常見的廠牌吧!! 樂亦康 可以說是益生菌的始祖,當初由許清祥博士創立景岳和光惠這兩家公司,景岳打算走生物科技代工平台,光惠負責銷售 ;計畫相當不錯,經過了幾年的銷售以後,在市場上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了. 益敏康(康敏) 益敏康算是跟樂亦康有點親戚關係,這東西還是許清祥博士發明的,他創立了景岳以後,因為一些原因,居然跟Apple的賈伯斯一樣,被趕出了董事會,只好流浪到淡水,到了東宇公司以後,又重新做了益敏康這個品牌. 威敏 威敏是許清祥博士最新研發的產品,改進了第一代活菌需冷藏的缺點,也不像第二代採用死菌,是目前少數採用活菌而不需要冷藏的產品,高藥師拿來做過實驗,真的可以做成優格,確定是活菌沒有錯。可以算是第三代的益生菌。 來美國看小妹,昨天用能量管幫小妹好友選益生菌,同樣是有過敏體質的人,適合的產品卻不盡相同,理論是一回事,實際測量才是最準確的,並且可測量出該給的劑量,一段時間後要隨時作調整。這樣說來如何用"實証醫學"證明益生菌有益過敏? 腸胃道保健就靠益生菌 【文/吳靜美 】 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產品,每一種都宣稱含有各種不同的益生菌,對人體很有助益,而益生菌是什麼菌?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益生菌是一個通用的名詞,只要是一些微生物、對人體有益的菌種,都可以稱之為益生菌。 不過菌種要經由攝取進入人體,到達其他部位要對人體有益並不容易,因此,目前益生菌主要指的是在腸胃道及其附近(包括陰道或肛門等部位),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好菌。 何一成指出,目前比較有名、也比較常聽到的益生菌,是乳桿菌(即是一般所說的L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嗜酸性乳桿菌(即一般所說的A菌)、副乳酪乳桿菌(一般稱為LP菌)等;另一種也非常有名的,是比菲德氏菌(即一般所說的B菌),例如雷特氏B菌、龍根氏B菌等種類都是。 其他菌屬或是菌種中,還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一些比較好的產品,都會標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種類,有些產品還會同時含有很多種益生菌,選擇時不妨仔細看標示。 益生菌的3大功能: 1.抑制壞菌功能: 何一成說,益生菌的功能中,最受醫學認可的是在腸道中具有可抑制壞菌的作用,以提升人體健康,一般稱為「好菌」。對人體無害的好菌在腸道中的繁殖,會降低壞菌的生存空間,減少壞菌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如氨氣等,因此,可增進腸道健康、避免腸道發炎及逐漸產生微小破損。 2.調整腸胃道免疫功能: 益生菌對腸胃道局部免疫功能也有幫助,可減少病原的侵害,改善腸胃道之外的一些過敏問題。而過敏是因為血液中免疫的影響失調所造成,好菌抑制了腸胃道中的壞菌,減少腸胃道發炎破損問題,也避免食物中的大分子因此進入血液,降低過敏反應;好菌使腸胃黏膜的免疫機轉往好的方向發展,免疫因子的傳播,對皮膚癢、鼻子過敏等過敏問題的改善會有幫助。 3.消化乳糖功能: 益生菌會消化乳糖及某些種類的纖維質。何一成表示,一些乳糖不耐症患者喝牛奶容易有脹氣、腸胃不舒服等症狀,益生菌可先把乳糖或寡糖分解成小分子,等於把人體難以消化的物質先進一步消化;所以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優酪乳等奶製品比較不會發生腸胃不適等症狀,因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已先降低了奶類本身的乳糖含量,益生菌在腸胃道中生存,又可降低喝其他奶製品時因乳糖產生的不適。 益生菌可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 益生菌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破壞,在人體中是否能存活?何一成表示,一般認為,乳桿菌比較可以在小腸中生存繁殖,而比菲德氏菌比較能在大腸中生存繁殖,但前提是都必須先通過胃酸的考驗。 最近的醫學研究發現,胃中仍有少量的益生菌存活,表示部分益生菌仍可通過胃酸的考驗,進入大腸或小腸中繼續生存繁殖,因此醫學上認為,益生菌的功能主要在腸道,而在胃中則也扮演了少量的角色。 胃幽門螺旋桿菌容易破壞胃黏膜表層,造成胃發炎等疾病,因此,益生菌對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影響,也受到關注,何一成表示,有體外試驗等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可在培養皿中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 後來也有人體試驗發現,雷特氏B菌、乳桿菌等益生菌,有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其可能的機轉是,益生菌在腸道中釋放免疫調控物質,經血液到胃部,而抑制了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另外有研究認為仍有少量的益生菌在胃中存活,或許也扮演了一些輔助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的角色。 何時吃益生菌最適合? 何一成指出,從胃酸的角度來看,最適合吃益生菌的時間,是在空腹的時候,因為此時胃酸分泌較少,益生菌比較不會被破壞;不過進食時胃酸雖然會大量分泌,但有食物的稀釋,胃中胃酸含量也不會很高,因此在飲食中吃益生菌也還可以。 另外,吃益生菌的時間也不能空腹超過4小時,因為在臨床上,約有一半以上的人並不習慣在空腹時吃酸酸的食物,容易產生腸胃不適等症狀;由此看來,最適合吃益生菌的時間,是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1小時,既沒有胃酸分泌太多的問題,也不會有空腹食用的不適。 你適合吃益生菌嗎? 誰最適合吃益生菌?其實一般大眾都還算適合,尤其是注重腸胃道保健的人,最為適合。何一成指出,有些人特別喜歡吃肉、高脂肪的食物等,造成腸胃道菌種不平衡,因此偏食的人、注重腸胃道保健的人等,都很適合吃益生菌。其次,容易有腸胃道不適、脹氣、拉肚子、便秘等腸胃道問題,就醫檢查卻沒有什麼疾病引起不適等的患者,吃益生菌改變腸胃道的健康,也很適合。 另外,有過敏、鼻塞、皮膚炎等過敏疾病的患者,在就醫檢查後醫藥的控制下,症狀已漸平緩但尚未痊癒的患者,吃益生菌可協助免疫的調控,有幫助改善的效果,因此也非常適合。 使用益生菌注意事項: 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多多,但使用時一不小心,還是會破壞原有的功能,而徒勞無功,甚至反而有害,因此使用時也要特別注意。 1.不可加熱: 何一成表示,益生菌產品不可加熱,如果天氣冷不想喝冰飲,可先放在室溫下稍微退涼,即使要稍微溫熱一下,也不可超過40度,以免降低益生菌的活菌數。 2.冷藏保存: 現在科技的進步,有些益生菌產品已可不需放置冰箱冷藏,但大多仍以冷藏保存會更好,要特別注意產品所標示的保存方法。 3.保存期限: 時下很流行自製優酪乳或優格,何一成表示,自製優酪乳或優格要注意益生菌的來源是否可靠、正確的做法為何,製作後也必須迅速冷藏保存,尤其是自己製作成優酪乳或優格的保存期限,仍和原來的乳品保存期限相同,切勿以為製成優酪乳或優格產品後保存期限可拉長,它還是會腐壞的。 4.菌種耐熱度: 自製優酪乳或優格在加熱時,要嚴格注意菌種的耐熱度,否則不但可能殺死益生菌、減少益生菌的活菌數,還可能造成其他乳品成分開始發酵、腐壞;且即使乳品尚未過期,也可能因不當加熱而迅速降低其保存期限,因此一定要特別注意。( 常春月刊第313期 ) 益生菌與過敏疾病的關係 家有過敏兒是父母頭痛的問題,病程上表現為長期反覆性的發作,過敏來源有可能是食物過敏,吸入性過敏原,如家塵螨或其他呼吸道病毒等。表現方式在嬰幼兒多為奶類蛋白過敏引起之異位性皮膚炎及腸胃道症狀,食物過敏在大小孩則較常以全身性症狀表現(皮膚和呼吸道如氣喘),吸入性過敏原則較常以呼吸道疾病表現。 除了傳統的症狀治療及減敏治療之外,有沒有其他不同的治療方法甚或預防方法呢?最近,在過敏的議題上,興起了一股「衛生理論」,大意是說:在人生早期減少病菌的感染,反而會促進免疫系統偏向過敏體質的發展。而益生菌也在這種觀念及幾個研究證實下,更確立它在疾病治療及預防上的重要地位。那麼,「益生菌」是什麼東西呢?所謂「益生菌」,是指可在人類腸道內繁殖且不具致病性,反而對人類健康有所助益的細菌。此類細菌通常為乳酸桿菌或分支桿菌等可發酵乳醣之細菌。傳統上這些益生菌早已被證實可改善小孩的一般急性腸胃炎,尤其是LGG(乳酸桿菌的一種)對小孩的急性病毒性腹瀉,可降低嚴重度及縮短病程,也可減少因抗生素使用引起之腹瀉以及旅行者腹瀉。至於它用於過敏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則是較新的概念。研究證據顯示,對於嬰幼兒食物過敏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腸胃道症狀,LGG的投予可有效且較快速改善皮膚炎及胃腸發炎的情況。若懷孕期間及寶寶出生後餵食母奶期間,母親服用LGG,則具有預防嬰幼兒發展成異位性皮膚炎的效果,且嬰幼兒腸道的促發炎因子也會下降。 看起來,益生菌功能多多,為什麼它可以在似乎不相干的幾種疾病都有療效呢?詳細的機制不十分清楚,但推測與以下幾種有關:第一,它可刺激及調節腸胃黏液的分泌;第二,它可抑制其他菌種的生長;第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其中以免疫系統的調節最為重要。 目前看來似乎益生菌被用於過敏的防治頗具前景,但是否可防治所有的過敏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或者不同的益生菌也許對不同的過敏疾病有效?這些都需要繼續研究。目前只有LGG被證實與異位性皮膚炎及胃腸道的關係。總之,益生菌在整個過敏性疾病所扮演的角色有待釐清,未來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 益生菌與過敏保養 益生菌 (Probiotics) 已被證實是腸內的有益細菌,可以清除壞菌,也能改善人體免疫能力。人體腸胃內細菌種類可能超過500種,經過長期與人類共同演化,其中的奧妙才正要開始探討。益生菌 (Probiotics)的定義是含有足量可以改變宿主胃腸道菌叢而產生有益健康效果的活性微生物製品。其中乳酸桿菌或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最被廣泛地使用。研究證實其可以耐胃酸及酵素,容易附著在結腸黏膜及在腸道中繁殖。益生菌 (Probiotics) 的作用機轉:藉由刺激乳酸導致腸PH值下降,產生有助於更多有益微生物生長的產物以及提昇宿主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 兒童過敏疾病起因可能是由於早期新生兒的胃腸道免疫失調以及無法建立正常健康的消化道微生物環境。出生不滿一個月新生兒的免疫反應由Th2組織介素支配控制。然而,在未滿週歲期間,非過敏之新生兒的免疫反應會轉變為以Th1組織介素為主的免疫反應,其因於長期暴露於各種不同的感染性抗原所造成。在患有過敏體質的新生兒身上,此種轉變情形會減弱。一位學者 (Strachan) 在 1989年提出了衛生假說:過敏疾病流行的增加趨勢乃歸因於衛生和生活居住情況的改善,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家庭規模較小等因素,以致在幼齡時暴露於有微生物的環境減少了。使從嬰兒期的Th2主導轉換成Th1反應的情況消失。 胃腸道的微生物與過敏疾病 新生兒的胃腸道是無菌的,但經過一整年之後會殖滿了許多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來源有:產道、懷孕期母親所攝取的食物、生產方法(自然產或剖腹產)、懷孕的週數、營養的來源(母奶或配方奶)、抗生素的使用等。大腸是微生物繁殖的主要位置。這些微生物的種類超過五百種,其中包括了類細菌結構、乳酸菌、腸桿菌、鏈球菌、bifidobacteria、梭狀芽孢桿菌等等。在產後初期,這些微生物與先天及後天性免疫力的活化作用有關:胃腸道中無微生物的動物,其胃腸淋巴細胞會減少,免疫球蛋白種類不足。而帶有共生微生物繁殖存在的胃腸道會使免疫球蛋白增加、產生自然抗體、使免疫細胞在消化道黏膜滲透浸潤以及在Peyer淋巴小結生發中心的形成。在胃腸道黏膜共生的微生物有助於寄主的保護性黏膜屏障,其藉由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及侵入人體。共生微生物經由競爭性抑制、限制病原體接進入、營養物、新陳代謝基質的產生。 胃腸道黏膜屏障的破壞會導致抗原運輸以及顯露量增加、引起致敏作用而產生過敏疾病。檢查過敏孩童的排泄物顯示益菌的生長有延遲。過敏孩童與非過敏孩童胃腸道微生物的比較:非過敏性患者---乳酸菌以及bifidobacteria較為常見 、過敏性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為常見 。 益生菌與過敏疾病之治療及預防 許多研究已証明瞭益生菌可以應用在過敏疾病的預防及輔助治療。過敏體質的人,嬰幼兒時期多以異位性濕疹表現,在長大過程中大多數會改善,然而氣喘及過敏性鼻炎則逐漸明顯,出現久咳或流鼻水等症狀。 乳酸菌在預防方面的應用,2001 年的一篇論文指出,對過敏高危險群孕婦及其新生兒在週產期給口服乳酸菌各一個月,可將寶寶濕疹的比率從四十六%減少到二十三%。且沒有觀察到任何的不良反應。研究追蹤更發現,這群小孩在四歲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也明顯下降。國內也有類似的研究,且孕婦的過敏性鼻炎或癢疹也同時獲得改善。 在寶寶出生後的照顧方面,餵母乳至少四個月,並配合媽媽避免食用高致敏性食物,可以減少嬰幼兒濕疹的發生(四十七%降到十五%)。服用乳酸菌可以有效減少過敏抗體,並減少腸道中壞菌的比率。連續使用四個月的乳酸菌,也可以使先天缺乏γ-干擾素的人(像是部分過敏體質的人)增加分泌。此外服用乳酸菌也可以使血中的IL-10(一種Th1組織介素) 增加 、減少過敏。 此外,濕疹的幼兒使用六週的乳酸菌後,可以改善小腸的屏障功能,而使濕疹症狀獲得改善。如果寶寶已經發生異位性濕疹,餵母奶仍是最好的選擇,可減少濕疹的嚴重程度。也可以使用高度水解的特殊配方奶治療,至於換奶之外添加乳酸菌有沒有更多好處,則還沒有定論。國外曾對出生體重小於一千五百公克的新生兒給予乳酸菌治療,並未出現不良反應,然而仍期待有更多的安全性報告出爐。 過敏的人應補充什麼食物比較好?目前西醫的醫學文獻報告,對過敏性疾病有抗發炎效用,建議可多吃的食品,只有二種: 一.為益生菌:有乳酸菌、比菲德氏菌及酵母菌三種,可提升腸胃道免疫的功能,抑制過敏發炎的反應。國外有研究報告,高雄長庚也做過乳酸菌的試驗,針對過敏體質的孕婦在懷孕最後一個月開始,每日吃10億隻乳酸菌,一直到寶寶6個月,發現產婦及新生寶寶日後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都減少一半。 乳酸菌的數量每日要吃10億隻(10的9次方隻)才可能通過胃酸到腸胃;對要吃乳酸菌我個人比較建議吃粉狀或膠囊的,而不(ㄅㄨ)要(ㄧㄠ)吃優酪乳,因為優酪乳是冰的,有氣喘的人會更不舒服,且菌數可能不夠多。 乳酸菌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 1. 什麼是乳酸菌 : 一般所稱「乳酸菌」是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之細菌總稱,為一相當龐雜的菌群,近年來經由科技及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目前普遍認為的乳酸菌已由早期的四個屬(genus)再細分及擴充為17個屬273個種(species) (至2003年8月止):(1) 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2) 明串球菌屬(Leuconostoc),(3) 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4) 足球菌屬(Pediococcus),(5) 有孢子乳酸菌(Sporolactobacillus),(6) 腸球菌屬(Enterococcus),(7) 乳酸球菌屬(Lactococcus),(8) 肉品桿菌屬(Carnobacterium),(9) 徘徊球菌屬(Vagococcus),(10) 四體球菌屬(Tetragenococcus),(11) 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12) Atopobium,(13) Weissella,(14) Abiotrophia,(15) Granulicatella,(16) Oenococcus,(17) Paralactobacillus。 2. 什麼是益生菌 :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幾乎都含有各式各樣的微生物,這是自然界正常的現象,但人們長期的經驗也學會了各種烹煮食物的方法,其功能除了美味可口外,更可殺滅或減少微生物,讓人們吃的更安全。然而微生物並非都是有害的,有益的微生物也相當多,例如:(1)以微生物發酵生產有用的物質,如抗生素、味精、酒、醬油、醋等,此時我們吃的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而非微生物本身,但 (2)另有一類有益的微生物,我們吃的是微生物本身,如乳酸菌、香菇、靈芝、冬蟲夏草、酵母菌等,其中乳酸菌和部分酵母菌則常以活的微生物狀態進入人體,這類微生物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功效。 學術上的用詞「probiotics」,中文譯為「益生菌」或「原生保健性菌種」,為科學家經研究證實後,於1965年首度發表,目前probiotics的定義可為 "活的微生物,可改善宿主(如動物或人類)腸內微生物相的平衡,並對宿主有正面的效益";經過科學家近四十年來的研究,有些益生菌的功效比原先的定義更為廣泛;而益生菌主要所指的即是乳酸菌和部分酵母菌。 3. 正確攝取乳酸菌要注意哪些重點? (1). 天天攝取:因為再好的乳酸菌也無法在腸道中久駐,要天天補充,每天至少補充幾十億(約109以上)的優質乳酸菌。 (2). 餐後攝取:因為用餐後,胃部的酸度較低,乳酸菌比較能夠活著通過胃部,到達腸道。 (3). 慎選產品:要注意產品用的是什麼菌,菌數有多少。我建議你要選購產品時,如果是醱酵乳品,你要選j知名品牌;要有通過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這樣的產品所用乳酸菌的保健功效,才有保證。如果是粉劑、膠囊類的保健產品,你要選j菌種標示清楚;要有研究團隊可提供學術資料,保健食品良莠不齊,所以,選購時特別需要睜大眼睛。 (4). 注意保存條件:乳酸菌不耐熱,不耐氧氣。醱酵乳必須保存在低溫,開瓶後,盡快喝完,不要開了一大瓶,放在桌上,由早喝到晚;保健產品也要注意保存溫度,不要長期放在高溫環境 ( 如車子內 )。 4. 乳酸菌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市售優酪乳中什麼是A菌?B菌?C菌? 乳酸菌對人體具有正面的效益,自1961年至1998年間,國際上已完成研究並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的乳酸菌人體臨床試驗共計143件,受測人數達7,526人,均未有負面的結果報導,其中主要曾被報導的正面功效包括:(1) 增進食品之營養品質,(2) 促進維生素合成及酵素產生,(3) 穩定腸道菌相,並去除腸內病菌,(4) 產生抗菌物質,增強宿主免疫力,(5) 降低膽固醇含量,(6) 降低大腸癌之風險,(7) 抑制腫瘤等。但並非每一株乳酸菌皆具有前述功效,需每一樣品及每一菌株分別進行獨立測試,而由相近之菌株所推估的資訊是不能被採信的。 於前述143件人體臨床試驗中,最常被科學家用來測試的乳酸菌為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即俗稱的A菌),其次為凱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即俗稱的C菌),其他較常被測試的菌尚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即俗稱的B菌,又稱雙叉桿菌或比菲德氏菌)、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高溫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後兩者即是由鮮乳製造優酪乳過程中所必需添加的兩株乳酸菌。參考資料: http://www.talab.org.tw/FAQ.htm 二.為魚油:因為內含DHA等油脂,本身可抗發炎,對已發生過敏的人,可以改善發炎的症狀,對未發生過敏的人,也可預防發生過敏的機會。( 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過敏免疫科科主治醫師 朱斯鴻 ) 引用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question/drh_show.jsp?id=156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