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之火](http://www.books.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001/1/0010399131.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作者: 道格拉斯.普萊斯頓、林肯.柴爾德
譯者: 王欣欣
出版社: 三采
出版日期: 2008 年 04 月 29 日
我必須事先承認,看這本書時,我完全無法融入,甚至連旁觀都覺得很累。
之所以會把整本書看完,並不是因為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而是,
想搞清楚,為什麼這麼多人說【很好】看 。
一椿駭人的密室謀殺事件,詭異的是,屍體衣著與外表大致完好,但體內卻被烈火燃盡。現場留下嗆濃的硫磺味,和一道象徵惡魔的偶蹄烙印。
然而,這樁命案只是一個開始,這是連續殺人事件? 是惡魔前來索命? 還是世界末日的預兆?
偵辦此案的 FBI 探員 潘德嘉 和 達戈斯塔 巡佐,不禁讓人聯想到 福爾摩斯 與 華生 的有趣搭配。
這本書是由兩位作者共同完成,書中的兩大 特色 是知識性與人物塑造:
■ 知識充沛:
書中可以看到,包含對歌劇、交響樂與名畫的賞味或評論,曼哈頓、義大利、百老匯、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相關建築與城堡。甚至包含彈道飛彈與導彈的隱形相關材料分析,以及史上最有名的 史特拉底瓦里 小提琴製作與塗料的秘訣。這些『高格調』的知識在書中處處可見。再加上惡魔與宗教,我不知道是作者要一次就把自己的廣聞多學表現得淋漓盡致,亦或是要創造一個神化的偵探人物。
■ 人物塑造:
潘德嘉 :
- 冷靜睿智的 FBI 探員,除了眼睛一亮之外,很少看見他有什麼情緒性的表情。
- 舉止如貓,無聲、敏捷、優雅,是攀岩高手,而且在懸崖絕壁的彎道上可以極速飆車。 ( 基努 . 李維? )
- 耳力超乎常人、擅長易容術,經常神出鬼沒,身上藏有大量的小工具。 ( 007 ? )
- 現代人物卻具有貴族氣息,本身已極為富有,再加上繼承自長輩的遺產中,有一座藏書量可觀的書庫,外加一名住在年輕少女身軀中的古老靈魂(神秘人物,可能在第二集以後才會有更多的戲份?),可隨時協助搜尋古老鮮為人知的典籍資訊。 (吸血鬼?)
- 學識豐富,而且有不知數量的隱形人物,隨時待命提供關鍵的資訊,以反敗為勝。
- 輕易就可看見敵人的絲微破綻,而且聯想到遙遠時空上某一點的聯結,進而【秘密的】事先探查究底,臨危時往往可以死裏逃生, 最後再一語帶過,連讀者都不知道原來他事先做了這麼多功課。
達戈斯塔 :
- 富有正義感而不得志的巡佐,曾經與 潘德嘉 合作辦案,所以默契極佳。
- 這故事中最具有【人性】的人物,會害怕、會猶豫、會憤怒...。用來襯託 潘德嘉 的不凡。
- 碰到危機時,完全信任 潘德嘉 會神來一筆,從黑色大禮帽中變出一隻兔子。
潘德嘉 是神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辦案過程中以『為了不要互相干擾判斷』為藉口,所以始終不事先與他的搭檔 達戈斯塔 討論案情,也不告知要怎麼做。所有的安排都只有他自己知道,達戈斯塔不知道,讀者也不知道。最後神來一筆逃過一劫之後,再交待一下,他曾經做了什麼事前功課(也不過是找人幫忙查了一些資料),這一切彷彿想要表現神探的明察秋毫與洞察先機。而且不斷的在製造一種,你們這些人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的氣勢,但又像超人一樣,提不出有力的證明,只好神格化處理。
我想,這就是我一直無法認同,更無法融入的原因。
s什麼是推理小說,我 個人覺得 至少要具備以下三者其中之一:
- 我們可以跟著探案者的腳步,探索前進,他知道的 案情(只有案情喔!) 我們也可以知道,(當然他的邏輯思考與知識我們是不知道的)於是我們跟著同步思索、探求,跟著迷失方向,一步一步找到最終的答案。
- 或者,我們從夥伴的角度來看這案件,陪著主導者出生入死,但出動前至少必須知道我們正要去哪裏?要做什麼?有什麼底牌可以運用?而不是捨身出動,所憑藉的唯有全然的信任。這時候 , 讀者會有一些盲點,看不到許多關鍵點,但絕對不是什麼都不知道。
- 更或者,我們站在完全旁觀的角度,可以綜觀全局,一片一片,最後一起把拼圖拼成。
如果說這不是推理小說,而是懸疑小說或探案小說,那麼這本書我還是無法融入。處處看得到作者不顯眼但卻是刻意的操弄,再怎麼樣厲害,還是留下許多不自然的鑿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