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5 23:52:39瀏覽3288|回應0|推薦1 | |
台南登革熱嚴峻超乎想像,位居北區疫區,家裡上星期已噴過藥,朋友、長輩也都有人中鏢。典型的登革熱症狀是:發高燒、畏寒、頭痛、四肢痠痛、骨關節痠痛、肌肉痛、背痛、後眼窩痛、畏光、虛弱及全身倦怠,南部這次流行的是第II型登革熱,會造成血小板下降、肝功能異常及腸胃道等症狀。
登革熱為發病率高的疾病,特別是此波病症之臨床表徵變異性很大,可以從無症狀或像感冒一樣、發燒或伴隨著畏寒、四肢酸痛、肌肉痛、後眼窩痛及全身倦怠等症狀,會造成血小板下降以及腹痛、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腸胃道問題。 無庸置疑地,治療登革熱現今只剩對中醫還有些寄望,但聽了幾位中醫師談治療登革熱個案報告後,不禁要擔憂起來,如果中醫無法擺脫傳統治病的思考模式,沒有好好瞭解登革熱的致病機轉與病程變化,只沾沾自喜退燒的功力,那麼看不到病程進展將是最殘酷及可怕的。健保給付制度讓中醫只能處方科中,慢慢失去了開方能力,亂槍打鳥的處方內容說明了思辨能力的退化。
登革熱不像普通感冒是從黏膜進入,ㄧ旦被登革熱病媒蚊叮咬馬上進入病毒血症,這時如果還在辨証論治:發燒惡寒、衛分氣分---,給的藥將永遠跟不上病程變化,這是很危險的。
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蘇守毅表示,登革熱是古老的疾病,以前稱為「天狗熱」,古人只知道登革熱會傳染,並不知登革熱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將登革熱歸屬瘟疫類的疾病。瘟疫屬於中醫溫病的範疇,所謂的溫病是指由外感溫熱病邪引起的疾病,一般多發病急驟,初期即有明顯熱象偏重,且容易化躁傷陰,並具有季節性和不同程度的傳染性疾病。儘管這些疾病發病季節不盡相同,病因各異,但它們發展過程中都出現「溫熱」的病理及臨床表現,所以統稱為「溫病」或「溫熱病」。 蘇守毅指出,中醫認為溫病發病的過程會經過衛氣營血4個階段,由外而內,越見嚴重,登革熱是由蚊蟲咬傷破皮而入,常被認為病邪直入營血,所以一發病就非常嚴重。登革熱是屬於熱毒引起的疾病,常見身大熱、頭痛嚴重、目昏口乾、骨節煩疼、或吐或瀉、易流鼻血、皮膚發疹等症狀。 過去治療登革熱常使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或清瘟敗毒散做為治療,目前治療登革熱仍是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但藥物治療有效,會拖延些許時日。加入針灸治療應用,使用的穴位包括百會、上星、通天、印堂、肩腧、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等,加速病況的改善。市立醫院臨床治療從9月10日至9月30日止,共治療24例登革熱病患,計有20例成功治癒(4例無持續治療),包含其中2例重症。
中藥補血 助恢復體力
至於因登革熱伴隨著的其他症狀:如腸胃道、疼痛、身體衰弱等,各自對症下藥,有些隨著病情的緩解自然就好了。至於身虛體弱者,如年紀大的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其抵抗力較差,則需以黨參、黃耆、麥冬等補氣藥物配合病患體質調理,以降低病情惡化,等急性期過後,再以益氣養陰藥物來調養,來恢復病患元氣。
透過治療經驗發現,患者服用中藥後,發燒日數可縮短為一至二天,舒緩頭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以及倦怠等不適症狀,以及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等腸胃道症狀,對於部分血小板偏低的患者,中藥亦可透過促進食慾、增加營養及補血止血藥物提升血小板及降低出血機會,進而有效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出院後則以補養藥物恢復體力,順利恢復健康。
由中醫治療登革熱病患的初步經驗來看,發現因為中醫能在不同的階段並給予相應的藥物對症治療,協助維持患者生理機能,讓各個器官功能正常運作,解除患者發病後的不適症狀以及縮短病程,提早恢復健康。臨床上的確可以藉由中醫輔助治療來加強治療登革熱的成效。
君 抗病毒:清熱解毒劑
臣 去充血防出血處理酸中毒退燒: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子、PPAR活化劑、石膏 佐 處理胰島抗性防免疫風暴、防血液血管發炎安定血管內皮網狀細胞、血漿蛋白:PPAR活化劑、牡丹皮
使 處理肝膽透支發炎,去除酸中毒代謝廢物,腸胃䏏膽充血發炎,養陰修復:綜合維他命、葉酸、黃芩、山梔子、朝鮮薊,石膏,黃連鬱金,生地、麥冬
登革熱時治
@剛被叮咬:清熱解毒抗病毒藥加去充血防出血退燒藥
截斷病毒複製,病程可及早結束。
@潛伏期過去開始發燒:清熱解毒劑、去充血防出血退燒藥外加涼血藥
@新陳代謝紊亂廢物多:石膏、PPAR活化劑
@肝臟透支發炎:綜合維他命、葉酸、黃芩、山梔子、朝鮮薊、郁金、牛樟芝
@腸胃充血、食慾不振:黃芩、黃連、郁金 @去餘熱、體虛益氣補血養陰:補血養陰劑
竹葉石膏湯、甘露飲、生脈飲 @衄血:清營湯加減
ㄧ場病毒與人的戰爭結束後,患者通常需要調養,有些舊疾更可能被帶出,要趁機治癒,如此,登革熱病後將是轉機也是重生!
預告明年的瘟疫將更複雜嚴苛,人與病毒的戰爭才剛開始,大家加油!
* 登革熱 * 登革熱的中醫治療 * 中醫分期論治登革熱 * 登革熱緩解期併發症之中醫治療病例報告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