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專題演講--從企業服務談處世哲學
2007/11/24 23:55:16瀏覽3507|回應5|推薦3

※這是一場座無虛席、令人感動的演講,值得與大家分享。不過只看打字的內容,看不到老嚴的魅力與風采,還有他不時穿插的小笑話與幽默感;文字雖然是他演講的內容,但比起現場聆聽,彩度不到十分之一。老嚴是高手!

※記錄人:袁志豪

我(老嚴)最近才剛開了膽結石的手術,原本因為工作在忙沒有去處理,這次回國後就一次把它解決,等下如果聲音有中氣不足的地方,還請各位見諒。

本來我一年正常平均會有八十多場演講,今年因為身體的關係比較少,談這麼多不是要談我的亞都麗緻,也不是談什麼豐功偉業,我特別想關心的是大學裡的年青學子,我擔憂他們,憂心什麼呢?我憂心他們沒看見世界早已不分區域,早已是無國界的競爭;我憂心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陷身在現代混亂的時局中而不知如何自處。

最近我就收到一些年青人的信,都是想請我告訴他們,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究竟該怎麼辦,又能怎麼辦?我告訴他們,也是我未來還計劃要出的一本書的大旨:「你們一定要先肯定自己、瞭解自己,才能發揮潛能,創造未來。」這本書我只打算寫一百多頁,是特別為年青人而寫。

前一陣子我接下兩場令我坦忑不安的演講邀請,兩場的對象都是大學畢業生,而且居然是在同一天,早上是台灣大學,下午是台南藝術大學;我真是慌了,一個沒讀過大學的人,居然要為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的畢業生演講,我真是不知道要說什麼;特別是下午那場,我能跟藝術家說些什麼呢?雖然我本身很喜歡藝術,也認識很多藝文界的人士,但我就是不知道能跟他們說些什麼。於是我開始思考,我想了很久,突然在某個下午,我突然覺得我可以,也應該要跟他們說些什麼,我開始期待為畢業生演講,而且特別期盼下午那一場。

當天在台大的演講算是順利,只是當我看見台下七千多個台灣大學的畢業生,七千多個,光是台灣大學便有七千多個,我完全可以感受大學畢業生未來在社會職場上,空間將是多麼壓迫、推擠;然後到了下午那場的演講,我是這麼跟他們說的:

各位年青人,我今天在這裡為你們演講,我必須坦誠的跟你們說,甚至是殘酷的跟你們說,你們會有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甚至我再大膽一點的說,你們會有很久的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你們身為藝術家、音樂家,但是仔細想想,國家音樂廳的職缺,多久才會有一個空缺?或許你們會想開音樂會、畫展,可是除了親友會支持以外,你們當畫家如何能維持生計?於是也許你們去教學生學小提琴、鋼琴,再叫自己的學生去考音樂系,然後你們的學生畢業後又找不到工作,還是只能去教小提琴、鋼琴。

你們必須瞭解,你們擁有的不是謀生的工具,你們從事的工作是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台灣早期的發展是以權力為主導,經濟起飛後的現代,是以金錢為主導,人們競逐在金錢與權力的遊戲之中,樂此不疲;但是,金錢與權力得不到尊敬,得不到感動,只有從人文素養,而你們手中掌握的,便是感動人的工具,不是追逐金錢與權力的工具。

各位可以想想,一個計程車司機,他會在獲得金錢後得到莫大的滿足?還是在一幅畫中,因為他曾經在小學或國中,美術老師教過他用心去感受生命,感受身邊的一草一木,天上的日月星雲,感受美麗的畫而能得到莫大滿足?或是一個泥水匠,他會在有朝一日成為主管擁有權力後,得到真正的滿足?還是一首交響曲,他曾經在音樂課中,老師教過他如何將心靈與生命投入,如何融入動人的音符中而獲得真正心靈的滿足?金錢與權力都不過是一時的,生命靈魂的感動才是永恆的。

所以朋友們,如果是我擁有這些技能,我不會去追逐金錢、權力,我反而會嚮往偏遠地區的輔導員,我會覺得更充實,會更期待能投入這個社會!

我大致為他們說了這些。

我為年青人擔憂,以前我在美國運通能爬到總經理的位置,是因為身在有良性循環的公司,有好的機會;但是今天到任何一家公司,都在裁員,全都在挑剔、還要更挑剔。

當初我在美國運通,總公司要嘗試用local的主管,也就是讓東方人當主管,我很幸運地獲得栽培並得到這個職務,當要去紐約的總公司開會時,我發現一切都比想像中更難,除了財務報表、年度計劃、企業評估等以外,我發現中午吃飯時間是最難的時候。難在那裡呢?我發現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不是指英文,那時我的英文還算是可以,我聽不懂他們說話的內容,他們都在聊籃球、棒球、家庭瑣事,而我卻只會講台灣公司的事,我想再說公司的事,他們跟我說:「Stanley,吃飯時間不用聊這個,放輕鬆點。」於是我開始懷疑是別人沒有興趣聽我說的話,我覺得我受到排擠,我認為是因為我是華人的關係,而我立即想到,這個公司我可能待不下去了。

但是當我回到台灣之後,我冷靜下來,仔細去思考,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不應該期待別人來瞭解我,而是我應該去努力讓別人來瞭解,我應該去打入他們。於是我開始關心美國的球賽,從籃球、棒球到橄欖球無一不看,關心美國最近的新聞、生活議題,還有,他們很喜歡講笑話,更喜歡聽笑話,我就準備了中國笑話大全,每一則給編號,一百多則都背了下來;等到我再回去時,我突然發現,我耳朵打開了,我只是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就融入了他們,也能開始談笑風生,他們完全沒有注意過去的我不存在,他們只會注意我現在開始存在,覺得我是個很好相處的人,在腦海中留下我的印象,根本沒有排擠或種族的問題;當後來總公司選全球十大傑出經理,我很幸運地就當選了。

所以我想告訴年青人的是,我們也許存在太多期待別人來認識我的盲點,期待別人來接受我的盲點,我們與人接觸,必須是讓自己去融入對方,不是等待對方來配合我們。

我們必須衡量自己的條件,當時在美國運通,總公司希望我能到紐約工作,之後可能管理整個亞洲區的營運,包括香港、韓國、日本,於是我思考自己,是否可以和英文說得更純正的老美相比,是否能管理不同民族、國情、語言的亞洲地區,我想,我最適合也最熟悉的地方還是台灣,我選擇留在台灣發展,而且開始轉換跑道,接下亞都麗緻飯店,這是份完全沒接觸過的全新嘗試。

一切都是從認識自己開始,亞都當時只有三百多個房間,旁邊美麗華飯店六百多間房間,比大是比不過的;只有比小,我反而把三百多間房重新規劃,改成兩百多間房間,讓空間變大了,每個房間更舒適了,還可以擺設一些專為不同客人的貼心小設計;我從很早就意識到,每個客人來到飯店,他絕對不是為了那一張床、一塊牛排,他們要的是「make me feel important」,讓他在這裡可以放鬆、休息,可以完全信賴的飯店;而且,如果成功的主管眼睛夠亮,便會發現員工胸前也都有「make me feel important」的標語,如果看不到客人也看不到員工,那這個公司或飯店恐怕會不能永續經營。

所以,我為國際人士提供服務時,特別覺得自己像台灣大使、外交人員,公司方針、賺不賺錢對我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想做的工作就是讓外國人來台灣能喜歡並肯定這裡,讓他們覺得台灣是友善的、是親切的,是最好的朋友。

最近政府要開始大陸來台觀光,官員說:「趕快來賺大陸人的錢。」他們想用這個手段來解決台灣的經濟問題;他們當時要請我演講,我就跟他們說:「如果抱持是這種心態,那不如不必開放。」我們為什麼不能從更高規格,讓所有從外來的人能喜歡台灣,想和台灣做朋友呢?我們不要自恃有身份,不要自以為是「do 大陸人 a favor」,沒人在乎這個favor,但是連外交人員辦簽證時,都還有這個心態,該認清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台灣首先一定要以交朋友的目的,只要國家安全沒有問題,不應該帶任何前提而開放,因為如果外人花錢來台灣來,我們都不能讓他們感動,那是我們的失敗,不是他們的問題。

有官員跟我反應航警人員禮貌很不好,常被外國人投訴,該怎麼改善,我說很簡單,二個動作就好,第一個是笑容,第二個是看著對方說:「Welcome to Taiwan」,只要三天密集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考核,一個動作五十分,沒有滿分繼續重考,主管就好好考他們三天,保證全航空站的人立即改善,這兩個動作要表達出的涵意,便是關心、親切、尊重和歡迎,官員聽了十分稱善,不過聽說後來就被換掉了,所以到現在也都還沒執行。

我們在面對人的時候,是不是願意忘掉自己,站在對方立場想想?之前我訓練圓山飯店的員工時,我發現訓練他們最難的地方就是「保持微笑」,還有「由心出發的服務」,服務人員不是笑容僵硬,便是手叉在口袋,神情冷漠;各位知道,從圓山飯店的大門走到接待處,大約有七十公尺,客人下車後,走到那兒因為有點辛苦,通常臉色不一定好看,如果這時候我們的接待人員不能給他們一個親切的微笑,溫暖的招呼,那麼一切就會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客人討厭員工,員工討厭客人,互相不斷討厭;於是我都會跟他們說:「請你們想想,當一個日本老太太第一次來到台灣,看到圓山飯店的裝潢跟設計,她很開心、很興奮,而你們卻用不屑的態度或眼神幫她搬行李,怪她大驚小怪,這就是你們的待客之道嗎?你們就是要讓她難過嗎?或是一個老先生,他兒子推著輪椅帶他來,你們冷漠的幫他們開門,不帶微笑與問候,卻有沒有想想,這位老先生可能已經中風多年,悲觀憂鬱地在家不願出門,今天他兒子終於勸動他來圓山看看、吃頓飯了,讓他重新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而你們卻是這樣對著一位老先生?你們常會想,日本客人來了就都會團體行動,所以拿了行李後就等著他們趕快離開去團體行動,但是他們來到台灣,難道就只是為了來團體行動嗎?」

員工們常常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知事情,我就會常常提醒他們,不要忽略了每個客人今天來到這裡,他們都帶有一份期待,他們想來見識一下圓山飯店,他們想來感受一下這個地方,你們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他們都感覺得到的,你是溫暖或是冷淡,就算語言不通,他們感覺得到的。

我從來不覺得飯店間就是彼此競爭的對手,反而認為飯店不過是下游產品,觀光才是上游,要是台灣的觀光做不好,沒有人會來住飯店,所以我集合了飯店業者,跟他們游說,我們應該一起出國推廣台灣的觀光,當時有些人覺得這個年青人不知道在想什麼,但後來大部份的人都被我說動了,所以我們一起出去推廣台灣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中華文化」,特別在大陸封閉時期,我們有這個優勢;於是我們帶著國畫家、書法家、傳統舞蹈、才藝、美食,向世界各國推廣,立刻獲得很大的成效。

現在大陸開放了,再推銷中華文化已經比不過了,我們帶一位,他們可以帶十位,我們帶十份美食,他們可以帶一百份;所以台灣要重新思考,我們擁有什麼,我們可以推廣什麼:我們是不是擁有揚名國際的雲門舞集?我們是不是擁有鼎泰豐、春水堂、花蓮扁食、淡水蝦捲?我們是不是擁有胡德夫?台灣一直有吸引人的特色,只是我們自己都沒注意。只有當肯定自己、認識別人後,我們才能發展,台灣才能發展。

所以,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價值了嗎?

以上,我大略跟各位討論了「態度」以及必須以「交朋友」為前提來面對外來人的重要,接下來我想跟各位討論台灣忽略了很久,文化生命的重要。

我們台灣有些東西已經不在,如鳳仙裝的舞蹈,在很多地方也不如大陸,那我們還有些什麼呢?我們有世界級的雲門舞集,有鼎泰豐,我們的茶,不光是泡茶,還有泡沫紅茶、綠茶、奶茶,我們還是有書法、音樂,可以去創造出讓世界都感動的情境,可以讓台灣變得親近、友善,被肯定,展現出台灣的價值,我們來思考一下台灣還有什麼?

之前政府要鑿花東公路,預算是一千億,我個人非常地反對,在報上寫了很多文章反對這項政策,開了這條公路後,花蓮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只會變成跟大部份的渡假區一般,有著週休五日的煩惱,只有周六、周日會有生意;公路一開,花蓮只是更成為國內旅遊景點,週休二日時才會有旅客;但是為什麼不能把眼光放遠一點,來思考國際旅客?國際旅客沒有週休二日的問題。

各位都知道,台灣的東海岸不會是一個讓人想快去快回的地方,我們要讓國際旅客來認識台灣的東海岸;各位再想想,東海岸往北走是什麼?是池上啊,池上不只產米,它可以打造出不輸峇里島的環境,峇里島讓旅客的感覺是什麼?「I am going to do nothing」,各位,東海岸絕對有這個潛力,東海岸是作得到的,讓旅客舒適、自在、放鬆,「do nothing」。

如果政府能有遠瞻規劃,將東海岸發展成國際觀光勝地,甚至開一個食品研究所,特別開發花蓮的名產、池上的米,讓它更有特色,更吸引人;然後我們再往北走,各位,就是瑞穗啊,隨便一挖就會有溫泉,於是我們台灣的業者就真的隨便挖,然後一人收兩百;所以為什麼大家還是要花錢去日本泡溫泉,他們不只泡溫泉,也要消費當地文化,買一種文化享受,台灣有這個潛力,為什麼不能融合本身文化,結合地方文化,讓大家來消費,讓外國人來消費呢?再往北走,就是太魯閣、就是宜蘭,宜蘭現在的觀光也在發展中,這些都是可以好好發展,吸引國際旅客的地方。

然後大陸是缺乏宗教的地方,而台灣卻是宗教發達的地方,台灣的宗教安撫了九二一大地震,颱風,土石流,而大陸現在看到宗教就只想到法輪社,想到打架,可是人總是需要宗教的,人總是需要心靈的力量,如果我們能推廣宗教文化,也給他們心靈的力量,讓他們來接受心靈的力量,不是一舉兩得的觀光?

然後南投也是有潛力的,我們可以發展成「原住民的故鄉」、「竹的故鄉」,結合當地文化開創出吸引人的特色,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擁有什麼,然後包裝它,成為自己的特色;所以,若瞭解台灣,不用一千億,五百億就夠了,累積厚實的文化資源,文化不會退流行,只有越積越厚實,越走越有水準。

所以,為什麼還不讓台灣成為「本土文化的新基地」、「中華文化的新基地」、「原住民文化的新基地」呢?

最後,我還是必須跟大家談論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也就是從外交來看我們政治的挫敗。

我們每次部長要出國,就少一個邦交國,政府官員有兩點一定要認清:第一,中國存在;第二,他們比我們強。

所以,只有用交朋友的心態,才能真正有邦交國,而不是用錢或某種favor,要知中國隨時都可以用十倍去買,我們對於外交必須非常虔誠,要為對方設想,而不是用拼業績的心態,去過一次不證明什麼,只有深耕、平實、穩穩紮根,我們必須忍住寂寞,實在的前進,不能再以利害的觀點去拼外交,我們不利害,先認清這點,才能務實前進。

回到前頭我所提的藝術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但現在的環境中,其他學士、碩士又何嘗知道自己的價值,所以碩士要去考清潔工,求的是什麼?一個終身保障,但是我們不能只想要終身保障,這就像學划船,我們不應該只在池塘划,然後不敢到大海去闖、去接受挑戰!為什麼不去闖闖看呢?

然後我們台灣的醫生,只想到職業有保障,受人尊敬,而從未用救人的心態去跟病人溝通;是我們沒教好年青人,所以價值失落,連醫生最基本的態度都不知道,醫生必須和病人溝通,好好的討論,讓病人放心、相信,而不是以自負、驕傲的心態草草看完病人。

我曾經收到一位盲人的信,他是一位老師,組織了盲人合唱團,到處表演,但是市政府補助了兩年後不再補助,他請我幫忙,我答應幫他們募款,但是條件是他們不要只在扶輪社表演,我希望他們走入監獄,去為犯人唱歌,跟犯人溝通,給他們感動,給他們人生的希望。

我記得他第一次去表演後,寫了一封長信給我,他說他們受到熱烈的鼓勵,還有久久不絕的掌聲,唱歌時還聽到受刑犯啜泣,他們自己也非常感動,他們找到肯定自己的方法,雖然從小看不見,但有愛人的心,他們用這個方法完成了自我的價值,現在團長每年都會寫長信給我,說著一年來的故事。

就在今年吧,我請他們吃春酒,我看到他們是多麼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光,每一道菜都細問是什麼菜、味道如何、彼此喜不喜歡,我不由得也受到感動,他們彼此珍惜、彼此關心;結束後我跟團長聊天,跟他說了一個故事:故事是我曾經有個朋友,他在享有名氣後開始不務正業,不負責任,公司遣散他之後,他不但告公司,還告一手提拔他的人,我想跟團長說的是,當一個人有了社會的名氣之後,他就對這個名氣有責任,不可以再對社會有不正確的示範。

他回去之後,我隔天又收到一封長信,他說他很感謝我,不但讓這些盲人肯定自己,找到方向,還能感動別人;他說:「本來我從小看不見,常常會在街上繞圈子,因為看不見,所以只能沿著街道一圈又一圈的走著,用這樣的方式來殺時間,因為不知道要幹什麼,能幹什麼。本來唱歌也只是為了自己,但自從找到能關懷人、感動人的方法時,我發現自己好久沒有在街上繞圈子了!」他說他會記得我說的故事,並跟每一位合唱團的人說。

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便能肯定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所以,我還是想跟各位說,我希望大家可以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瞭解別人,融入別人,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天使,也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謝謝,謝謝大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dinsky&aid=140068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3 14:12 【udn】 這裡更便宜!學問 創造 提問 企業比價

 回應文章

老胡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精采的演講
2012/05/09 18:23

不好意思想請教一下,這場演講是總裁以前出書時的系列講座嗎?錯過了好可惜,不知現在總裁還講不講這類題目呢......。

袁亨(windinsky) 於 2012-06-12 20:51 回覆:

是總裁以前為即將出社會的大學新鮮人開講~


寶瓶文化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邀您:向總裁提問!
2007/12/27 17:04

眾所期待的嚴長壽先生(暢銷書銷售超過1,000,000本,作品:《總裁獅子心》、《御風而上》)在暌違5年後,新書《作自己與他人的天使》2008年春天即將跟大夥兒見面了!每天,面對政治界紛亂、經濟不景氣、大學生失業率不斷攀高,一畢業就失業,年輕人你怕不怕?……這些問題有辦法解決嗎?還是需要奇蹟?寶瓶文化邀請您向嚴總裁提問!也歡迎轉告眾好友一起來提問!

 

活動網址:http://blog.pixnet.net/Aquarius0601/post/12305986


袁亨(windinsky) 於 2008-01-01 04:30 回覆:
好的^^

袁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來自王師的回應
2007/11/25 00:02

3.make me feel important」就是善體人意,是助人,不是佞媚。以下所言皆是此理。

4.觀光的上游是優質的文化。優質的文化來自人文之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與龍(象徵義)是觀光的源頭。那麼,當前的仙是什麼?龍是什麼?

5.前引劉禹錫<陋室銘>就是「I am going to do nothing」的寫照。不過,劉禹錫偏重在精雅文化,現在要加上一些通俗而不低俗的文化。這是擴大市場。


不塞其源,任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任物自濟,何爲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袁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來自王師的回應
2007/11/25 00:02

2.關於藝術人找不到工作:從古以來就是如此,人文之學(文學、史學、哲學、藝術、宗教)是在沒有基本經濟需求之後,才會想到的學問,因為得先讓這個身軀有營養,能夠活動。例如周代的公卿大夫。後來,因為朝廷以人文之學進用人才的第一關,人們就從人文之學進入富貴之門。久了之後,忘了,就誤以為人文之學是進入富貴之門的唯一途徑,結果,供過於求,一大堆士人蹲在富貴之門之外,對著富貴之門抱怨、牢騷、不平、隱遁。這一大堆抱怨、牢騷、不平其實沒有必要,要怪自己沒看清楚:人文之學不是那塊敲打富貴之門的磚頭。

這就是歐陽脩說「文章,止於潤身而已」的理由。

除非,所學的人文之學和基本經濟需求合一,否則,還是要把二者分開。二者不能合一時,就得先謀求基本經濟需求,而以人文之學怡養情性。以免落得「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的哀歎,落得以人文之學乞生的苦況。


不塞其源,任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任物自濟,何爲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袁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來自王師的回應
2007/11/25 00:01

1.關於開刀:沒有重病的時候,沒有瀕臨死亡的時候,沒有想像、深思自己重病、和瀕臨死亡的時候,多數人所想的是怎麼樣擁有更多。一旦有過、想像過、深思過這些情景,就會仔細想想:我擁有那麼多做什麼?智慧就在這時慢慢萌生。

為什麼?

因為重病、死亡是生命的導師。重病時,連爬起來喝杯水都困難,所有想要的,沒有一樣要得到。死亡時,一切擁有都都留下來給別人,沒有一樣帶得走。「留下來給別人」就是生命的導師。

有了這個頓悟,活著的時候,一切的努力除了供養這身軀之外,都是要「留下來給別人」,而這身軀所需要的並不多,太多了,反而揹不動。但是不能因此而不努力為別人多要些,多留些。

「留下來給別人」就是死亡送給生命唯一的禮物。


不塞其源,任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任物自濟,何爲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