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過敏
2010/11/07 11:04:00瀏覽1314|回應0|推薦2

食物過敏愈來愈常見,跟腸道菌叢紊亂造成腸漏、生活壓力、濫用藥物、經常進食重覆的食物、先天遺傳基,因都有關。
 
美國約有3500萬人具有某些過敏反應,研究報告顯示,過敏性疾病(包括吸入及攝食)已影響到25%的人口,所有的現象都指向與食品加工上所用的防腐劑及化學品的增加有關。

大部分的過敏通常為消化系統不佳所造成,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免疫器官,有百分之七十的淋巴組織分佈在腸胃道,它是接觸外來蛋白質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篩選有益或有害食物成分的關卡。當消化系統功能正常時,可以排除未能適當分解為小分子的食物。當人體腸道不健康、腸黏膜不完整,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會循著腸黏膜受傷處進入體內,循環系統會吸收這些大於正常分解食物的分子,而當這些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分子(異蛋白)進入血液中時,免疫系統將視為異常的訪客,並且展開攻擊,一旦免疫系統發動攻擊,人體即發生與食物相關的過敏反應:分泌組織胺、serotonin引起皮膚癢、蕁麻疹等。在消化系統運作正常時,食物能充分分解,因此只有在消化不良或腸壁通透性太高時:即患有腸漏症,小腸絨毛上皮細胞慢性發炎充血且變得激躁,人體才會有食物過敏。最常見的過敏食物,很可能就是你最喜歡,且經食用的。調查發現高達91%的食物過敏由數種主要食物引起 : 核果、蛋、牛奶、大豆豉。而牛奶是引起食物過敏的頭號殺手。

美國、台灣臨床研究發現,最多人過敏頭三位是……

- 雞蛋
- 牛奶 (芝士、乳酪、牛油、脫脂奶等一切牛乳製品)
- 小麥 (麵包、麵條、餅乾等等)

然後,是黃豆、花生、芝麻、海鮮、草莓、朱古力…
 

每個人的基因遺傳決定了過敏時容易產生反應的部位,任何重要的器官都可能成為過敏反應的出氣筒:腦部過敏就可能發生過動、憂鬱、急躁、偏頭痛等;如果胰臟過敏則可能使血糖調解出問題,持續慢性過敏更嚴重的甚至反應過度產生自體免疫 :即自身免疫系統已失調到認不清,誰是自己人? 誰是敵人? 喪失辨識能力。如年輕人多數女子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亢進、血小板減少紫斑症、老年人易患硬皮症、皮肌炎、 Sjogren症候群患者有乾嘴巴和乾眼症、腎臟萎縮等。

具有過敏體質的容易引發食物過敏,但飲食習慣 ( 暴飲暴食 、慣性飲食 )、生活壓力抗生素的濫用破壞腸道的健康等,都是誘發食物過敏的主因。過敏症的根治,當然是糾正身體的免疫功能,但著實需時。自行不靠任何化學藥物或天然療劑,學習自行掌握病情的方法,是認清過敏食物,然後採取輪迴交替飲食物,避免致敏食物持續地誘發炎症。讓身體重建平衡,再慢慢地酌量服食有關食物。

怎樣找尋你自己的過敏食物?本來是有些困難的。急性過敏反應,通常是進食有關食物兩、三小時內發,你會知道剛才那餐有問題。那是跟免疫蛋白E (IgE)有關的。一般西醫做的傳統皮膚測試,在手臂上刺孔,就是這種。

近年研究發現,不少慢性、長期的疾病的,或是模糊的不適,如頭痛、疲累、濕疹、哮喘、尿道炎、中耳炎、失眠,往往跟過敏有關,而難以讓人發現的原因,是通常在攝取有關食物的數小時至數天後,才出現反應,且持數天至數星期。要戒,要徹實戒掉兩數星期,才會發現,自己追蹤不易,跟免疫蛋白G (IgG)有關。

現在要檢測容易得多了,拿兩滴血,不用滿臂針孔受罪,交有關化驗室,可輕易找出,常見96種食物中,有多少是有過敏的。

防止過敏最好的方法是做好腸道保養 

 一、找出過敏食物避免食用。

二、均衡的攝取食物,保持飲食的多樣性。

三、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促進毒素快速排除。

四、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促進益菌生長且排便順暢。

五、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

六、少食加工食品,避免誘發過敏原。

七、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八、適度補充營養品,有助增強免疫力。

 
至於治療方法:

可以給予消化酵素益生菌做腸道的修復,服用抗氧化劑營養性脂肪酸消除發炎反應,並添加一些鹼化血液的補充品。此時應給予液態易吸收之等張保健產品,避免再增加胃腸道負擔。          

治療過敏 :可補充益菌與Omega3脂肪酸
 
更新日期:2008/08/12 19:13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二日電)暑假期間,不論中西醫門診,治療過敏疾病的兒童也不少,除了中藥的三伏貼、西藥的抗消炎藥物,醫師也建議食療,補充益菌,以及魚油、亞麻仁油等Omega3脂肪酸,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黃立心今天表示,最常見的過敏症狀包含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以及蕁麻疹等,以往父母親總以為過敏症狀好發於秋冬、冬末春初的換季時節;然而,炎炎夏日,室內外明顯的溫差就很容易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黃立心解釋,溫差達攝氏七度、溼度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環境,過敏症狀發作機率上升,因為這樣的氣候條件也符合台灣最重要的過敏原—塵 (蟲滿)的生長條件。再加上都會地區嚴重的空氣污染,導致過敏症狀全年皆有機會發作的現象,有此困擾的民眾更應多加注意。

黃立心建議,有過敏病史的家庭,可以趁早開始調整新生兒的過敏體質,找出過敏原並予以避免,從日常生活飲食著手改善居住環境、養成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並調整日常作息與均衡飲食,另可搭配攝取益菌、魚油等食品。

本身是異位性皮膚炎患的衛生署立金門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文斌,曾花了大錢吃了一堆保健食品,最後是靠著補充Omega3讓異位性皮膚炎獲得控制。

他指出,許多研究顯示,補充某些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節體內的發炎反應,其中,Omega3是最容易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魚油、亞麻仁油、紫酥油、胡麻油中,尤其吃素的人,一天十五C.C.亞麻仁油可當成沙拉沾醬額外補充。

小王3歲兒子的眼睛,最近常常紅紅的會癢,陳太太的7歲兒子,最近早上起床老打噴嚏,醫生說過敏兒,要少碰蛋及牛奶,那如果換成羊奶呢??.............

對牛乳過敏,不表示不會對羊奶過敏

調查發現,約二成六的孩童對牛奶過敏,如果孩子喝牛奶後,常有皮膚發紅、發癢或拉肚子、鼻塞等症狀,可能是對牛奶過敏。許多人以為喝牛奶拉肚子是因乳糖不耐症,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澄清,這也可能是對牛 奶蛋白過敏,常見症狀除了腹瀉、血便,還有冒出蕁麻疹,皮膚又紅又癢,過敏症狀也可能發生在呼吸道,造成鼻塞、咳痰。

他提醒,「對牛乳過敏的人,不表示不會對羊奶過敏。」曾有研究針對100個過敏症狀的孩童,進行皮膚切片、血清檢驗,檢查是否對牛奶、羊奶過敏,結果發現,22個對牛奶過敏的孩童,有10個對羊奶過敏。顯示對牛乳過敏的孩童,有近一成對羊奶過敏。

若未斷奶的孩童經診斷為乳蛋白過敏,可改喝特殊配方的治療奶粉,經數月治療後,增加口服耐受性,當腸胃機能改善後,就能喝一般奶粉。

到底有沒有食物能減低過敏反應?為了找到答案,許多家長到處求取偏方,拿孩子當實驗品。徐世達指出,目前經醫學實驗證實,能有效減低過敏反應現象的食物有Omega-3脂肪酸益生菌等。

至於想降低過敏反應  要攝取多少Omega-3?

澳洲西敏兒童醫院曾對526名具有過敏家族史的兒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存在深海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能有效緩解過敏反應,如咳嗽、打噴嚏及皮膚紅腫現象,雖不能改變過敏體質,卻能降低過敏反應的發生。這項研究發表在2004年10月號的臨床免疫及過敏醫學雜誌(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我們平日攝取的肉類、蔬菜,及烹調食物的植物性炒菜油,像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所含的多是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有少數海藻、亞麻籽、核桃及深海魚,如鮭魚、鮪魚等,含有較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對來說,一般飲食中攝取的Omega-6脂肪酸遠多於Omega-3脂肪酸,然而,過多的Omega-6脂肪酸,會抵銷Omega-3脂肪酸對人體的助益,提高人體製造發炎內生因子的濃度,和過敏、發炎反應,而Omega-3脂肪酸正好能抵銷此作用。

雖說亞麻籽油同樣含有Omega-3脂肪酸ALA,不過,ALA須在體內轉化為DHA和EPA,才能被人體利用,而深海魚油中所含的Omega-3脂肪酸正是DHA及EPA,能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

而攝取多少Omega-3脂肪酸才足夠?徐世達教大家換算,體重每1公斤需約40毫克的Omega-3脂肪酸,而每160毫克的Omega-3脂肪酸是5CC的魚油,每天要攝取足夠的量,須吃下很多魚,因此,直接服用魚油可能是較有效率的方法。

分次補充乳酸菌比一次大量攝取更有效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研究所所長黃惠宇舉研究說明,愈都市化、飲食西式化的地區,幼兒腸道中厭氧菌的菌數愈多,過敏比例愈高;相反的,幼兒糞便中乳酸菌菌數愈多的地區,過敏比例也愈低,證明腸胃中菌叢的改變,會影響免疫反應。而這些腸胃中正常或原生菌叢,統稱為「益生菌」。

益生菌大部分為乳酸菌,如乳酸桿菌或比菲德氏菌,事實上,人體可自行產生益生菌,只要多吃蔬果,就能打造適合益生菌生存的環境。

若想額外補充乳酸菌,目前市面上熟知的乳酸菌產品,多是優酪乳,由於乳酸菌吃進體內,存活時間不超過24小時,因此,天天適量補充,比一次攝取大量乳酸菌,更有效果。

至於很多父母想花大錢買一些健康食品,希望減低過敏反應,徐世達認為,未經醫學證實的健康食品,即使過敏兒吃下後不會有過敏反應,也不表示能降低過敏的發生。站在醫生立場,仍希望家有過敏兒的父母,最好帶過敏兒到醫院做食物激發試驗,不要拿孩子的身體做實驗比較好。【大家健康雜誌2007年3月號】

魚油、OPC, 在營養補充上可以有抒緩過敏症狀。如果小朋友不方便吞魚油,可以先把魚油剪開再使用......

罕見 一男童對魚嚴重過敏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目前台灣約有二百萬的過敏兒,其中多數是因為塵螨過敏,有少數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嚴重者會導致休克,有些人嚴重到使用沾到過敏源餐具都會發病,甚至聞到油煙都會過敏,醫師表示這類患者需禁止過敏食物的攝取,多補充益生菌、魚油等有助改善過敏體質的食物。

一名男童家住澎湖,家中販售漁貨,餐桌上總少不了各式魚類,但是從二歲開始,男童用餐時間總會出現皮膚發癢、呼吸急促的症狀,還伴隨咳嗽、喘鳴和呼吸困難,過了一、兩年後,男童常在用餐時休克,緊急送醫,發現男童對魚過敏,賣魚家庭出現一個對魚過敏的小孩,家人原本不相信,但小孩一吃魚就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連媽媽用夾過魚的筷子夾菜給男童吃都會誘發過敏,家中在炸魚的時候,男童一聞到油煙,過敏症狀馬上出現。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指出,台灣人的過敏九成是塵?引起,五成是蟑螂惹禍,另外是貓狗等有毛動物與空氣污染,食物過敏則少見,一般對牛奶、蛋、麥等食物的過敏,平均會隨著年齡長大而消失,但對於貝殼海鮮、魚類、花生、堅果等有嚴重立即型過敏反應者,通常一生都會對這類食物過敏。

醫師也指出,要確認是否對食物過敏須有四個步驟,一是詳細完整的過敏病史,二是食物過敏性皮膚試驗,三為血清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抗體檢查,以及食物食用激發試驗。

輕忽氣喘  當心肺部無法呼吸

 【本報台北訊】全台灣有近兩百多萬過敏兒,包括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其中又以氣喘最受重視,且百分之九十與遺傳過敏有關,將近一半國小學童有過敏性鼻炎,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與台北市衛生局在五月六日「世界氣喘日」前夕,呼籲從懷孕期間開始,配合食物免疫學全方位預防過敏。

據統計,台灣約有五十萬三千人罹患「嚴重氣喘」,六十五歲以上患者占所有年齡層的盛行率最高,不過,按時服藥的患者卻只有二成六,馬偕醫院醫師、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分析,主因是許多患者患有氣喘,可能因病況輕微,會輕忽、不知情,不加以治療,或治療後,見病況好轉,便擅自停藥,認為已痊癒。

徐世達強調,這是不正確的觀念,他指出,患者沒有找到過敏源、適當用藥控制,將導致氣喘發炎反應累積、越來越嚴重,最後造成氣道變形、肺部纖維化,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炎,甚至必須依靠氧氣筒才能呼吸。

氣喘衛教學會二○○三年調查,大台北地區國小學童氣喘盛行率已升到百分之十六,且每兩人就有一人鼻子過敏。徐世達表示,一般人早晨起床會連續打噴嚏,如情況一周內未好轉,可能就是慢性鼻炎。

他指出,坊間有許多針對過敏的健康食品,包括昂貴的蜂膠、靈芝等,但均衡飲食與運動才是最重要預防良方,特別是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益生菌與維他A、C、D、E等對改善過敏體質有幫助。

有鑑於百分之九十的過敏屬於遺傳性,衛生單位與醫界提出從懷孕時期預防與控制,來避免產下具遺傳性過敏體質的寶寶。婦女從懷孕四個月開始,就應避免接觸過敏原。過敏源方面最主要為床鋪、環境中的塵←,其次包括蟑螂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貓狗等寵物毛髮,防止遺傳體質致敏化。

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的水解配方蛋白奶粉、益生菌與魚油,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出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另外,嬰兒出生後六到九個月的體質,最容易產生過敏臨床徵兆,此時是防止已致敏化的體質產生臨床症狀的關鍵期。

過敏原是誘發氣喘的原因,徐世達說呼籲,只要及早找出並避免過敏源,且適時使用藥物、遵守療程,減少過敏發炎反應,氣喘問題還是有根治痊癒的機會,特別是十八歲以下痊癒機會更大。

小孩鼻子病、皮膚病  可能是過敏作祟

更新日期: 2008/09/02 14:15 【中時健康 周欣欣/台北報導】

家有小寶貝的父母注意了,孩子的鼻子病、皮膚病,很可能是過敏性疾病作怪!從中醫觀點來看,想要改善過敏症狀,得從飲食下手。
 

小孩生病  大人沒耐性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鼻子病、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原本都是不應該發生在小孩子的年齡,但現在卻有很多人得到這些毛病;當小孩經常感冒發燒、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時,照理說應該讓他休息、抵抗病毒,給他一段自體免疫的時間,可惜現在的大人往往不耐煩,沒耐心管理小孩的生病時間,只希望立即見效、「馬上」好,於是吃了大量的抗生素,且越厲害的抗生素、用越多。

一旦使用大量抗生素,腸胃中的益菌和酵素系統受到破壞,身體中產生的營養、分解、熱量調解就越來越差,人體免疫系統大打折扣,身體的生態受到破壞,體內免疫系統因酵素和益菌減少、降低,對外面的溫度變化更敏感,也更容易感染傳染病。

鼻子病要好  冰要吃少

中醫師多半主張不要吃冰、喝冰水,李深浦強調,冰涼飲料確實對小孩很不好。現在的兒童都是集體生活,大家一起上學,越來越多交叉感染的機會;當人體內的氣不順,鼻子病就越來越猖獗。根據李深浦多年觀察,到目前為止,小孩得鼻子病,只要感冒時大人有點耐心,運用中藥可改善體質並治療感冒。

「雖然第一次來看病的小孩,發燒、喉嚨痛痊癒的時間沒有吃抗生素那麼快,可是一旦治好後,扁桃腺發炎就不會那麼頻繁,氣色也會逐漸好轉,對一直感冒重複發作的抵抗力亦逐漸好轉。」李深浦說。

寒性食物減量食用

「小孩過敏性疾病一定要注意飲食,不要喝冰涼的,溫度不要亂,因為腸胃機能很重要。」中醫認為大腸是產生熱量的來源鼻子的疾病一定要顧好大腸的元氣。「 大腸的元氣需要多吃纖維而非只注重營養。太寒性的食物要少吃,更要適當帶小孩子活動、運動,不可整天待在冷氣室中而完全沒有活動時間。」

哪些食物是寒性食物?包括西瓜、水梨、竹筍、大白菜、蘿蔔、絲瓜、冬瓜等都是寒性食物,中醫認為應減量攝取,「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減量。」

李深浦強調,鼻子病和異位性皮膚病都屬於肺和大腸經的問題,治療有異曲同工之效。當發現有這樣的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根本治療,「鼻子治好了,皮膚也好了;一邊沒治好,另一邊也不會好,兩者是互通的。」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2421 

抗過敏的飲食撇步

更新日期: 2008/10/21 10:05 uho編輯部

臺北市兒童過敏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學童全方位健康,特別延續去(96)年臺北市國小ㄧ年級學童氣喘病最新盛行率調查及分析研究資料,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7年8月針對臺北市國小ㄧ年級(7-8歲)共計142所國小25,094位學童進行潛在性的食物過敏原全面檢測。

調查發現,臺北市最常見的過敏原依次序為:塵蟎,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第1名,佔90.79%,第2名佔83.08% 則是螃蟹的關係,第3名佔28.96% 則是狗皮毛,其次為蛋白(24.23%),牛奶(22.45%),蝦(21.40%)、美國蟑螂(16.71%),德國蟑螂(15.48%)是最明顯的影響,而其中IgE抗體誘發的食物過敏原敏感學童高達21%~24%。

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個案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所以居家作好防蟎措施及少養貓、狗等動物,可有效減少家中塵蟎與動物皮毛過敏原的濃度,就可大幅減少病人過敏氣喘的發作機會。

食物過敏 也會致異位性皮膚炎 

更新日期: 2010/01/01 00:4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居家預防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顏聰明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過敏疾病,居家護理要多管齊下,才易得到效果。包括應去除環境中的過敏原,像是本身體質對塵蹣或蟑螂等過敏,在居家環境中,應儘可能清除或避開這些過敏原;洗澡水溫也不宜過高,以免因為太熱的水會使肌膚表面保護性的脂質流失,使皮膚變得乾燥而更容易發癢。

中醫師顏聰明表示,也有些患者是對於某些食物為其過敏原,如花生、蛋白、海鮮、芒果、荔枝、龍眼、芋頭等,應注意避開個人過敏原。

而居家生活中,洗澡最好一天洗一次即可。也應避免超過15分鐘,沐浴用品避免使用藥皂、含刺激性成分的香精,水溫不可太高,最高不可超過40度,以免因為太熱的水會使肌膚表面保護性的脂質流失,使皮膚變得乾燥而更容易發癢。

洗澡時,也應避免用刷子或毛巾用力刷洗。此外,洗完澡後,在身體處微濕狀態時,可立刻塗抹上具有滋潤效果的乳液保養,效果也較佳。原則上只要是中性無刺激成份的乳液皆可。

此外,醫師表示,衣物選擇上,最好選擇柔軟、舒適,避免太緊的衣服,布料應避免毛料可選擇偏棉質布料。異味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且感染後也會加重病情,造成惡性循環,因此一旦產生傷口,應小心處理,問題嚴重者應儘快就醫。

食物過敏也是引發氣喘的禍首之一

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食物亦為會造成過敏學童誘發過敏發作的各種過敏原中的一種不可忽略的成份,過敏學童對食物的過敏反應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且可能波及到全身各部位,例如:在呼吸系統,食物過敏可以引起氣喘、鼻子及眼睛過敏;如波及腸胃道,則可能會產生腹瀉、噁心、嘔吐、腹痛和絞痛等症狀;當其發生在皮膚時,則會產生癢感、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甚至造成血管神經性水腫,而在罕見的情況下,有些學童甚至會產生休克。

【抗食物過敏五個小撇步】

一、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

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二、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會誘發氣喘,有氣喘疾病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三、只吃新鮮的海鮮

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

四、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

五、多吃蔬果

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均衡而完整的飲食選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平時若缺乏維他命、飲食不平衡、常吃速食而變的身體衰弱疲憊時,就有可能受到感染。由於感冒和感染是造成氣喘發作的重要媒介,因此,不均衡的飲食,可能直接造成氣喘嚴重發作。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127

* 過敏,原來可以根治!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4574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