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說青少年犯錯不可以?
2009/03/17 11:18:26瀏覽578|回應0|推薦6

「叛逆」似乎是青少年的代名詞,

也可能是許多家長心中很大的難題。

儘管有所的家長都曾走過「青少年」的歲月,

但是,當自己成為父母,

面對青少年的兒子或是女兒的時候,

卻往往顯得束手無措。

菜菜子自己是沒有兒女,

但是大弟家兩個兒子Wilson與Eonch幾乎天天晚上都在我家吃飯,

再加上,前陣子全家也和我共同了生活三個多月,

不僅生活互動頻繁,

我這個姑姑的也好像他「課外」的媽媽。

Eonch呢,今年九月才要上小學,屬於還處在快樂的童年;

Wilson就不一樣了,已經上了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少年」,

跟大人們越來越沒話說,

常常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不止我這個姑姑不了解,

他的爸媽經常也很擔心、頭疼。

從我這個「課外」媽媽的角度來看,

Wilson「順從」父母的意思,

很多的時候是基於父母命難違,

心裡並不心甘不很樂意。

至於他心裡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沒人知道,因為他不會主動說,就算問了也是白問,

他不是說「沒有」就是說「不知道」。

雖是如此,但我這個「課外」不止覺得有個青少年兒子,

也勾起我青少年以來的成長歷程,

而覺得做大人的我們,

似乎多太過於相信自己,

而不信任他們了。

十二、三歲的少年雖是不大不小,

但也不表示他們完全沒有任何自主的權力與能力,不是嗎?

想想我們這群大人們,就算是年過半百,

犯錯仍然是在所難免,

或許我們會自我安慰說:我們有反省能力,能夠知錯能改,

可是我們卻難以用相同的標準,

對待這群正站在自我意識起點「大小人」。

我們能夠知錯能改或是有反省能力,

有一大部份難道不是過往犯錯經驗的累積而來的,

因錯而付出的代價使我們成長、成熟,

進而能有自我反省能力,能較有把握走在「不犯錯」的路上,

但是不犯錯不代表就是做對了事,不是嗎?

若我們可以倚靠著這樣一路走來,

累積了生命的經驗,

何不也讓這些所謂的「叛逆」的青少年有相同的標準,

給他們有自主的權力與犯錯的機會。

大人們何不退居協商支持的角色,

信任他們的決定,支持他們的選擇,

如果結果不如預期,就一起來面對檢討,

培養他們辨識對與錯的能力,

以及為錯誤負責的態度。

身為大人的我們,真的得學習相信他們,

相信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

都會在錯誤成長與學習的,

倘若我們因這樣的成長歷程走到今日,

即使不是功成名就、光耀門楣,

至少也是有責任心的「大人」,

既然我們可以,

為什麼不相信他們也可以呢?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mh1963&aid=275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