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里斯.盧布朗《碧眼少女》
2012/01/10 13:27:13瀏覽646|回應0|推薦0

【推薦序】

童心未泯的亞森.羅蘋

文/冬陽(推理評論人)

 幾個月前,我受邀前往大學推理社團演講,進行到提問時間時,其中一位學生靦腆地舉手問我:「冬陽大哥,請問你比較喜歡福爾摩斯還是亞森.羅蘋?」

 關於我個人喜好的部分,說起來可就落落長了,在此且先按下不表。搭車返家的路上,我倒是嘗試回答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為何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總是被拿來相互比較?」

 翻閱英語世界的推理專書,會將兩者放在一塊討論的,別說篇幅長短了,連次數都不算多。若是談到「福爾摩斯的對手們」(The Rivals of Sherlock Holmes),也幾乎不曾提及亞森.羅蘋,而是那些在福爾摩斯遭作者柯南.道爾賜死(在〈最後一案〉中被安排與宿敵莫里亞蒂教授一同墜入瀑布)消失的十年間(18931903),在報章雜誌上紛紛嶄露頭角、欲登上名偵探寶座的眾多角色。

 思來想去,我歸結原因可能有二。

 首先得要歸咎於莫里斯.盧布朗。他是亞森.羅蘋的創造者,也是將福爾摩斯與羅蘋兜在一塊的始作俑者,在《怪盜與名偵探》中讓兩人遭遇、對決。

 其次得回頭講講台灣的出版社。從注音版的兒童讀物算起,出了福爾摩斯探案也就很難不跟著出亞森.羅蘋全集,兩人像是孿生雙胞胎般形影不離。反觀英美,孩子們有哈迪兄弟(Hardy Boys)、神探南茜(Nancy Drew)超過八十年的陪伴,台灣橫跨不同世代共通的推理閱讀回憶,則就落在福爾摩斯與亞森.羅蘋身上了。

 如此說來,感覺上比較像是亞森.羅蘋「搭」著福爾摩斯走,然而我個人在重讀這次好讀出版重新譯介的亞森.羅蘋故事時,倒覺得反較福爾摩斯的探案更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與心境,尤其那滿懷好奇的冒險精神,在本書《碧眼少女》中展露無遺。

 故事一開始,化名為勞爾.厲梅茲的亞森.羅蘋,走在四月的巴黎街頭,目光被一對男女的行動所攫取。看似紳士的男子為何小心翼翼地跟蹤一名美麗的藍眼睛英格蘭女人?於是羅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地緊隨。不久,女子進入一間咖啡店,羅蘋跟著進去,旋即被一位金髮碧眼的少女深深吸引……

 眼前的羅蘋不再是足智多謀、令警方恨得牙癢癢的「怪盜紳士」了,一下子追著陌生人跑、一下子情不自禁吻了碧眼少女,接著又急匆匆想找之前襲擊他的匪徒報仇……活像個好動調皮的大男孩。這樣的情節發展,站在成年人的閱讀立場,我們或許會說,這仍是一種充滿紳士風範、富含俠義精神的舉止行動云云,但在亞森.羅蘋的諸多冒險事蹟中,許多該是他內心深處那童心未泯的靈魂所悄悄驅動的吧?

 這似乎與漫畫《名偵探柯南》中,服藥返齡的工藤新一與灰原哀恰好相反──這兩人是老成的孩童,亞森.羅蘋則是長不大的熟男。對孩子而言,這兩組人同樣擁有與他們相似的心境,卻也擁有他們缺乏、期盼快快長大後就能補足的能力。然而,在長大後的成人的眼中,羅蘋多數的冒險機緣,大概是自己再也無法企及的了,羅蘋的心懷童真,也是自己日漸喪失的了……不過,這不正是小說所能帶給讀者最歡喜愉悅、無邊無際的想像樂趣嗎?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tersun&aid=60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