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挑選與自然─千鈞一髮觀後感
2007/05/06 06:29:29瀏覽1160|回應0|推薦4

    這兩個兄弟,一個是經過科技挑選出來的優良基因的弟弟,跟一個自然受精產生的哥哥,自然在這個一切都以基因為基礎的社會有不一樣的看待,這弟弟從小就是比哥哥有著更多資源的享用,哥哥一直被比較著,也被告知他天生的缺陷,似乎宣告著一切他想要做的事─他一直想要登上太空去旅行,都不可能達成跟實現。

    他從小就跟弟弟比賽在海邊游泳,誰先回頭誰先輸,最後兩次的比賽,卻是弟弟不勝體力,被哥哥救回岸邊。他的弟弟問他,為什麼可以做到他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他說,因為我只往前看。

    就是因為這個哥哥不肯放棄,雖然這個社會的生態就是以基因決定一個人的職業跟身份地位,即使是如此,最後他借由另一個有著優良基因卻不幸受傷、半身癱瘓的人身上得到他夢寐以求的工作。我覺得他除了基因上是有缺陷之外,其他的都完全是靠著他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踏穩腳步往他的理想前進,所以誰說基因就決定一切,不可能超越?影片中的哥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覺得自己大概就是到這樣了吧!或是別人一直說不可能達成的事,也就打消了念頭,覺得自己不可能達成。或著是覺得一切都被命運操控著,不可能超出這個範圍之類的,我個人覺得很多事只是在於你要不要去做,而不是能不能做?記得有一位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說過這句話,或許有時候是自己不自量力,但不去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有一些人覺得我這個人怎麼那麼固執?明明就是不可能的事,自己根本就沒有那個本事跟條件,為什麼還要去做?我承認在過程中是很痛苦的,而且遭受失敗的次數很多,不過也在這個歷程裡領悟到許多的不可能,只是在於自己劃地自限而已。

    如果就自己以前的學業成績,是不可能會讀到大學的,也不可能會擠到班上的前幾名,甚至現在是幾乎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但是很少缺席過,除非不得已,如有活動或是趕不回來,不然一定都會出現,上課也很少打瞌睡,所修過的學科也只被當了一科,而且每個學期的平均都在80分以上,這些在以前都未曾想過。難道我的智商變高了嗎?當然不是啦!只有努力的學習,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但我也必須要說,有時基因的確是有一定的基礎,但不是絕對。在某方面基因的篩選是必要的,只是當它成為一切的準則時,就失去當初造福人群的本意,太過偏頗了。

    再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每一個生命的誕生皆有其原因跟結果,並不是你把基因重新組合之後就可以改變任何的事物結果,它還是有它的變數在,如果一切都可以掌握,那就沒有什麼樂趣可言了,那也就不用努力了啊!反正結果都是一樣。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這樣想的,但我想提出質疑是,當一切都很完美時,誰還會去顧及到精神層面的東西?

    先說基因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如何被控制?

 

基因的表現,是受到嚴格的監控的。如果基因的表現失去控制,細胞就會發生病變(例如:癌症)。

所謂基因表現的控制,意思就是指,如何在適當的時候,讓適當的基因表現。

以下,我們以最著名的大腸桿菌的乳糖操作組(幾個與乳糖代謝相關基因的組合),來作為說明基因表現控制的一個實例:

在環境中缺乏乳糖時,大腸桿菌是不會製造消化乳糖的酵素,可是當大腸桿菌所處的環境中被添加大量乳糖時,大腸桿菌會一反常態地製造出消化、利用乳糖的酵素,有效地將環境中的乳糖當作食物來源。大腸桿菌是如何做這精密的調控呢?

原來,大腸桿菌消化、利用乳糖的相關基因,是排列成如圖的形式:

其中i表示調控基因,p是RNA聚合酉每 所結合的位置,稱為「啟動序列」,o是「操作序列」,z、y、a分別是利用乳糖的酵素基因。

調控基因i所製造出來的蛋白質稱為「抑制蛋白」,它會與DNA上操作序列o相結合,干擾RNA聚合酉每 與啟動序列p的結合,因而使得基因z、y、a都無法表現。

由於抑制蛋白與乳糖有很強的結合力,當環境中有大量的乳糖存在時,乳糖會與抑制蛋白結合,使抑制蛋白失去作用,這時操作序列上再也沒有阻礙了,RNA聚合酉每 就可以順利地結合在啟動序列上,將基因z、y、a給轉錄出來,合成代謝乳糖的酵素。

當環境中的乳糖都消耗殆盡,抑制蛋白不再遇到乳糖的結合,於是抑制蛋白會重新結合到操作序列上,結果基因z、y、a再度被關閉,不再表現。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mendel/ch48.htm

 

 

    我找到有關基因的文章,它是這樣寫的:

 

為什麼我們不應該輕易修改基因?     李家同(微風細雨集)2000/6/10 聯合報37版

最近報載一個消息,英國有一些農夫種植了一批油菜花,沒有想到這些油菜花的基因是經過改造的,有一位德國教授,經過三年的研究之後,發現這種油菜花,會使採蜜的蜜蜂體內細菌的基因也改變了。消息傳來,英國的政府雖然無權下令銷毀這些油菜花,但是已經強力勸說農人自動銷毀這些油菜花,看來農人也無他法,因為已經沒有人敢去買這種油菜花了。報上說還說農人已準備控告英國政府和賣種子的公司。

事情演變到如此可怕的結局,的確是大家沒有料到的。其實,基因改造的危險性早已受到世人的注意,日本的日清麵粉廠已拒絕使用基因改造過的玉米和大豆,瑞典從1996年開始,他們的最大食物直銷公司SABA就已禁止了基因改造的食物,今年的一月十九日,很多國家簽定了一個生物安全的協定,對於基因改造食物有了規範。

我國似乎對於基因改造沒有多大的興趣,我沒有聽說政府對基因改造食物有什麼政策性的宣告,立法委員也很少向政府官員就此事提出質詢。歐洲很多國家都會警告國人基因改造食物所可能帶來的問題,也會要求廠商在基因改造食物上標明。但似乎我國政府沒有這種要求。我要設法在此向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不能輕率地改變基因。

我們生物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夠產生下一代,而我們的下一代必須和我們一樣,象永遠產生象,貓永遠產生出貓來,既使在曠野裡的野花,種子掉落到泥土以後,明年仍然會產生出同樣的野花來。

生物能產生同樣的下一代,必須將它自己的特色告訴下一代,如何告訴呢?生物是透過DNA將遺傳訊息告訴下一代的。DNA由四種鹼基所組成,為了簡化起見,我們只需記得DNA的這四種鹼基代號是A、G、C和T。DNA是一個很長的序列,人類的DNA有三十四億個A、G、C和T。

生物的DNA存放在細胞中,雖然每一個細胞中的DNA是一樣的,但是每一個細胞的功能都不一樣,細胞的功能取決於細胞所要產生的蛋白質,以紅血球為例,紅血球就必須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以便於輸送氧氣。細胞又如何知道製造某種蛋白質呢?答案是:製造蛋白質的程序存放在DNA的一部份,而這一部份就是某個基因。每一個蛋白質對應一個基因,人體中總有十幾萬種蛋白質,DNA中也就隱藏了十幾萬個基因。

現在我來解釋一下DNA如何告訴細胞製造蛋白質的。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所造成的,DNA用A、G、C、T中的三個字來代表某一個氨基酸,舉例來說,TTA就代表一種叫做Leucine的氨基酸,ACG則代表一種叫做Threonine的氨基酸,如果基因的某一段是TTAACG,就表示我們要從細胞中去拿Leucine和Threonine的氨基酸,拿了這些氨基酸才可以造成某一種蛋白質,每一個細胞會去找那一段與它有關的基因,一路讀下來,每讀三個字母,就要去拿一個氨基酸,基因讀完了,蛋白質也就造成了。

我們可以說DNA是一個長達三十四億指令的大程式,其中又有很多小程式,每個小程式就是一個基因,細胞有方法知道它所要的基因從何開始,但它怎麼知道在哪裡結束呢?這恐怕是大自然最奧妙的地方。原來DNA中的TAA、TAG和TGA這三個碼代表End of Program,也就是說,一但細胞看到這三個碼中的一個,就知道基因在此結束了。

我們看到了一朵花、一頭牛或者一個人,我們都好像是看到了某一部電腦的硬體,這一部電腦的軟體存在於細胞之中,是我們看不到的。這個軟體都已存在了幾億年之久,我們最近才有編碼的觀念,最近才有End of Program的觀念,但是大自然再幾億年前就已有了。

我們學計算機科學的人,都知道別人寫的軟體,我們最好不要去改之,因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軟體,一但修改,可能有可怕的後遺症。希望大家瞭解我們不該輕易的修改基因,英國農夫所種的油菜花已經使蜜蜂受到感染了,問題是:油菜花一定已經被搾成了食用的油,很多英國人吃了這種菜油之後,他們會不會也已經被污染呢?

http://www.csie.ncnu.edu.tw/~rctlee/article/890613.htm

 

    在未看到這篇文章之前,我不是很了解基因改造的可怕,但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才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對於一切物種的影響是那麼的大,我想我對於基因改造這樣的逼件事必須重新審視。

    但另一篇文章卻不是這樣認為:

 

淺談基因改造食品    責任編輯:Richard73 <g895410@oz.nthu.edu.tw>

你吃過基因改造食品嗎?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知道,這個不是很新的調查報告或許會有些幫助:「根據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在2000年公布的16種市售樣本檢驗,竟然發現有11種食物樣本含有基因改造的成分,令人驚訝的是,其中10項豆腐與豆漿產品中,基因改造成份比率竟然高達100%!」

如果我們只根據上面的數據進行推論,11÷16=0.6875,也就是說在市面上我們可以買到的食品中約有七成是經過基因改造的。當然啦,這只是我們很粗淺的推論,並不是很準確。但我想說的是,的確已經有不算少數的基因改造食品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究竟這些被基因改造的食品有什麼好處,會不會讓我吃了身強體壯,還是說不定這種食品對我的身體是有害的,相信都是大家蠻感興趣的話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讓你對基因改造食品有一點認識。
什麼是基因改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s)
其實也有人稱做基因改造有機體(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不過這只是根據用途是不是用來"吃"的而有不同名詞罷了。其定義為利用非傳統育種或天然繁殖方法,而將外來的DNA殖入生物的遺傳物質中改變生物的遺傳性狀,而產生的物種稱之為基因改造生物。

過去傳統的育種方法是運用選種及交配的方式,以獲取想要的生物特質(如較好的口感)及減少或去除不想要的特質(如自然產生的毒性),因為是透過有性生殖的方式,所以有以下限制:
1. 交配的品種必需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2. 需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十幾年)

相較於傳統方式,基因改造食品則是利用遺傳工程的方式將特定的基因送到特定的生物體內,使此生物體表現出我們想要的性狀。因為不是利用有性生殖的方式所以降低了許多不確定性,故所需時間較短,且不受物種間的限制。因此,我們可以把來自豬的、魚的甚至細菌的病毒的基因轉殖到作物中來得到我們想要的特性。下面就跟各位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 

幾個例子
在介紹例子之前,容許我幫各位複習一下基本的分子生物學知識:雙股的DNA經過轉錄得到單股的mRNA,mRNA經由轉譯得到蛋白質,蛋白質是真正執行細胞內各種工作的基本單位。

1. Flavr SavrTM蕃茄:第一個被美國食品藥物局(FDA)核準上市的基因改造食品。由於美國幅員廣大,蕃茄從農地運送到市場往往需要一段路程,因此果農大多是在蕃茄尚未完全成熟時就採收,此時因為質地較堅硬,所以在運送過程中比較不會撞的稀爛,等送到了目的地再噴灑乙烯使蕃茄看起來較成熟。但由於乙烯只會造成視覺上的成熟,實際上蕃茄仍尚未成熟,所以吃起來風味仍不是很好。事實上,造成蕃茄果實鬆軟的是一種在蕃茄成熟時表現的PG(polygluconase)酵素水解細胞壁所造成,因此若能抑制PG酵素的活性,我們就可以得到成熟又不是太鬆軟的蕃茄。在Calgene公司的研究人員的努力下,他們根據PG酵素的基因,利用根瘤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作為載體,將一段和PG基因的mRNA互補的cDNA送入蕃茄的基因組中使之能代代相傳,因此這種蕃茄與其後代在成熟時由於外加的這段cDNA會與mRNA結合在一起,故PG酵素便無法表現。透過這種所謂的反義RNA技術(Antisense RNA)便產生了口感佳又不怕撞爛的蕃茄。

2. 抗蟲害作物:在農作物栽培的過程中,蟲害無疑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大問題。在過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利用農藥,而農藥在病蟲害的防制上雖有一定的成效,但其後遺症就是環境的污染和農藥殘留造成的人體危害。透過遺傳工程,科學家把來自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產生的殺蟲結晶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ien, ICP)轉殖到作物上便產生了不怕蟲害的作物。而此種蛋白只對特定的昆蟲具毒效,對哺乳動物、鳥類,害蟲的天敵、蜜蜂等均無害。

3. 黃金米:大家都知道維生素A與視力和抵抗力有密切的關係,而維生素A的來源除了直接由食物中攝取外尚可藉由β-胡蘿蔔素經人體轉化而得。在某些貧窮國家由於他們只能靠吃米飯過日子,長期欠缺維生素A,不但視力不良,身體免疫力、抗病力也不足,造成嚴重的社會負擔。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二百萬人因缺乏維生素A而死亡,五十萬人喪失視力。一名瑞士的教授藉著將數個與β-胡蘿蔔素合成有關的基因轉殖到水稻當中,成功的栽培出富含β-胡蘿蔔素,看起來金黃色的黃金米。且該研究機構為了人類福祉還宣佈放棄專利所有權,並將在網站上公布黃金米的基因排序。不過,由於黃金米的誕生恰逢歐洲激烈反基因風潮,這個劃時代的成就不能立刻被應用。

幾個值得注意的議題
基因改造食品安不安全?
我國的評估標準為"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性評估方法"。目前尚無確切的證據能證明基因改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直接影響。
基因改造食品會不會造成過敏?
不會。到目前為止,所有在國外經過審核評估的基因改造食品,均不會引起過敏。
基因改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
基因改造作物對生態的確有潛在的危機,如可能造成原有生態系的失衡、造成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基因的在物種間轉移等等,但這些影響仍須進一步研究以得到較明確肯定的數據。
基因改造食品的標示問題?
我國的法規規定依據不同的加工程度,基因改造食品將由92年1月1日起開始逐步強制規定標示。

結語
面對全球不斷增長的人口,如何在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兼顧到生態環境的維護是現代化農業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基因改造作物無疑帶給農民一項新的、另類的選擇,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意見仍是針鋒相對,無一定論。因此在下任何定論前,仍須投入更深、更廣的研究評估工作。 http://www.bio.idv.tw/paper/26.htm

 

 

    正如這篇所說,面對全球不斷增長的人口,如何在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兼顧到生態環境的維護是現代化農業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基因改造作物無疑帶給農民一項新的、另類的選擇,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意見仍是針鋒相對,無一定論。因此在下任何定論前,仍須投入更深、更廣的研究評估工作。

    我想在決定任何事物之前,尤其是像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很審慎小心的處理,不然很有可能會造成生態的浩劫而不是造福這個生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klfks&aid=94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