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30 01:11:04瀏覽1972|回應6|推薦44 | |
番紅花革命( Saffron Revolution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封面斗大標題。
緬甸,自 1948 年脫離英國獨立後,短短 14 年的民主壽命, 1962 年就被軍頭溫尼將軍奪權,軍人掌政直到今日。中間民主領袖翁山蘇姬曾經贏得大選,卻被軍方阻撓執政,將其軟禁。
這不是緬甸第一次的民主運動。 1988 年也發生過血腥鎮壓民運的事情,那時死了三千多人,其中一天,還死了一千多人。
這一次由僧侶帶頭的民運,能發揮多少作用?就在今天看完新聞的感覺是,緬軍已經「收拾」得差不多了。任憑美國、歐洲再怎樣大聲制裁,中國一聲不響,只有一句「別干涉內政」,那麼,緬甸局勢也就不會再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轉折。
有時候,宗教的產生,是現實不得不然的結果。當你的生活無法在你手中獲得掌握時,人真的只能依托宗教。
這一次鎮壓,一位東京 AFP 圖片新聞社攝影記者長井健司被緬軍近距離射殺。直到倒地被殺之前,他還緊握鏡頭掠下垂死前的那一刻。
長井健司。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長井健司此時已經中槍倒地,但仍緊握攝影機。 圖片來源:路透
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不寒而慄。然而,從小立志成為記者,我曾把戰地記者奉為最高理想。甚至希望自己就地成仁。
當有一天新聞自由真的可以被捍衛,記者也就不需以生命為賭注。然這終究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我雖不忍看到還有新聞從業人員的犧牲,但仍會有人命殞前線,這是可以預期的。
為這些在局勢動盪國度裡、衝鋒陷陣的戰地記者們,致上敬意。
相關報導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