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2 09:20:56瀏覽358|回應0|推薦3 | |
聽電視報導的名嘴說過高雄地區的媒體都對陳菊太好,原因不多說。因此懷疑高雄地區的弊案都不報導。地勇公司汙染不是一兩天,沒看到高雄記者報導啊。 這篇新聞記者說得很生動,可惜,我們更希望看到這些御用學者的大名! 老翁做夢時常夢到國立大學的大教授就是御用學者,當評審的工頭。評審不一定會拿錢,評審只是一種權力的展現方式。也不一定會拿現金,作夢夢到大教授,可能還是一些資深或名譽傑出Distinguish的教授們,會暗示或明示一些政府計畫的漂白單位,如一些政府基金或預算支撐的XX財團法人基金會或XX研究所,被這些御用學者,名聲響亮的大教授暗示或明示要從執行中或剛拿到的計畫中分出一塊餅給大教授用!有良心的大教授還真的叫小研究生胡亂湊出一本報告書湊數,誇張的是夢中還夢到大教授直接不編一本報告直接時間到就跑到辦公室請款的誇張故事。 唉,老翁年紀不小了,夢到這種夢真是折壽啊。阿彌陀佛。 -------------------------------------------御用評委好康多 學界呷好逗相報嘉義縣環保局辦理環保工程標案,傳出外聘評審委員的大學教授涉嫌收賄,學界人士透露:「呷好逗相報」,「御用評委」已發展出集團經營模式,有能力接標案的學者扮起「工頭」,負責召募「臨時工」。 一位曾擔任評委的學者指出,學界彼此「呷好逗相報」,「御用評委」一個月能接十多件評審,收入可觀。 不願具名的學者說,關係好的「御用評委」接案能力強,自然而然成為能躋身「工頭」,接了案再找默契佳、配合度好的學者合作。 資深御用學者的市佔率高,也想分杯羹的年輕學者就以「更高的配合度」搶攻市場,而業主也因新面孔可避免外界質疑而樂於聘用,近年來「御用評委」界因此出現不少新面孔。 談起「御用評委」,吃過悶虧的廠商都有滿腹苦水。一位曾參與南台灣多項公家機關標案的廠商說,「御用評委」擔任外部評審的機率很高,都是熟面孔,看到他們出現就知道評審結果了。 廠商形容「御用評委」誇張程度,一位某大學副教授提前到達會議,見到熟識承辦人員還毫無忌憚開玩笑:「這個禮拜到這裡的次數,比在學校上課還多」,還半開玩笑說:「幸好,我家住的近」。 一位年資近卅年、退休後開公司的資深媒體人談到「御用評委」更是咬牙切齒,表示投標樣本竟被譏為「不如拿去包油條」。他氣憤難平說:「編輯檯混了近卅年,實務經驗難道會輸這些年輕教授嗎?」 他說:「被作掉也罷了」,竟然連評審結果都不敢寄給投標廠商,顯見「御用評委」惡形惡狀的程度已到無法無天的地步。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