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 "書展" 這件事:參與台北書展有感
2006/02/15 01:11:45瀏覽1472|回應1|推薦5

關於 "書展" 這件事:參與台北書展有感

 

這是我第二次以出版社編輯的身分參與台北書展活動,在這邊寫下一些工作心得。

 

台北書展的定位究竟在哪裡?是版權交易中心?搶便宜拼折扣的大拜拜?還是有其他答案?依今年的狀況來看,仍是三者並行、銷售為主的氣氛,只是在書展基金會的努力下,我感覺到一絲新的活力。

 

先說說「書展」的意義好了。顧名思義,就是書籍展示,可以是單一出版社過去一年經營回顧、全書種展示,展現過去一年以來新的出版成果(例如近幾年逐漸成型的數位出版),與讀者近距離打交道的機會(簽書會、發表會等),更提供讀者無法在單一書店看到的大量書種(雖然這仍得視參展廠商而定),以及開拓業者與讀者對國外出版的視野。如此一來,前頭所說在書展會場觀察到的現象,是極為正常的,依台灣出版市場規模而言,很難只經營單一路線。

 

一一分析,如果認為書展應著重在版權交易功能,檢查近年來台灣出版業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出版品過度本土化,無法激起其他國家出版者關注。是的,我們可以在文化新聞上看到一則則成功打進海外市場的消息,但無人深究接下來的發展,更遑論分析海外授權出版品占全年台灣自製市場的比例。去一趟倫敦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美國書展等國際級書展會場時,才會讓人領受「爭逐世界優秀出版品」的氛圍--那絕非自我催眠,在活動名稱上加入「國際」二字就以為達到世界級水準而自滿--很高興這幾年台灣已逐漸改善、進步了,只是還得再用心點才行。

 

國際書展的銷售意義何在?如果讓讀者誤以為「清庫存」這種有點讓人鄙夷的撈錢手段,只能說「做得太不漂亮了」。出版從業人員絕非高薪階級,「想辦法讓公司賺錢、讓員工有正常、寬裕的經濟收入」的求生法則不能視而不見,要在這一行做到這一點,無非要以提升出版品質為前提爭得讀者認同,刺激消費的發生,但這絕非是「折扣」所能達成的。今天在書展會場,聽到有讀者說:「折扣不夠低,我們去XX書店買。」坦白說,我非常高興。一本書定價的訂定是有邏輯可循、有成本考量的,當出版社、或圖書通路願意犧牲一點收益去完成交易時,折扣就出現了,對價格敏感的讀者自然會找到最合適的消費管道,比價的習慣也是人之常情,只是我們往往忘了一件事,「提供讀者最佳銷售金額與最多資訊的販售點,往往不是同一個」。如果今天在書展會場能喚醒讀者去買一本受用的書,對出版者而言,任務就完成了大半--將用心做好的出版品送到讀者的手上,才是最重要的。當一個展示空間陳列豐富的出版品時,讀者會在當下驚覺「怎麼有這麼多書值得買但還沒買」,折扣提供了多一點點的動力,降低一點點門檻,服務不同需求的讀者,應該是互蒙其利的不是?

 

書展有沒有其他功能?有,一個最隱而未現的功能就是讓出版者從銷售反應微調出版方針,從同業身上找到進步的動力,在日後的一整年中找尋與讀者更好的打交道方式。出版人不能只待在辦公室埋頭改稿,盯著電腦螢幕看銷售數字消長企劃行銷,某種程度看到「整體」表現的最好場所,台北書展會場是其中一個。台北書展辦了十四屆,可以發現消費者也在被教育、也在吸取大型書展帶來的文化洗禮,這應該是最值得高興甚至驕傲的地方了。

 

    (原發表於2/11 台大 ptt Book 版)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tersun&aid=177975

 回應文章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惜的是
2006/02/15 09:11
所謂國際書展裡
還是擺脫不了多數消費者年齡層次的口味導向
當然以商業為考量的活動是能被理解的
畢竟台灣的出版市場已然是飽和狀態

七月,一片金紅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