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2/14 13:09:02瀏覽4239|回應1|推薦51 | |
文字‧攝影‧妍音 從前還在學校讀書時,常讀到古人詩文一致讚嘆西湖的美,我的想像空間裡便因為湖而有了無限遐想。由此在島內四處旅遊時,也總愛有湖有水之處,哪怕是大學校園裡的湖,也能得我深深眷戀。 所以,與姊姊的牡丹灣之旅,在渡假村裡的這座湖,即便面積並不大,但因人跡不多而顯其幽靜。看那湖水並不因風皺面,便得一個美字,突然就想起宋朝蘇軾的「飲湖」一詩。 「水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在這首詩裡蘇軾寫了西湖初晴後雨的景色,區區二十八個字便將西湖的美說盡,讓爾後近千年來遊人在遊湖時,自然就想起晴日雨時的湖光水色。而我,也因為詩中有瀲灩、有空濛;有淡粧、有濃抹,曾經引動我許多跳躍的想法。此刻凝視這座山谷裡的小巧人工湖,想著「飲湖」這首詩,詩意整個活潑鮮明起來。 詩人用字真是好,「水光瀲灩」四個字教我不由得直往湖面望去,而此時此刻此地無雨,可我仍然能想像落雨時的空濛山色湖景,是淡掃的雅姿?還是得算是豔麗的粉抹登場? 自年少時節讀了「飲湖」一詩開始,便常想著濃妝豔抹與清雅淡妝怎是拿來為西湖作註?兩種極端的美的呈現,當真能做同一景色的相提並論?以美人比擬自然湖色,或許才能凸顯風景的引人入勝吧? 詩人怎麼想的已無從知悉,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怎麼想。山光水色是如此,為人處事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強求他人看法、想法得與我們一致,包容是必須要有的氣度。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需勉強自己去穿鑿附會,更不需要氣憤反擊,雅量是不能沒有的修為,湖不是正如此教著我們? 在寧靜的山谷中,靜靜欣賞瀲灩水光,美麗景色讓人流連,靜好的世界也教人期待。真、善、美,其實恆常存在人間,端看我們的心如何去發現。 所以,怎麼形容也都是因為人心怎麼想,一心是美,看任何事物都是美;一心是善,所做的事便會是善。然後,真,便離我們不遠了。 張潮說過「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這另一番情境,便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而這又怎是不願自雜亂塵囂中抽身的人所能心領神會?又怎是日日在爭強好勝中的人所能體悟的? 我於是細細心中再讀,讀蘇軾的「飲湖」詩,讀島內的美好風光,讀天地的寧靜。 ────刊登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