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台灣教經濟學的不會都像你一樣.
像是農產品這類商品, 是屬於加值型商品, 在生產階段終了後, 進入加值階段, 包括倉儲, 冷凍, 運輸, 分銷等等. 台灣農業的規模, 目前仍是小農經濟, 不是美國那種大型規模, 所以就做不到經濟規模. 在沒有經濟規模的前提下, 生產階段跟加值階段是無法以企業化模式進行合併.
契約式耕作在理論上是很理想, 但是颱風頻繁的台灣, 在供給面就有先天上的不穩定性, 產量與品質是聽老天爺的, 不是聽你合約的.
要縮短交易流程, 也就是縮短加值階段. 那是不可能的. 若是針對消費者零售市場, 加值階段也只能做到透過集中化去提升效率, 進而達到若干平抑物價的調節功能, 例如大潤發之類的大型賣場. 加值階段的運輸冷藏等程序依然不會少一樣. 況且, 絕大部份農產品都是不耐久商品(perishable goods), 採收後一離開耕地就需要各式各樣的運輸方式與倉儲方式, 否則很快就會腐壞或失去市場價值, 這不是沒有下過田的人所能瞭解的. 一般農民不可能自己有這種龐大財力去購置自用運輸倉儲設備, 所以在沒有企業站台支持的狀況下, 契約式耕作就不會成立, 也就會有所謂菜蟲的生存空間. 東部某知名稻米就是採契約式耕作, 但這是單一產品, 比較容易做到規模化. 收割, 去穀, 碾米等必要程序的重型設備可以採用分享合作方式, 降低成本並保障稻農. 但相對的, 當地未加入契約的稻農, 或是想加入但契約容納不下的稻農, 就面臨被市場淘汰的悲慘命運. 台灣小農經濟, 有些是今年可以種A作物, 明年可以改種B作物; 但A與B未必都能以同樣的加值階段處理. 柳丁跟龍眼, 加值階段就不一樣, 成本就不一樣, 市場彈性(elasticity)就不一樣, 不能同一而論, 更不能一句直接交易就能解決問題.
農產品加值階段的中間人是絕對有必要存在的. 你吃一盤清炒A菜, 會動用到多少不同縣市的農業商品體系你算過嗎?小三通跟海上”買”回國內銷售的農產品甚至都還未算在內. 一但實現直接交易, 那麼連農產品也會因為企業化而造成M型農業經濟. 有錢人才吃得起的為生產主力, 窮人填肚子的地瓜葉就不會有人想種植. 營養價值高的, 有錢人吃; 營養價值低而窮人買得起的, 沒人要種. 整個供應鏈中的供需平衡就會瓦解. 台灣微風超市一把蔥幾百塊, 產地直送的高檔貨, 我親眼看過穿著Burberry的貴婦搭計程車到微風廣場只為買一把蔥, 然後又匆匆搭了排班計程車離開. 看在一般人眼裡是多讓人心痛? 直接交易, 等於是讓最終零售商以電腦化的企業經營模式, 去取代目前的草根菜蟲, 不但寡佔情況改善不了, 對非高收入者的禍害會更為劇烈.
不要搞錯問題. 股市萬點時, 難道沒菜蟲嗎? 有的. 當時菜價有現在這麼誇張嗎? 沒有. 青果合作社, 農會, 都瞎了沒看到問題嗎? 先回去翻翻ECO 101, 再好好研究一下台灣特殊的農業生態, 不要當個經濟的庸醫.
ktltpe 發言於2007-10-23 00:58:35 | | 2 | |
好. 建設性的發問, 才是好榜樣, 不要跟green insects一樣.
觀念一:
需求 -> 研發生產 -> 加值 -> 商品供應
例: 需要米-> 農改廠台東30號米 ->(碾米+品管+貨運+北中南倉儲+廣告+…. )->家樂福5Kg袋裝米
需求 -> 研發生產 -> 未/半加值 -> 原物料供應
例: 需要米-> 農改廠台東27號米 -> 酒廠釀酒原料
觀念二:
整合循環隨生產要素而變化: 分工->集中->分工…
例: 1980年代農村人口外流->集中化->傳統中間商角色變得更重要
2000年代進入WTO, 品牌戰開始->分工化->研發者(農改所)正式轉為加值者, 通路商(大潤發及PC Home網購)向上整合變成中間商的一環, 擠壓傳統中間商空間 ->傳統中間商橫向整合->大盤集中化->寡佔
觀念三:
隔行如隔山. 專業分工, 才能達到最大經濟效益.
例: 會挖鼻孔的, 未必會搞教育; 很會罵髒話的, 肯定不會搞外交; 很會炒股票的, 未必適合去管人家百貨公司股權; 很會做電腦的, 未必有能力到歐洲賣手機; 會種稻的, 未必有空有心有餘力去賣袋裝米.
觀念四:
常態的經濟活動, 跟變態的經濟活動, 都是經濟活動, 不會也不能停止. 常態會演變成變態, 變態會演變成常態. 非理性的文化與政治因素是主因.
例: 檳榔為害台灣的土地跟人民健康這麼嚴重, 但檳榔卻又是台灣社會經濟的最後一道防線之一, 數十萬的檳榔攤, 支撐起上百萬經濟弱勢者的生計. 正反雙方吵翻天, 但是種檳榔的跟賣檳榔的今天的晚餐跟小孩下個月的營養午餐費, 就靠大家繼續維持這個骯髒的習慣. 本來該好好為農民服務的政府該管單位, 一個個急著想去凱達格蘭大道一號捧LP, 早就不管農民了, 預算也都拿去印文宣蓋蚊子館, 怎麼辦理農民貸款輔導與補貼, 更遑論轉型? 菜蟲可惡, 但菜蟲為了無良暴利, 還是會維持產銷體系的運作. 颱風後蘇花公路本來禁行卡車, 但”有力人士”去喬一喬, 還是讓不能再等下去的農產品隔天立即順利上路進市場換現金. 一般老實農民, 根本做不到吧?
觀念五: 歐美經濟體是台灣政客的照妖鏡, 弱勢者在黑暗中的燈塔; 今天或許無法實現, 但那是我們的一個參考模式, 必須加以觀察與學習.
例: 美國政府為了出口有狂牛症疑慮的牛肉跟使用瘦肉精的豬肉到台灣, 用盡多少心機? 對照我們的果農受災, 但是禮券用慣的政府卻跟果農划芭樂拳在救助措施上討價還價. 它國修理菜蟲的成功經驗, 就是我們弱勢農民的一個希望. 蔣介石時代囤積白米想當米蟲者, 其情節重大者得處死刑. 很不民主也違反人權, 但是丟了大陸之後, 至少學到穀賤傷農, 非得把農民擺在心裡不可. 現在民主啦, 號稱進步啦, 為了台灣之子, 大家可以不要褲子. 農會, 水利, 各系統掛羊頭賣狗肉, 把農民騙得團團轉. 看看人家也是以農業為重心之一的紐奧良在災後是怎麼復興的, 看看人家日本是怎麼幫農民保護水源的, 看看人家美國農民對民主共和兩黨是怎麼要求實際政績而不看口號投票的.
舉汽車的例子, 是要告訴你, 中間商是有存在的價值與必須性. 而中間商的管理, 除了市場機制之外, 還要靠立法與執法. 我再強調一次, 台灣農業在全球化體系下, 再怎麼努力改變也還是小農經濟, 無法跟美國紐澳等大陸型國家在經濟規模上相抗衡, 全球化的挑戰也已經燒到雲林, 台西. 小農經濟就做是不到上游資本密集, 而加值過程, 也就是你說的中奸商所扮演的功能, 就是必要之惡, 要靠中央政府的遠見與良心, 立法機關的修訂法律, 專責單位的執行力, 與農民本身的覺醒, 去讓這個必要之惡維持在一個受控制的上下限之間. 就算你說靠網路販賣去取代中奸商, 這種直銷一樣不會成功, 因為你沒有考慮到(1)消費者的習性 – 例:上午發現沒米了, 下班順便去買, 晚上就要吃; 不願等宅配的 (2)網販也只是把中奸商角色從菜蟲身上轉到網路平台跟宅配業者身上. 況且, EC好不好搞, 你自己去問問Y拍賣家吧. 一樣是二八比例; 八成業務集中在二成不到的賣家, 難道你要八成轉型農民去承擔倒店的風險? (3) 低溫快遞是農產品網購的加值項之一, 快遞成本是問材積與重量; 一公斤西瓜零售價16塊, 你認為快遞公司幫你用低溫車送九公斤重, 長寬高共100公分, 傳統市場零售價145元的西瓜一顆, , 運費應該多少? 統一速達的價格是300元. 假設量大打對折也要150. 西瓜本身直銷價也打對折好了, 72.5元, 加起來是222.5元. 還要等三天. 這價格還未包括防撞防壓的包材成本, 網站成本, 平台抽成喔. 你覺得市場接受度會有多大? 所以網販只對材積小, 重量輕, 無須低溫運輸, 久放不壞, 而且價差對消費者的利益要大到足夠讓人願意等個幾天的農產品才有用, 不是全面農產品都適用的.
有這麼不正常的總統, 農業當然會這麼不正常. 天天灌輸大家口號, 卻又不敢去實現口號, 不拼灶腳, 當然老鼠蟑螂就都來了. 菜蟲永遠會有, 趕不盡殺不絕, 但絕不能讓菜蟲過得這麼舒服賺得這麼簡單. 民智愈開, 賊頭政客跟菜蟲可以做怪的空間就愈小.
直銷橫銷都好, 都是正面思考, 不會淪於愛台灣治百病的副交感神經反應. 不論其他網友認為你對還是我對, 我想我們都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台灣經濟奇蹟, 是當初一群對經濟學有專精的人反覆激盪, 才生成的發展方向與策略…嗯…也讓甲級貧戶之子在風雨飄搖的國際現實中, 有個公平的機會安心讀書, 出人頭地. 沒想到, 飼老鼠咬布袋.
指定課後閱讀:
批判性思考─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
ISBN:97898618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