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10 04:48:24瀏覽434|回應1|推薦14 | |
人類生命的歷練與反動是多麼的矛盾不可調和,成功與失敗和實踐與逃避的課題似乎也和生命的指向與慣性不言而喻,我們是否在人生這漫長的道途上,一直心甘情願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而不自知?又或者,這是人類們慣性式的底層真實?誰能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我們所要擺脫的,而也唯有如此,才能開創屬於自我的真實道路,開創出一條名為成功且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人生這個課題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的左右,同時我們也身歷其中,但我們似乎常常忽略這條道路上的細節。當習慣把事情弄得越來越複雜,就會演變出更加先進的系統來應付,偕生偕進的系統似乎冥冥中注定,用倒敘法來陳述似乎也亦無不可,那是我們稱之為回憶和後悔的另一種表述。而那就是我們所要的人生嗎?不是的,我敢保證,那不會是我們所要的人生版圖。
如何改變?那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第一大難題,不能預設必定和永遠,便是我們所要有所認知的第一件事情,我們常常會有「我一定做不到」、「我永遠辦不到」等等諸如此類的情緒和話語在自身週遭,而要避免掉這些現象的發生便是我們所要克服的難題。其實我們不必把許多事想得太複雜,常常一個簡單的話語不經意的信手拈來,一件我們認為困難的事便迎刃而解了,不是嗎?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是那麼想,而陷入自我糾結的死胡同。
「不要為你所沒有的抱怨,要珍惜你所擁有的。」短短的一段話,同時也給了自我的人生哲理觀有了啟發性的突破和轉變。這是一句我們認為再簡單不過的話、再了解不過的客觀角度,但是我們依然難以修正我們的主觀心態,這是為何呢?難道,我們已經習慣了抱怨?那麼既然可以習慣抱怨,我們為何不能習慣去感恩?究竟我們的心態到底出現了怎樣的裂縫,足以填滿人生中的所有不美好,讓內部充滿了負面的想像和思維?我們是否可以將裂縫填補,使之改變自己的內心真實?
太多太多的外在看似客觀,實為主觀的意識以影像或話語的方式深植於我們的內心,導致我們人生路途上一路跌跌撞撞,滿是傷痕,甚至感到麻木不仁。「有目標的人們成功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往那裡前進。」和「目標是有底線的夢想」這兩句短短的話實則不謀而合,沒錯,目標和夢想是偕生偕進、相輔相成的一種連帶關係和概念。常常聽到有人說「你不要再做白日夢了。」諸如此類的話語,難道做夢不好嗎?天馬行空了大半天卻無實際作為的確是令人詬病,但有目標的天馬行空,或許早已跳脫天馬行空的本質,它能激發出個人的潛在,而間接表現出成功是可行性目標的漸進成就,我由此得知,人一定要有夢、有目標,不要做一個過一天算一天的人,沒有目標活著恰恰如同行走著沒有目的地的路途,那會使你無所適從而讓你夢想日漸腐朽,最終使你內心的夢想行將就木,並成為你人生最大的缺憾,而且,你一定會後悔莫及,悔不當初。
我們的人生最終究竟會如何?命運操縱在自己手裡,當驀然回首前塵的種種的霎那,我們是該抱以怎樣的心情去看待?是心酸苦楚、後悔不已;抑或是滿懷感恩而心滿意足。這兩種結局,皆足以代表一個人的人生結論。我總是覺得這世界很複雜,甚至偏激地想將它格式化,但是我錯了,因為即使這樣,我的夢想和目標也不會有實踐的一天,相反的,或許它再也無法實踐,因著我的一個自私又錯誤的觀念。我們無可避免地會面臨失敗,但就因為失敗,我們才了解成功的美好、成功的途徑何在,所以,不要畏懼失敗,它也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不論如何,我們都要完整地好好體驗屬於自己的人生,而體驗的感受如何,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以上是閱讀某勵志文本得要交的心得。
寫給教授評分是一回事,但真正的人生又怎能全以他人的人生經驗來抹煞自己要走的未來道途?
好吧,打了一堆自欺欺人的勵志小品然後又如何?我承認這些東西和自己內心恰恰矛盾,只覺得維持住那個距離就好了,在自我和矛盾的斟酌之間。社會現今已是如此,如果理性溝通的效用已不存在,那空間也不存在了。
剩餘價值究竟剩些甚麼呢?近些時日對於人生課題甚是困惑,無解。
|
|
( 心情隨筆|雜記 ) |