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蒿的傳統應用與青蒿素的現代研究
2014/10/14 19:29:35瀏覽991|回應0|推薦0

來源:INTERNET 作者:張曉艷 王新華 2005-7-7

【摘要】  青蒿素是從青蒿中提取的含倍半萜內酯類的新一代抗瘧藥,除廣泛運用於現場抗瘧治療外,現代實驗與臨床研究還揭示其有抗腫瘤、紅斑狼瘡、其它寄生蟲病、抗內毒素和治療皮膚病等作用。青蒿素的這些現代研究與應用都可以從青蒿的傳統應用的歷史記載和臨床經驗中找到根據。進一步發掘和研究青蒿古今的傳統應用,對於拓寬青蒿及青蒿素研究的思路有重要意義。
      
青蒿,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aua L.的乾燥地上部分,具有特殊香氣。本藥物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書中將其列為下品,謂其「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蚤,留熱在骨節間,明目 〔1〕 」。青蒿素是從青蒿中提取的含倍半萜內酯類的新一代抗瘧藥,其自問世以來即以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瘧活性得到世界公認,並廣泛運用於現場瘧疾的治療。根據歷代醫家對青蒿臨床運用的記載,隨著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的不斷深入,現代研究揭示青蒿素還有抗腫瘤、紅斑狼瘡、其它寄生蟲病、抗內毒素和治療皮膚病等作用。本文探討青蒿的古今傳統應用與青蒿素現代研究方向之間的承先啟後關係。

1 治療瘧疾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自古以來其一直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我國早在《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從用常山、蜀漆等治療瘧疾開始,歷代醫家在臨床治療實踐中逐漸認識到了青蒿的抗瘧作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最早有用青蒿治療瘧疾的記載:「以青蒿一握,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以治寒熱諸瘧」。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則明確指出青蒿可治「瘧疾寒熱」。宋代《聖濟總錄》有用「青蒿湯」、元代《丹溪心法》有「截瘧青蒿丸」、明《普濟方》有「青蒿散」、「祛瘧神應丸」等,皆以青蒿復方配伍治療瘧疾 〔2〕 。歷代醫家的治療經驗為現代青蒿素的抗瘧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依據,而直接引致了上世紀70年代青蒿素抗瘧這一重大發明,這是中國科學家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臨床研究證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對腦型瘧和抗氯喹惡性瘧的療傚尤為顯著,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其24h清除原蟲達95%以上,現場使用7天療程的青蒿素衍生物治癒率達95%以上,且對惡性瘧配子體有抑製作用。現已開發出多種衍生物及各種不同的劑型。由於多重抗藥性瘧疾在全球蔓延,而青蒿素類藥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等其它抗瘧藥所不可替代的優勢,現已廣泛應用於各瘧疾流行區,成為抗瘧治療的一線藥物。但是同時由於青蒿素類藥半衰期短,WHO和專家們主張將青蒿素與其它抗瘧藥聯合使用,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2 治療發熱性疾病
    
青蒿作為傳統的清熱藥,歷代醫家對其退熱作用甚為推崇。如《本草新編》雲其「退暑熱。」《醫林纂要》稱其可「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圖經本草》:「青蒿,治骨蒸潮熱,古方多單用之。」《藥性賦歌括白話解》中講得較為全面「青蒿,用治溫病後期夜熱早涼,熱退無汗之癥,或陰虛發熱,如骨蒸潮熱,日晡潮熱,或原因不明的持續低熱,配合辨證用藥,常收意外之效。 〔3〕 」如用於治療伏邪傷陰,邪留陰分的青蒿鱉甲湯;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的清骨散;邪伏少陽、肝經濕熱的蒿芩清膽湯等方劑,就是以青蒿為主藥治療各種發熱性疾病的常用方劑。
   
現代醫學認為,在發熱性疾病中,除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引起外,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等也占一大部分。發熱是這些疾病的常見癥狀,一般熱勢不高,但反覆發作。臨床除對癥及使用激素治療外,目前尚未有較好的治療方法。運用青蒿治療各種發熱性疾病取得了一定進展。
   
2.1癌性發熱 癌性發熱是中晚期癌癥患者常見的癥狀。祖國醫學認為其多因久病耗傷氣陰,以致氣陰兩虛,使機體陰陽失調而致的虛熱。臨床治療多以養陰清熱為大法。以青蒿為主藥的青蒿鱉甲湯具養陰清熱之功效,方中青蒿養陰清熱透絡可引邪外出。邊榮華運用此方辨證治療癌性發熱19例,總有效率達75%,且作用持久,無毒副作用 〔4〕 。Woerdenbag H.J等實驗證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對艾氏腹水癌細胞顯示較強的細胞毒活性 〔5〕 。楊小平等用青蒿酯鈉進行體內抗腫瘤實驗亦證明其對人HeLa人宮頸癌細胞和人SUNE-1、CNE-1均有體外殺傷作用 〔6〕 。陳征途等用青蒿素介導肝癌細胞株HepG2的凋亡,結果可使HepG2細胞破壞率達51.67%,細胞凋亡率為19.19% 〔7〕 。Posner GH等新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C-10-carba trioxane dimmer3)對人腫瘤細胞生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而不具有細胞毒作用 〔8〕 。學者們認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望成為簡便、有效且經濟的抗腫瘤藥。
   
2.2 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的發熱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發熱是其主要癥狀之一,其辨證多以陰虛為主。莊國康等於上世紀80年代初報道了運用青蒿治療盤形紅斑狼瘡 〔9〕 。由此,不少學者對青蒿素與免疫功能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些學者認為其有免疫抑製作用,有些則認為其可增強免疫功能 〔10〕 。高春芳等認為這可能與給藥劑量密切相關,小劑量時有免疫增強作用,大劑量時有免疫抑製作用,實驗證明,青蒿琥酯作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樣小鼠,其可明顯抑制疾病發展 〔11〕 。余其斌 〔12〕 、鐘嘉熙 〔13〕 分別用青蒿琥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均取得一定療效。
   
2.3 抗內毒素 內毒素是引起人體發熱的主要致熱原,主要由病毒或細菌入侵引起的內毒素血癥引起。《重慶堂隨筆》云「青蒿,專解濕熱,而氣芳香,故為濕溫病要藥。」青蒿作為治療各種溫熱性疾病的傳統藥物能否用現代醫學相關理論來解釋,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譚餘慶 〔14〕 、劉雲海 〔15〕 等通過相關動物實驗表明,青蒿能降低內毒素小鼠的死亡率,延長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同時對肝、肺組織形態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王巨存 〔16〕 等的實驗表明青蒿對內毒素血癥小鼠血清NO濃度升高有明顯抑製作用,對於防治由內毒素血癥引起的多器官功能綜合征、多臟器衰竭具有一定意義。
   
2.4 治療血吸蟲病 上世紀80年代初發現青蒿素具有抗血吸蟲作用 〔17〕 。此後,我國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證實青蒿素及其各種衍生物都具有抗血吸蟲的作用,其主要是通過殺滅宿主體內的童蟲而起作用。較之吡喹酮,青蒿素類藥具有可靠、穩定、方便及副作用少等特點 〔18〕 。近幾年在各地抗洪區的實驗也證實了青蒿素類藥的抗血吸蟲作用。如胡水銀等 〔19〕 用青蒿琥酯預防性治療接觸疫水的人群感染血吸蟲的效果,共17031人,用藥後全組無急性血吸蟲病發生。認為其用於預防和治療血吸蟲病,具有高效、安全及方便等優點。張紹基等 〔20〕 分別在江西、安徽和湖北血吸蟲病流行區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患者,結果顯示,青蒿琥酯的副作用輕且治療效果顯著。

3 治療皮膚病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青蒿「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蚤」。唐《食療本草》稱「青蒿......燒灰淋汁,各石灰煎,治惡瘡瘢靨。」現代實驗研究表明青蒿水煎液對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青蒿揮發油在0.25%濃度時,對所有皮膚癬菌有抑菌作用,在1%濃度時,對所有皮膚癬菌有殺菌作用 〔21〕 。徐紅偉等 〔22〕 在臨床用青蒿治療手足癬,療效滿意,認為其對多種致病菌有良好的殺滅抑製作用,且無毒副作用。江海燕 〔23〕 、陳華 〔24〕 用青蒿素及其提取物治療神經性皮炎、濕疹-皮炎及光敏性皮膚病等,亦收到滿意療效。
    
4 展望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中藥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入。中藥青蒿作為傳統清熱藥,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代醫家用其治療包括瘧疾在內的各種發熱性疾病。我國醫學科學家在前人的理論和臨床經驗基礎上進行研究,發明了青蒿素,用於治療各型瘧疾尤其是腦型瘧及重癥瘧疾,並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同時對青蒿素的抗腫瘤、抗紅斑狼瘡、抗內毒素、治療其它寄生蟲病等與發熱相關的疾病和病理方面也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治療這些疾病的具體機制又有待於做進一步的研究。
   
此外,尚有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療創傷、實驗性矽肺、促毛髮生長及抗心律失常等許多方面的報道。2003年在治療非典型肺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中,青蒿作為中藥治療「非典」處方的常用藥,在提高「非典」的療效和降低病死率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青蒿素的這些現代研究與應用都可以從青蒿的傳統應用的歷史記載和臨床經驗中找到根據,進一步發掘和研究青蒿的古今傳統應用,對於拓寬青蒿及青蒿素研究的思路有重要意義,如對青蒿其它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擴大青蒿素的治療應用研究範圍等均有重要啟迪。 

參考文獻:
    
1 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中藥學(上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632-634.

2 屠呦呦.中藥青蒿的正品研究.中藥通訊,1987,12(1):2-5.

3 郭建華.重用青蒿治療頑固性發熱.浙江中醫雜誌,1997,32(12):577-577.

4 邊榮華.青蒿鱉甲湯治療癌癥發熱的臨床觀察.天津中醫,1997,14(5):210-211.

5 Woerdenbag HJ,Moskal TA,Pras N,et al.Cytotoxicity of artemisinin-related endoperoxides to Ehrlich ascites tumor cells.J Nat Prod,1993,56(6):849-853.

6 楊小平,潘啟超,梁永鉅,等.青蒿酯鈉的抗腫瘤作用.癌癥,1997,16(3):186-187.

7 陳征途,黃真炎,吳玲霓,等.青蒿素介導的肝癌細胞凋亡實驗研究.中西醫結合肝病雜誌,2000,10(5):23-25.

8 Posner GH,Paik TH,Sur S,et al.Orally active,antimalarial,anti-cancer,artemisinin-derived trioxane dimmer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ef-ficacy.J Med Chem,2003,46(6):1060-1065.

9 莊國康,鄒銘西,許銑,等.青蒿治療盤形紅斑狼瘡臨床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82,62(6):365-366.

10 周平,高玉祥.青蒿琥酯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蚌埠醫學院學報,1996,21(1):5-7.

11 高春芳,高玉祥.青蒿琥酯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樣小鼠模型的影響.中華皮膚科雜誌,1995,28(1):17-19.

12 余其斌,金慧玲.青蒿琥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30例臨床觀察.蚌埠醫學院學報,1996,21(3):173-174.

13 鐘嘉熙,劉亞敏,劉紅姣,等.青蒿琥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安全性觀察.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0,11(6):336-336.

14 譚餘慶,趙一,林啟雲,等.青蒿提取物抗內毒素實驗研究.中國中藥雜誌,1999,24(3):166-171.

15 劉雲海,杜光.青蒿素等中藥化學成分抗內毒素研究現狀.醫藥導報,2001,20(8):525-526.

16 王巨存,趙迪.青蒿對內毒素血癥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濃度的影響.中國藥學雜誌,2000,35(7):469-469.

17 陳德基.青蒿素實驗治療動物血吸蟲病的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80,60(7):422-425.

18 沈光金.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血吸蟲作用.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1997,10(2):145-147.

19 胡水銀,劉駿,汪斌,等.青蒿琥酯對防汛人群預防日本血吸蟲感染的效果.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2000,18(2):113-114.

20 張紹基,林丹丹,劉躍民等.青蒿琥酯預防日本血吸蟲病臨床試驗.現代診斷與治療,2000,11(2):68-72.

21 陳明,張傳世.黃花油抗致病性真菌的實驗研究.中華皮膚科雜誌,1988,21(2):75-76.

22 徐紅偉,周光.青蒿治療手足癬.中國民間療法,2002,10(9)62-62.

23 江海燕,鄭蓉,周明輝.青蒿油擦劑治療神經性皮炎的重要驗證:附68例臨床觀察報告.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2,15(2):23-25.

24 陳華,高玉祥.青蒿琥酯治療濕疹-皮炎及光敏性皮膚病臨床觀察.蚌埠醫學院學報,1991,16(4):251-252.    

作者單位:510405  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

引用自:  http://big5.39kf.com/cooperate/qk/zhyiyaojournal/0501/02/2005-07-07-75695.shtml

青蒿鱉甲湯

【來源】
  
《溫病條辨》

【組成】
  
青蒿6克、鱉甲15克、細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養陰透熱。

【方訣】
  
青蒿鱉甲知地丹,熱自陰來仔細看,夜熱早涼無汗出,養陰透熱服之安

【主治】
  
邪熱內伏證,表現為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能食形瘦,舌紅少苔,脈數。肺結核、貧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證屬陰虛火旺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方解】
  
方中鱉甲直入陰分,鹹寒滋陰,以退虛熱,青蒿芳香清熱透毒,引邪外出。二合用,透熱而不傷陰,養陰而不戀邪,共為主。生地甘涼滋陰,知母苦寒滋潤,助鱉甲以退虛熱。丹皮涼血透熱,助青蒿以透洩陰分之伏熱。現代研究證實,本方具有解熱、鎮靜、抗菌、消炎、抑制導化作用、滋養強壯作用。

【臨床應用】
  
臨床可用於治療熱性病後期、小兒夏季熱、肺結核、腎結核、腎盂腎炎等病而有上述病癥者。

【使用注意】
  
1.方中青蒿不耐高溫,煎煮時間不宜太長,或用沸水泡服。2.陰虛欲抽搐者,不宜用本方。
【附註】
  
熱病後期,亞急性或慢性炎症等,見上述癥狀者,肺結核及其他陰虛發熱者,均可隨症應用

【各家論述】
  
《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用小柴胡法而小變之,卻不用小柴胡之葯者,小柴胡原為傷寒立方,瘧緣於暑濕,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變通其藥味,以同在少陽一經,故不能離其法。青蒿鱉甲湯,以青蒿領邪,青蒿較柴胡力軟,且芳香逐穢開絡之功,則較柴胡有獨勝。寒邪傷陽,柴胡湯中之人蔘、甘草、生薑皆護陽者也,胃熱傷陰,故改用鱉甲護陰,鱉甲乃蠕動之物,且能入陰絡搜邪。柴胡湯以脅痛、乾嘔為飲所致,故以姜、半通陽降陰而清飲邪。青蒿鱉甲湯以邪熱傷陰,則用知母,花粉以清熱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陽血分,桑葉清少陽絡中氣分。宗古法而變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熱不同也,此葉氏之讀古書,善用古方,豈他人之死於句下者,所可同日語哉。

【藥理作用】
  
主要有解熱,抗炎,鎮靜,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1.解熱 青蒿鱉甲湯臨床有明顯的解熱作用。青蒿、知母、牡丹皮亦有解熱作用。
  
2.抗炎及對皮質功能的影響 青蒿鱉甲湯能抑制生物體自體免疫和變態反應性炎症,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抑製作用。大鼠服用滋陰降火中藥生地、鱉甲、知母、牡丹皮均能使地塞米松抑制的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防止腎上腺萎縮的作用。
  
3.鎮靜 青蒿鱉甲湯組成藥具有鎮靜、解痙作用,牡丹皮對咖啡因所致的興奮活動也有抑製作用。
  
4. 抗病原微生物 青蒿鱉甲湯組成藥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知母還有較強的抗結核桿菌作用。

 引用自:http://www.theqi.com/cmed/class/class4/fj36.html

清虛熱

虛熱

‧溫病後期,邪熱不甚,陰液已傷
‧肝腎陰虛,虛熱內生

我們的教材,清虛熱有青蒿鱉甲湯,清骨湯,當歸六黃湯。一類方就一張,青蒿鱉甲湯作為代表。其他兩個都是三類方。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湯既可以用於溫病後期,溫病在後期,邪熱不重了。到後期,傷陰為主了。熱病後期,陰液已傷了。它暮熱早涼,熱退無汗,又這種特殊的一個熱型。但這是作為溫病常用的,這個熱仍然是實熱。

所謂的虛熱,是指的熱的程度,熱到後期,強弩之末,相對於溫並在早期,中期,熱勢盛,那個實熱來講它虛,所以從《溫病條辨》原書用的這個熱,虛實的界定上,仍然是個實熱。這是第一個。在討論到虛熱當中,特別青蒿鱉甲湯針對的虛熱,學生一開始就是,究竟這是實熱還是陰虛發熱,容易弄不清楚。這方能不能用於陰虛發熱呢?可以用。內傷雜病中的陰虛發熱也可以用。它養陰透熱。所以用青蒿鱉甲湯來作代表。

主治溫病後期,邪伏陰分,陰液已傷

證見暮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溫病條辨》少這樣描述,溫病後期,邪伏陰分,暮熱早涼,熱退無汗。溫病後期,邪伏陰分,說明陰液已傷,時間較常,或者說程度較重,這時的特點,一個邪在陰分,第二個特點,陰傷。《溫病條辨》描述的症狀,暮熱早涼,進入晚上發熱,早上熱退,但熱退又沒有出汗。它的意思反應了邪伏陰分。因為人體的陽氣白天出表,晚上入裡,白天在陽分,晚上在陰分,邪熱,既然溫熱病邪,這個邪熱還是實熱,不是陰虛的發熱。邪熱本身伏在陰分,到後期了,到入暮,暮熱,到晚上,陽氣回到陰分,陽入於陰,兩陽相爭,伏在陰分的邪熱,和人體的陽氣回歸陰分,在陰分兩陽相爭,發熱。所以有暮熱的特點。「陽入於陰為之寐,陽出於陰則寤」。所以晚上睡覺了,眼睛一閉,陽氣入裡,這時候溫熱病邪在後期,邪伏在陰分,兩陽相爭,發熱。到早上,陽氣出於表,陽氣到陽分,那和邪伏陰分的邪脫離接觸,這樣不發熱的。並不是熱退是隨著作汗。正氣鼓舞出汗,可以使得熱隨汗出,隨著汗退。說明病邪伏陰分,是邪沒又透出來。說明陰分還有邪。這八個字,兩句話,簡要的反應了溫病後期,邪伏陰分的特點。

陰液損傷是溫病後期的特點,所以舌紅苔少,脈細數。

功用養陰透邪

方解
君 鱉甲 滋陰清熱(清邪伏陰分之熱)
    青蒿 清熱透散
臣 生地 滋陰清熱
    知母 滋陰清熱
佐 丹皮 辛散透熱(血中之熱,虛熱)活血散瘀

這透熱是說你邪伏陰分,只能向外透。透,也包括清解。鱉甲、青蒿這兩個藥配伍,有個分工合作的道理,邪在陰分傷陰,鱉甲有滋陰退熱作用,有的說鱉甲擅長通絡,能夠透熱,實際上主要是滋陰清熱。鱉甲主要作用於陰分。這種邪伏陰分,這是實邪到溫病後期強弩之末,邪並不重了,但是在陰分了。鱉甲可以滋陰清熱。但有很多陰虛而又內熱,它也可以滋陰,清陰分的虛熱。所以鱉甲是常用的。包括像清骨散、秦艽鱉甲散這些裡頭都是用它滋陰。

青蒿帶有芳香特點,可以透散,青蒿嚴格講,偏於有辛散,苦寒的特點。能夠清熱,又帶有芳香透洩的作用。青蒿自身清熱作用主要是氣分,但有透熱這特點。陰分伏熱要往外透,青蒿透熱挺好,和鱉甲同用,吳鞠通說它能入陰分透熱。「青蒿不能獨入陰分」因為它是陽分藥。「有鱉甲領之入也」。那就是鱉甲青蒿同用的話,可以既能滋陰,又透出陰分之熱。鱉甲、青蒿配伍有這個關係。「鱉甲不能獨入陽分,有青蒿領之出也」。這也是吳鞠通講的。我體會這兩句話呢,有它自己特定的意思。寫的像對聯,有些不太理解,本來邪伏陰分,鱉甲在陰分算了,它到陽分來幹什麼?實際上,這兩句話有個意思,一個相互分工合作,這是相輔相成。鱉甲、青蒿合用,主要目的從陽分透熱達外,但鱉甲擅長走陰分,說它不能出陽分,是認為在陽分有熱的話,鱉甲比較滋膩,和青蒿同用,就滋而不膩了。既揚長又避短,這個意思。所以這兩者又有一個相反相成。鱉甲領青蒿入裡,透陰分之熱,鱉甲、青蒿合用,鱉甲就滋而不膩。吳鞠通這話說的是絕對的,古人寫東西,文字上喜歡寫得像對聯一樣,很好聽。此方有先入後出之妙,實際上是寫了兩者,相輔相成、相反相成。分工合作,又能制約的關係。

這是在理解青蒿鱉甲湯裡邊,方義分析當中,吳鞠通那兩句話的意思。我自己理解的一個體會。

生地和知母,能夠滋陰清熱,生地養陰清熱,知母一般說它比較滋潤。都是能夠補充溫病後期的傷陰,陰不足,來養陰滋陰,同時清熱。

丹皮,能透熱,丹皮辛散,它偏寒涼,能夠清熱,丹皮既能透散血中之熱,也能透虛熱。透虛熱,方經常也用。涼血熱也常用。而且這裡是全方偏涼,他這種活血散瘀作用,使陰分滋陰養血退熱同時,整個方滋而不膩,有這個特點。

青蒿鱉甲湯裡,歷來常用的退虛熱的藥,透熱的藥不少。鱉甲、知母、丹皮這類,都常用來退虛熱,青蒿對虛熱能夠透熱達外,用的透熱的特點。所以不但用於溫病後期,邪伏陰分這種虛熱,而且青蒿鱉甲湯對於陰虛引起的發熱,也可以運用。所以運用當中加地骨皮、銀柴胡這類結合起來,也就成為了一個常用的退虛熱方。

像青蒿、鱉甲這類的結構,既清又透,在其他清虛熱方里經常也有。

青蒿鱉甲湯不但可以用於溫病後期,邪伏陰分的暮熱早涼,熱退無汗,這種虛熱,也可用於陰虛發熱。一般用青蒿鱉甲湯,病程都比較長,而且服用時間長,最好還是加一點理氣化濕的,使它能夠服用較長不礙脾胃。

配伍特點滋清兼備,標本兼顧。清中有透,養陰不戀邪,祛邪不傷正。

鱉甲比較滋膩,配青蒿以後,滋而不膩了。這方里的清虛熱藥,結合養陰祛邪不傷正。

運用辨證要點
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隨證加減
‧暮熱早涼,汗解渴飲,去生地,加天花粉
‧兼肺陰虛(反應出陰虛咳嗽),加沙參、麥冬
‧小兒夏季熱,加白薇,荷梗
因為溫熱病邪深伏在陰分,也有可能陽分還有餘邪,其表現主要是口渴,口渴不渴?如果邪在陰分,一般來講口乾而不渴,如果邪在氣分,還可以口渴。所以暮熱早涼,如果說汗解渴飲,就是汗多,有明顯汗,特別口渴,那涉及到有一些氣分的津液損傷,加天花粉。

虛熱,小兒夏季熱,往往反應出很多虛熱特點,可以增加透熱,透虛熱,白薇,荷梗都能對外透熱。

使用注意
陰虛欲作動風者,不宜使用。

我們說陰虛虛熱,青蒿鱉甲湯也能作為基礎方用。但動風,引起要動風,一般不用。

清虛熱的方還有清骨散,常用於骨蒸勞熱的,它以透熱、骨蒸比較深了,清熱透熱結合。特別集中了大隊的清虛熱藥,清透虛熱的藥做為一個配伍的特點。清骨散,三類方,我們只作個提示。

當歸六黃湯比較特殊,這方涉及到我們常用治療自汗的法,可以數法結為一體。比如方里用量很大是黃耆,但黃耆不是君藥。黃耆起固表作用。歷來的解釋認為既然陰虛火旺盜汗,而且這種盜汗日久,反覆發作,隨著汗出,衛氣也會耗傷。所以開始可以是陰虛,但由於汗出導致了衛虛。繼發病機裡有陰虛火旺,火脅迫津外洩,又有表衛不固。不僅僅是盜汗,雖然原本盜汗,可以兼有自汗因素。所以用生地、塾地這一類,滋陰清熱。從滋陰方法、滋陰涵陽這種方法,和固表相結合。由於火旺,陰越虛,火越旺,用三黃來清熱,所以也有人認為,這種清解實熱,也是治療汗出的一個方面。滋陰清熱也是治療虛熱盜汗的一種方法,固表止汗是治療氣虛不攝,自汗的方法,這是集中起來了。是反應了,只要汗出日久到最後,由於是一開始是實熱引起汗出,出汗傷陰,這時候再產生熱的話,有實熱因素,也有由陰傷產生這個熱的因素了。當然長期出汗,又有表虛的因素。幾個結合。所以青蒿鱉甲湯在病機上,歷來教材不好寫,講課不好講,學生說,你是陰虛,雖然有養陰清熱的,不是清虛火藥,而是清實火的藥;你既然要清實火,你又用大劑量黃耆固表,怎麼回事?

實際上,青蒿鱉甲湯運用的時候,它是反應了三個方面,清熱降火的,滋陰的,益氣固表的。臨床上出汗,盜汗、自汗相互可以影響。這個方盜汗日久,引起了包含有自汗的因素,針對盜汗,結合強有力的降火或大劑量的固表。這種方法治療。你再比一下,另一個方牡蠣散。那是先自汗,自汗日久,汗為心之液,心陰損傷,心陽相對失去潛藏,最後又兼有盜汗。那就是說,陰不足,陽偏亢,汗為心之液,那是陽亢以後,熱迫津外洩。這時候又產生盜汗因素。這種病人,你要說他是盜汗,他也有晚上出汗,睡著出汗,那有時候動一動,白天也出,自汗,也有。所以由自汗日久,繼發盜汗,自汗、盜汗同見。那像青蒿鱉甲湯,可以有盜汗,又繼發表衛不固,又有自汗因素。所以這反應出一種基本病機,和具體氣機變化以後,複雜的複合病機的一種關係。如果純以基礎病機來解釋,是不好解釋。但臨床上,這類複雜情況最多,所以初學方劑運用的時候,往往容易建立在基礎病機的這個依據上。而不容易基礎病機形成以後,進一步可能向哪些發展,考慮較少。

而當歸六黃湯和牡蠣散這類,它是治療臨床常用方。對一些具體證型,常用方療效較好。過去有的教材當歸六黃湯作附方,或者是不要了。後來大家覺得這臨床很好用,還是要擺在裡面作三類方。清虛熱講一個重點,就是青蒿鱉甲湯。其餘方只作提示。

引用自:http://www.theqi.com/cmed/class/class4/fj36.html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18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