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身心靈假日排毒術
2014/07/21 11:53:14瀏覽887|回應0|推薦2

平日忙於工作的熟女們,也許沒有時間做到先前提過的排毒法,但其實只要利用假日一整天稍微斷食,一樣可以把毒素一次排出。因此假日也別偷懶,跟著日本排毒專家西川真知子排的一日排毒行程表動起來,給自己一個身體大掃除吧!

7:00 以前起床

就算是休假也不要睡太晚,因為毒素會堆積在身體內。七點以前一定要起床,打開窗簾,讓太陽照到自己。

7:15 用熱水壺煮熱開水,喝一杯

別吃早餐,只喝熱開水來進行稍微斷食,能夠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假日較有時間,可以講究熱開水的煮法,飲用阿育吠陀式的熱開水。首先在熱水壺裡加入一公升的水,用大火煮。開始沸騰後拿掉蓋子,接著用中火煮10分鐘,再倒進杯子裡。

8:30 準備保養頭皮(生理期不宜)

保養頭皮的作用在於讓洗頭洗不掉的毒素排出,首先先把一大匙處理過後的白芝麻油滴在棉布上,覆蓋在頭上,並把棉布包在頭上。接著把毛巾浸熱水,同樣也捲在頭上,最後再罩上浴帽,蒸1個小時。

9:00 接近花草寵物

在等待保養頭皮的這段時間,千萬不要就坐下開始看電視!平時出門趕著化妝,今天就讓自己素顏一天,把電視、手機都關掉。如果還是跟平日一樣當低頭族、奼女就無法好好排毒,因此不妨讓自己處在自然的環境下,可以嘗試照顧花草、寵物等等。

10:00 開始頭皮保養

經過一小時的白芝麻油蒸,接著要按摩與洗頭。雖然許多人都是在晚上洗頭髮,但晚上因為月亮的影響,身體會比較虛寒,早晨洗頭較好。

按摩按照以下步驟:

1. 脫掉浴帽後,用五指的指腹從頭頂髮根的部分開始,由上而下反覆按摩。

2. 把頭髮插入中指與食指間的縫隙,雙指緊緊夾住,反覆輕輕拉扯。

3. 右手放在頭頂,左手放在額頭。右手從後腦杓撫摸到右耳,左手則到左耳。

4. 後腦杓與脖子的連接處有塊凹下去的地方,利用拇指用力壓,從中往兩側按出去。按摩完之後接著洗頭。

12:00 小黃瓜蘿蔔咖哩湯

午餐依然持續稍微斷食,不吃固體的食物,只喝些湯吧!夏天所推薦的是補氣與排毒的小黃瓜與蘿蔔咖哩湯,另外加入香菜可以提高排毒力。稍微斷食強調不吃固體食物,所以可以只喝湯就好,但如果肚子很餓也可以吃小黃瓜與蘿蔔。可以留一些湯晚上食用。

材料:
蘿蔔1/2根
小黃瓜1/2根
薑末少許
芹菜末1大匙
白芝麻油
咖哩粉

醬油

作法:
1.蘿蔔切約1公分的扇形狀,小黃瓜切成圓形。
2.在鍋子內倒入兩小匙的白芝麻油小火預熱,如果有生薑的話加入1/4匙孜然快炒。
3.加入蘿蔔與小黃瓜,在不焦掉的前提下混和翻炒。
4.加入500毫升的水與1/2大匙的咖哩粉,蓋上蓋子用中火煮到蘿蔔變軟。
5.鹽與醬油各1/2小匙。如果有芹菜或是香菜可以灑在湯上就完成了。

13:00 整理房間擺設、搭配衣服

我們的身體器官中,眼睛是與「火力」關係密切的器官之一。因此在休假的時候,記得讓眼睛多看一些賞心悅目的東西。例如改變房間的擺設,或是試著搭配衣櫃的衣服讓自己看起來美麗,心情變好心靈也跟著排毒。

15:00 解毒瑜珈

做瑜伽的時候,會讓消化器官動起來,提高排出廢物的能力。約在午後找個時間,仰臥在地上,彎曲右膝往左膝倒下去,左手則輔助壓住右膝蓋,右手與間同高伸展,然後再慢慢回復原狀。左側亦同。

17:00 公園散步

傍晚的時候可以去公園散散步,活絡一整天的筋骨。因為處在稍微斷食的情況,因此不適合在陽光太強的時候出門,盡量在樹蔭下活動。與接觸自然的原理相同,可以遠眺夕陽做簡單的夕陽日光浴,溫暖身體。

19:00 晚餐吃咖哩湯泡飯

中午做的咖哩湯加入一點點的飯,做成泡飯吃晚餐。泡飯只要一點點量就能夠吃飽,但必須要注意千萬不能吃過多,只要掌握慢食的感覺,飯與蘿蔔、小黃瓜都能吃。

21:00 臉部按摩

臉部按摩可以讓臉的淋巴流動順暢,可以促進排出老廢物質,能夠改善膚質。按摩時平時可以用乳液,或是在洗臉的時候用泡泡。

1.用兩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從下巴上面一點點輕壓,從下往上按摩到耳朵。拇指則壓下巴下面輕壓。一共連續3次,

2.用兩手的食指跟中指按住嘴角,沿著法令線往上到鼻子的最上面,反覆3次。

3.先用大拇指按住眼頭按摩,接著再用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繞眼睛的周圍畫圓形,反覆3次。

4.使用兩手從額頭兩側往上按摩,反覆3次。最後用兩手的指腹,像彈鋼琴那樣刺激全臉肌膚。

22:00就寢

晚上10點就寢能夠讓身體充分休息,解毒力也大大提昇。隔天早上累積的毒素就會一次清出來,對早餐也會比較有食慾。

引用自: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do?id=826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1527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