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7 12:10:56瀏覽548|回應0|推薦0 | |
2011年爆發的塑化劑事件令社會大眾人心惶惶,從飲料、零食、保健食品、藥品,似乎都逃不過塑化劑的污染。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也是行政院環保署列管的毒性物質之一,若長期暴露在塑化劑的環境之中,內分泌會受到干擾,尤其會對孕婦及小孩造成影響。 日前,中研院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一項經過20年長時間追蹤的研究報告,指出若經常接觸塑化劑產品,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將增加9成,機率也會提高至2.4倍!這則消息重新提醒我們生活中應該時時「防塑」,畢竟有毒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就難以完全排出,容易形成不可逆的傷害。 衛福部彰化醫院婦產科提供民眾「5少」減塑原則,分別是:少塑膠、少香味、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動物脂肪及內臟。 @「少塑膠」包括: 1. 少用塑膠杯裝咖啡等飲料,最好用304不銹鋼杯(一體成形、無銲接者佳),或是白色馬克杯、瓷杯、玻璃杯取代; 2. 避免使用塑膠袋、塑膠盒盛裝熱食,微波加熱最好使用玻璃製品或瓷製餐具(在便利超商購買的食物亦然),微波時也盡量不要以保鮮膜覆蓋。 毒物專家林傑樑曾為文建議,若無法改以其他容器加熱,應該將微波時間減半,不宜徹底將食物「完全加熱」,而是將食物「適當加溫」。若萬不得已必須使用保鮮膜,應距離食物2公分以上,且避免用於油膩食物。 3. 若家中有幼兒,應該少讓幼兒在塑膠巧拼地板上活動,尤其是觸摸巧拼之後拿東西吃;為幼兒購買玩具、奶嘴時應慎選「不含塑化劑」的產品。 @「少香味」: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 @「少吃加工食品」: @「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 毒物專家林傑樑也曾為文建議防塑「5多」,包括「多喝水」、「多吃高纖維食物」、「多吃各色當季蔬果」、「多吃大豆食品」。 @「多喝水」: @「多吃高纖維的食物」: @「多吃各種顏色的當季盛產蔬果」: @「多打掃、多洗手」: @「多吃大豆類食物」(女性應特別注意): 遠離塑膠物危害的5個方法 作者:周盈卉 雙酚A是製造塑膠產品所使用的化學物質,但是,暴露於雙酚A之下的細胞會受到傷害,提早老化,還可能衍生癌症。知名家庭麥克提出一套雙酚A預防對策供參考。 1. 清點雙酚A庫存 首先要確認哪些居家用品含有雙酚A?是否常吃罐頭食品?是否常用塑膠容器微波食物?有個初步概念即可。 2. 生鮮飲食 雖然要比較常跑市場或超市,但是吃生鮮食物的營養價值實在太高了。主要目標是讓罐頭食物在飲食比例中低於兩成,因為罐頭容器含有雙酚A。 3. 改用玻璃容器 買些玻璃保鮮盒取代塑膠盒,微波食物時要用玻璃容器盛裝食物。雖然塑膠容器十分方便,但為了健康著想,就替換成玻璃容器吧! 4. 手洗塑膠容器 由於洗碗機溫度高,很可能造成塑膠中多種化學物質分解,因此塑膠容器以手洗為佳。 5. 使用不含雙酚A的產品 很多廠商已經因應趨勢,推出不含雙酚A的塑膠容器。不需要把所有容器都替換掉,但假如每天都用同一個塑膠瓶喝水,就該考慮換個不含雙酚A的瓶子。 資料來源:《17天就逆齡!幫你的身體恢復年輕:你的身體每分鐘都在老化,一口氣解決5種老化問題,扭轉身體機能、保持青春,擁有不退化的身體》 作者:麥克.拉菲爾.莫雷諾 出版社:麥田 四個避免吃進塑膠餐具毒物的方法 生活中所常用的塑膠餐具,包括美耐皿、有標示耐熱溫度的微波爐保鮮盒,都怕太熱、太油、太鹼、太酸。若塑膠餐具內放置超過攝氏60度的食物、微酸的飲料、或是油膩的湯湯水水,都會溶出致命的有毒物質。而且溫度越高、放的時間越久,就會溶出越多。其實,只要掌握4個基本方法,就能安全使用塑膠餐具。 1、不用塑膠餐具裝熱食和油膩食物: 塑膠中的毒物在高溫狀態特別容易溶於油中而不慎隨食物吃進去。而且塑膠器具也容易吸附油脂,油膩不易洗淨,味道也不易散去。 2、不用微波爐加熱包裝食物: 盡量不要在便利商店將食物連同塑膠包裝一起微波加熱, 食物放到陶瓷容器裡再以微波爐加熱比較安全。 3、不用保鮮盒裝酸鹼的食物: 泡菜和筍乾等較酸或較鹼的食物會將塑膠表面溶掉,就算是裝水果也要盡早吃完。 4、用瓷器、陶製器皿取代塑膠餐具: 陶瓷器皿可以耐高溫,但須注意接觸食物面不要有彩繪圖案,以免溶出重金屬。 資料來源:《無毒保健康:如何在充滿毒物的生活中自保》 作者:陳修玲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