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木頭|《龍紋身的女孩》不向命運屈服的力量與希望
2009/07/22 16:23:33瀏覽988|回應1|推薦5

作者: 史迪格.拉森
原文作者: Stieg Larsson
出版社: 寂寞
出版日期: 2008 年 09 月 25 日


以為會是一部從文字到劇情都是深度悲淒的書。沒想到...

這本書,在既定的殘酷命運之下,充滿了反抗的力量與希望。

它其實是一本探案推理小說,一椿發生在 36 年前,一位少女被謀殺的案件,當時曾經投入龐大人力、財力、與時間,卻條條線索到最後都走入死胡同。

它雖然是一本探案推理小說,表面上,是為了重新探究一椿謀殺案件。但其實作者在故事中做了許多的舖陳,案子本身不是唯一重點,這本書想要傳達的訊息很多,作者卻可以處理的有條不紊而且面面俱到,並且埋下重量級的伏筆,讓人無法不引頸企盼第二集。

范耶爾 , 82 歲,瑞典產業鉅子,在生日當天,又收到了一幅無名氏寄來的壓花作品,致使他終於崩潰。因為,他最鍾愛的孫姪女 海莉 ,生前,在每年范耶爾生日時,都會送給他一幅加框的壓花作品,海莉被謀殺之後隔年開始,范耶爾仍然每年收到一幅壓花作。是誰,謀殺了他疼愛的海莉之後,又企圖逼瘋他。

布隆維斯特 , 34 歲,《千禧年》雜誌發行人,一直致力於揭發企業家的醜行與犯罪行為。此時正面臨誹謗官司與牢獄之災,因此,身為雜誌發行人最重要的信用也面臨破產。值此之時,范耶爾卻找他重新調查海莉被謀殺的案件,冀望借由布隆維斯特的敏銳觀察力與契而不捨的精神,找出任何有用的線索。

莎蘭德 , 24 歲,保全公司的約聘調查員,短髮瘦削像個小男生。全身刺青多處,想當然爾這就是書名上所說的龍紋身的女孩。她孤僻固執,獨來獨往,因為從小吃盡苦頭所以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不向惡人妥協,有仇必報不假他人之手。她是技能高超的電腦駭客,記憶力極佳過目不忘,並擁有敏銳的資訊重整能力。真是太威了!但是她卻無法面對【人】的注目與碰觸。一個謎樣的女孩,很想知道更多關於她的故事。

劇情在此不便多說,好書,值得一看。在通過前幾 1/4 的考驗之後,會不忍釋卷。


 太多的心情夾雜著 太多感觸:

  • 馬丁與海莉,同樣是在家暴與性侵的陰影之下長大的兄妹,因為選擇同流合污與起身對抗的不同,因而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誰說人生沒有選擇的權力,在既定的命運之下我們還是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由自己做決定。
  • 莎蘭德,一個疑似有亞斯伯格症的女孩,在記憶與電腦方面有驚人的能力,卻無法處理人際關係,從小受盡欺負與淩虐。外表瘦弱的她,不肯屈服於惡勢力,總是以牙還牙,以暴制暴,被強取豪奪的,她終必要討回公道。但是,這樣的作法,只會讓她變成令人頭疼的人物,被交付管束、被監護、被禁治產、被法律剝奪自主權,被世俗當成弱智或瘋子。但因為她的不屈服,不向命運低頭,她終於慢慢學會,在行動前先思考後果,再決定行動的方案。
  • 在瑞典,社會福利制度建全的國度,竟然還有監護人趁機淩虐受監護的人(慘不忍睹),憑藉的是:受監護人無力自保亦無法投訴。原為保護的美意,卻反成為送上門的肉。這世界、這社會尚有太多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藏著我們所無法理解的骯髒與齷齪。問題是這些心態不健全的人又是怎麼會變成這樣的?
  • 媒體的道德標準在哪裏?當記者發現一個慘絕人寰的真相的時候,是要不顧一切揭發真相,為己亡故的受害者討回公道,還是因為真相的揭發會嚴重傷害到還活著的人(同樣是受害人),就可以掩埋事實。

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不只是在謀殺案件的推理上處理的非常的嚴謹,而且對每一個人物,都注入了真正的生命,人物個性鮮活,躍然紙上。因為作者使用三案並陳的方式,使得追蹤案情的 布隆維斯特 與 莎蘭德 倆人的個性與處事風格,更加的明顯,就好像讀者也非常了解他們,以至於對於他們的反應與做法都可以有某種程度的預期或認可,不至於顯得突兀或措愕 。

很感激作者在處理這些令人髮指與作噁的罪行時,沒有用太多的批判與恨意,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更不堪與沈重,而無法真正呈現出這麼多想要表達的面相 。

令人驚嘆的一本書,
在既定的殘酷命運之下,轉身面對才能得到力量與希望。

龍紋身的女孩 官網 ‧ 圓神書活網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oden675&aid=3156886

 回應文章

石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剛剛K完
2009/10/02 22:16

這本小說的確不錯.

尤其是對角色的描寫頗細膩深刻,使我認識過去未曾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人物,拓展自己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的接受力.他所創造那龍紋身的女孩,引人深思.

唯一不喜歡的是對殺人手法的設計還是太血腥殘忍了,現代文學與電影中充斥太多這樣的暴力場面,好似不如此做就無法吸引讀者.其實每一個放入血腥暴力情節的創作者(無論文學或電影)都在無形餵養了人性潛在殘暴的胃口.不可不慎啊.

木頭...發呆ing(wooden675) 於 2009-10-02 22:57 回覆:

閱讀的時候也是對暴力血腥有相當程度的無法接受,但因為未閱讀之前就有心理準備,所以用了另外的角度來看這社會的黑暗面.作者在選擇這方面做了很好的詮譯.

人在困境中仍有選擇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